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藻:别名菹草_麦黄草,为泽泻目、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泽泻系列沉水水草,原产于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布种,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野生于湖沼、池塘、河沟和稻田。1753年命名。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很多地区囤水田养鱼的草种。。
非常常见的原生水草,草姿优美,为本属观赏价值较高的水草品种。菹草的生长时期与大多数水生植物有所不同,冬、春生长良好,对水域的富营养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颜色分类:褐色_绿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互生 ;叶形分类:椭圆 ;光照需求:中光 ;生长速度:很快 ;培育难度:较易 ;造景区域:中后 ;适宜温度:20℃±10℃ ;酸碱范围:6.6±.6(PH) ;硬度范围:8±6(DH)
虾藻水草特征: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具近圆柱形的根茎。茎纤细呈黄褐色,多分枝,叶无柄互生,黄绿色薄膜质半透明,近基部常匍匐地面。叶形为带状线形至长椭圆形,前端钝圆,基部收缩,叶缘有波状或细锯齿状。具三条红褐色主叶脉。于节处生出疏或稍密的须根。
虾藻种植方法:
典型的秋季发芽、越冬生长的沉水植物。生长快,对水质及水温的适应性极强,在水中能长出侧枝,需要经常修剪。夏季,多数植株衰败死亡。
虾藻繁殖方式:
侧芽_种子。主要靠殖芽繁殖,殖芽发芽于10月初,平均水温低于23℃。
虾藻开花形态:
穗状花序顶生,具花2-4轮,初时每轮2朵对生,穗轴伸长后常稍不对称。花序梗棒状,较茎细。花小,被片4,淡绿色,雌蕊4枚,基部合生。果实卵形,果喙向后稍弯曲,背脊约1/2以下具齿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