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面,如果父母采取错误的管教方式将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肥胖。这一结果并不是耸人听闻,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过于严苛与独裁的管教方式将会致使家庭环境压抑,从而导致孩子依靠吃过多的食物来缓解压力。
一、错误教育方式引发儿童肥胖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相反,父母应该学会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觉和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不安全的教育方式也包括了家庭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所有已知的错误教育因素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肥胖。
在这项研究中,497名家长与幼儿参与了研究,并询问了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制定家庭进餐时间的。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中,也将不可能导致超重。
二、不安全的父母易造成心理负担
“研究发现‘不安全的父母’更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使孩子陷入心理困境。同时家长还不加以引导并否定孩子的消极情感。”研究的主要作者波斯特凯利说道。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去了一个生日聚会,在聚会中因为一个朋友的不好评论而感到沮丧和难过。‘不安全的父母’父母可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在别人的生日聚会上不应该表现出不高兴的状态。甚至有的父母可能还会说:“别哭了,真是不懂事”。
三、胖孩子不能控制消极情绪
致使孩子暴饮暴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小的孩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这种控制与排遣负面情绪的能力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需要孩子在日后的教育与学习中获得。但如果这时家长不加以引导,则会导致孩子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安慰,从而导致肥胖。
整体的研究结论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的。研究发现如果家长采取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将会导致孩子的过度肥胖。研究中这类家长被定义为‘不安全的父母’,这类家长将会提升孩子吃垃圾食品的倾向。
四、宝宝太胖怎么办?
1、晚餐吃得少吃得早
由于晚上人体消耗能量能力下降,晚餐热量过多的话尤其容易导致小儿肥胖。晚餐的热量要比早餐、午餐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是晚餐要吃得早,不要随意夜间加餐;二是先汤后饭,建议饭前先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或汤,而后再安排吃主食,这样有助于防止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多食入,起到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的良好作用,对肥胖的干预具有实际效果。
2、选择有益零食
年关将至,零食又将会进行大规模进攻,对宝宝控制体重会造成不少阻力。对于零食习惯难改掉的宝宝,要将平时常吃的糖、汽水、饼干、薯片、蜜饯等高热量的零食,更换成脱脂奶、益力多、坚果、花生、水果沙拉等有益食品。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分来源。
3、多运动,少脂肪
对于体重超标的宝宝来说,饮食调理加上适量运动才可以加快控制体重的节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爬山等都可以有效消耗宝宝体内过多的热量。由于胖宝宝自身的体重较大、心肺功能差,所以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不宜过高、过大。孩子锻炼的时候父母最好一起陪同,家长的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坚持性。
4、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适当减少三餐主食
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主要在于主食、糖分热量过高。控制宝宝一天主食量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一步一脚印的过程,不可疾风暴雨般减少每天主食份量,否则,孩子将如鲠在喉也不易配合。专家建议可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5~1/4,而后逐渐过渡到1/3。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减至原有主食量的1/3左右就不可以再减了,以防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5、调整饮食种类比例
调整饮食种类比例指的是“一少二多”。一少是指要减少各种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如煎炸食物、奶油蛋糕、甜品与汽水等。二多指的是增加高蛋白和纤维丰富的食物。高蛋白食物有豆类、蛋、奶、鱼、瘦肉等,而纤维丰富的食物有新鲜水果与蔬菜。每日水果和蔬菜的供应量需达400~500克,尤其是新鲜蔬菜要多吃一些。
小精灵温馨提示:
胖娃娃由于手脚灵活度不高,对于运动的掌握可能并不如一般孩子好,这时家长和老师都不宜取笑宝宝,要给宝宝鼓励和呵护。在进行减肥运动时,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仍可照常进行。家长和老师且不可求之过急,更不应强迫孩子进行他们不愿或不宜进行的运动,或给孩子定出这样那样不切实际的减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