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被征收后又建房的处理方式是强制拆除;征地补偿纠纷需要提交身份证明、补偿合同、被告身份信息、土地证明、附着物估价证明、政府征地文件等证据。
法律分析
一、土地被征收后又建房怎么处理
土地被征收后,如果被征收人在土地是建房的,属于违法建筑,相关部门可以责令拆除,如果逾期不拆除的,可以强制拆除。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十六条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二、征地补偿纠纷要提交哪些证据
征地补偿纠纷中需要提交的证据包括如下几种:
1、原告的身份证明,证明其具有合法的诉讼主体资格。
2、原告与征用方签订的补偿合同或者协议,确定原告应该取得的补偿款数额。
3、被告的身份信息情况,工商登记信息情况。
4、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证或使用权证明。如承包合同等。
5、地上附着物估价的证明。如房屋的数量、面积、种植物的品种、粮食的市场价格等。
6、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方案等政府征地的文件。
拓展延伸
土地征收后重新规划:合法建房的路径
在土地征收后,重新规划合法建房的路径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您需要确保获得土地征收的合法手续和文件,以免产生纠纷。接下来,与相关部门联系,了解土地规划和建房审批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根据当地法律法规,您可能需要提交详细的建房计划、设计方案和相关证明材料。此外,还需要遵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定,确保建房符合土地规划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与律师和专业人士合作,他们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协助,确保您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建房。记住,合法建房的路径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土地被征收后,如果被征收人在土地上建房,属于违法建筑,相关部门可以责令拆除,逾期不拆除则可强制拆除。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后,不得在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或改变房屋用途,违反规定者不予补偿。征地补偿纠纷中,需要提交的证据包括原告的身份证明、补偿合同或协议、被告的身份信息、征收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以及地上附着物估价的证明等。在重新规划合法建房的路径上,确保获得土地征收的合法手续和文件,并与相关部门联系,了解具体要求和程序。合作律师和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协助,确保在合法框架内进行建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