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犯,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实施犯罪行为等情节,确定从宽幅度。对于一般从犯,根据其作用和实施行为的程度,减少基准刑的幅度不同。对于犯罪较轻的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免除处罚。对于同一案件中的多个从犯,可以确定不同等次,但差距不超过10%。对于胁从犯,根据犯罪性质、被胁迫程度和作用等情节,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作用较小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节确定从宽幅度。
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其作用相对较小或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参与实施少量或部分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作用相对较大的,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30%;参与实施全部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
其次,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但每等次相差幅度不超过10%;
另外,对于胁从犯,可以根据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实行犯罪中的作用等情节,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作用较小,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中从犯的量刑标准与审判实践
刑事案件中对从犯的量刑标准与审判实践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犯的量刑应综合考虑其在犯罪中的具体角色、犯罪的性质、犯罪的后果等因素。在实践中,量刑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参考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此外,审判实践也会受到法官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的影响。因此,对于从犯的量刑标准与审判实践,需要保持合理的灵活性,确保公正与公平。同时,相关法律机构也会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确保量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对于从犯的量刑标准,应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节,确定从宽幅度。根据其具体角色和犯罪行为的程度,可以减少基准刑的幅度,甚至免除处罚。在确定量刑标准时,需要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参考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同时,审判实践也会受到法官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的影响。因此,量刑标准与审判实践需要保持合理的灵活性,以确保公正、公平和科学的量刑。相关法律机构也会不断完善法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确保量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