道不举遗的拼音是:dào bù jǔ yí。
道不举遗的注音是:ㄉㄠˋㄅㄨˋㄐㄨˇ一ˊ。词性是:成语。基础解释是:同/'道不拾遗/',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也作“路不拾遗”。引证解释是:⒈同“道不拾遗”。引《新唐书·阚稜传》:“部兵皆羣盗,横相侵牟,稜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综合释义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道不举遗[dàobùjǔyí]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7、网友释义是:成语:道不举遗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示例: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8、出处是:《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9、其他释义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道不举遗详细内容】
道不举遗dàobùjǔyí。(1)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二、引证解释
⒈同“道不拾遗”。引《新唐书·阚稜传》:“部兵皆羣盗,横相侵牟,稜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三、网友释义
成语:道不举遗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示例: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四、其他释义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五、关于道不举遗的成语
道不举遗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举不胜举 举仇举子
六、关于道不举遗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