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满江红:别名细绿苹_细绿萍_蕨状满江红,为槐叶蘋目、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系列浮叶水草,原产于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引种。中国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德国引进推广,也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水田。1783年命名。。
是用作稻田绿肥和禽畜饲料的经济蕨类。比同属其他物种更粗大、耐寒,可大量结孢子,很容易进行有性繁殖。有平卧水面漂浮、斜生漂浮、直立漂浮等3种生态型。可作为水面装饰材料,在草缸内种植。
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 ;茎形分类:根状 ;叶序分类:互生 ;叶形分类:羽形 ;光照需求:中光 ;生长速度:很快 ;培育难度:容易 ;造景区域:水面 ;适宜温度:24℃±4℃ ;酸碱范围:7±1(PH) ;硬度范围:8±6(DH)
细叶满江红水草特征:
与中国的满江红不同在于植株粗壮,侧枝腋外生出,侧枝数目比茎叶的少,当生境的水减少变干或植株过于密集拥挤时,植物体会由平卧变为直立状态生长,腹裂片功能也向背裂片功能转化。大孢子囊外壁只有3个浮膘,小孢子囊内的泡胶块上有无分隔的锚状毛。
细叶满江红种植方法:
适合水田、河塘放养等。能短期忍耐0℃低温,适温15-20℃,35℃以上停止生长。不同生态型对温度的反应也不同。光照必不可少,是激发固氮酶活性的因素,如果光照太低,植株将逐渐死亡。细叶满江红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在不同pH值的水域生长,但是生长量和固氮作用因pH值不同而不同。水的深浅和温度比较稳定,波动又少的条件对生长有利。
细叶满江红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通过侧枝断裂和在主茎上形成次生侧芽进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在中国浙江南部的气候条件下,一年的繁殖次数可达200-32次。其次是有性繁殖,结孢子果的高峰期分别在4-5月和10至翌年1月,成熟期分别在5-6月、11-12月。形成孢子果的最适气温为日平均13-25℃。在这范围内随气温升高,结孢率增加,成熟期提前,如在21℃时,只需20-25天。成熟的孢子果其重量约占营养器官的1-3%,采收成熟孢子果的程序如下。
细叶满江红开花形态:
蕨类植物不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