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主要作品:《临江仙》《小重山》《减字木兰花》《点绛唇》《渔家傲》等。字号:字元晖晚号懒拙老人。所处时代:宋代。出生地:山西太原。出生时间:1074年。去世时间:1153年。别称:尹仁。
关于米友仁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米友仁的诗词 点此查看米友仁的详细内容
《点绛唇》、《阮郎归》、《白雪》、《阮郎归》、《宴桃源/如梦令》、《临江仙》、《临江仙》、《渔家傲》、《诉衷情》、《念奴娇》、《阮郎归》、《醉春风》、《点绛唇》、《临江仙》、《念奴娇》、《临江仙》、《小重山》、《减字木兰花》、《小重山》、《渔家傲》。
二、诗词作品
临江仙昨夜扁舟沙外舣,淮山微雨初晴。断云飞过月还明。一天风露重,人在玉壶清。水际不知何许是,遥林□辨微青。醉迷归梦强□凌。谁言东去雁,解寄此时情。小重山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向晚余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临江仙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渔家傲(和晏元献韵)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临江仙宝晋轩窗临望处,山围水绕林萦。不堪回首到江城。墙趺围瓦砾,鸥鹭见人惊。日愿太平归旧里,更无余事关情。小营茅舍倚云汀。四时风月里,还我醉腾腾。临江仙野外不堪无胜侣,笑谈安得君同。四时景物一壶中。醉余临望处,远岫数重重。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晓风萧爽韵疏松。娟娟明月上,人在广寒宫。
三、父亲米芾
提到米友仁,一定要先提一下他的父亲米芾才行。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山西太原人,后迁居湖北襄阳。他因借母亲曾经侍奉宣仁皇后的光而出仕做官,曾任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世亦称米南宫。他是一位古今罕见的艺术天才。在普遍的显示强烈新意与精神的艺术风气中,米芾虽然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但在书法方面,却是努力将自己纳入到古典传统的制约之下,一方面以与苏、黄等人的书风相抗衡,一方面也与古代的书法大师相抗衡──而在另外的角度上,他的绘画则被视为古所未有的新画法。这种新画法,便构成了米友仁的画风。现在米芾的画一张也没有传下来,所以只能从米友仁的画风一睹其风采了。在绘画方面,米芾远宗王洽的泼墨法,掺合董源的落茄点,而创造了“米点山水”。后人极喜欢他的这种别出新意与自成一家。在创作中,有时他并不只用毛笔,而用任何可以表述情感的东西。他的艺术就是笔墨游戏的产物。但是米芾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中几乎没有可信的──唯一可信的,就是他的一件书法作品《珊瑚帖》上面有他随意涂下的一只笔架。虽然不能更准确地分析他的绘画艺术,但是,这种风格由米友仁继承和发扬下来了: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印象,正是云山满卷,全用墨色为之,稍加重墨点运,一派蒙浑之景,树木萧疏,其云气以淡墨细钩,在隐显之间,超妙绝尘,变态无尽。而且,米在中国绘画批评史上的贡献也极大──他是第一个提倡“平淡境界”的,也是他第一个特意提高了董源在文人画史上的地位:“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画史》。像高克恭、方从义、倪瓒、董其昌等人,无不在图式上吸收了米芾的创造,而谓之为“米家山水”──在中国绘画史上,像这样能够开宗立派的人物是不多的。然而后人看到的米芾的画,却只能从米友仁的画中揣摸一二,所以后人无论拿什么样的美丽词句来称赞米芾,都无异于在那里给米友仁唱赞歌。
四、历史故事
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为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用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也。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