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枸杞:别名黑枸杞_苏枸杞_墨果枸杞_苏联枸杞,为茄目、茄科、枸杞属、茄目系列农作物,原产于亚洲中国(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中亚、高加索和欧洲地区。常野生于盐碱土荒地、沙地或路旁。1780年命名。我国2级保护野生植物。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绿化灌木。果实富含蛋白质、枸杞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入药味甘、性平。。
被誉为野生的“蓝色妖姬”,富含天然原花青素,简称OPC黑果色素,含量超过蓝莓。截止2016年统计,是OPC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植物。OPC是最有效的天然水溶性自由基清除剂,其功效是维C的20倍、维E的50倍。
颜色分类:黑色_紫色 ;作物分类:浆果 ;味道分类:酸甜 ;形状分类:椭圆 ;光照需求:中强 ;开花季节:春季 ;培育难度:较易 ;适宜温度:20℃±8℃ ;酸碱范围:7.4±.5(PH)
黑枸杞作物特征:
多棘刺灌木,株高20-120cm。多分枝,分枝斜升或横卧于地面,白色或灰白色,坚硬,常成之字形曲折,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小枝顶端渐尖成棘刺状,节间短缩,每节有短棘刺。短枝位于棘刺两侧,在幼枝上不明显,在老枝上则成瘤状,生有簇生叶或花、叶同时簇生。叶2-6枚簇生于短枝上,在幼枝上则单叶互生,肥厚肉质,近无柄,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有时成狭披针形,顶端钝圆,基部渐狭,两侧有时稍向下卷。
黑枸杞种植方法:
适应性很强,耐寒冷、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喜光,全光照下发育健壮,在庇荫下生长细弱,花果极少。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土、沙壤土、粘土、盐碱地均可生长。种植前采用机械铺膜,铺设白色地膜,以提高地温、减少浇水后的水分蒸发量,提高黑果枸杞成活率。在黑果枸杞萌芽初期,人工除去田间杂草,后续随时拔除地面杂草,特别是田旋花须拔除干净,否则会缠绕树体。
黑枸杞开花形态:
花果期5-10月。花1-2朵生于短枝上。花梗细瘦,花萼狭钟状,果时稍膨大成半球状,包围于果实中下部,不规则2-4浅裂,裂片膜质,边缘有稀疏缘毛。花冠漏斗状,浅紫色,筒部向檐部稍扩大,5浅裂,裂片矩圆状卵形,无缘毛,耳片不明显。雄蕊稍伸出花冠,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离基部稍上处有疏绒毛,同样在花冠内壁等高处亦有稀疏绒毛。浆果紫黑色,球状,有时顶端稍凹陷。种子肾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