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的注音是:ㄕㄤㄓㄡ。
商周的拼音是:shāng zhōu。结构是:商(上下结构)周(半包围结构)。引证解释是:⒈《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引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网络解释是:商周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21年)考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21年)三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两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这一时期城市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和研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商周考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有可能建立起商周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大量新的考古资料使文献不足的商周古史得到丰富和充实。但是,也还有不少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或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仍有待于今后去探索。网友释义是: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三个时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这一时期城市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和研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商周考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有可能建立起商周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大量新的考古资料使文献不足的商周古史得到丰富和充实。但是,也还有不少问题未能解决或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仍有待于今后去探索。7、汉语大词典是:《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8、其他释义是:1.《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
商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商周详细内容】
⒈《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引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
二、网友释义
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三个时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这一时期城市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和研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商周考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有可能建立起商周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大量新的考古资料使文献不足的商周古史得到丰富和充实。但是,也还有不少问题未能解决或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仍有待于今后去探索。
三、汉语大词典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
四、其他释义
1.《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
五、关于商周的造句
1、金银器毫无疑问首先被用做女性妆扮的耳坠、臂钏、发簪等首饰小件,目前在夏商周考古中尚未发现有大件金银器皿。
2、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
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新王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龙争虎斗。单田芳
4、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5、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6、博物馆中陈列的几件商周时的青铜制品,都是无价之宝。
六、关于商周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