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另外,《民法典》对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作出了规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只能是发生在诉讼时效最后6个月内的,那么才会产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效果。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这些不能由当事人约定,只能是由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