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美容用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恢复期短和效果显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求美者的欢迎。同时,随着应用例数的增加,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包括瘀血、肿胀、坏死甚至失明和中风。本文作者通过解剖一例男性尸头,对面部注射的某些危险区进行了详述。
眶上动脉高于眉骨,在穿过帽状腱膜前发出骨膜支。滑车上动脉位于内侧,穿入皱眉肌,与鼻背动脉和眶上动脉吻合。
额部与眉间区的血管开始较深,之后迅速转为肌肉和皮下水平。该区域的血管内注射物可以逆行,通过眶上、滑车上和眼动脉之间的吻合,导致失明和组织坏死。建议注射时注意用量、速度和力度,注射时可用手指施压于眶上缘以防止血管阻塞。
颞浅动脉发出额支。额支分布的皮下组织。眶上动脉穿过皮下后到达额肌浅层,与额支吻合。
在颞区,填充剂可以注射到深层或浅层,切忌注射到中间层。当填充剂进入眶上动脉或逆行进入颞浅动脉时,可能发生血管栓塞,进而导致失明。
唇部的相关解剖
可见皮下组织和口轮匝肌。上唇动脉深入口轮匝肌唇粘膜,高于下唇缘。下唇动脉以相似的走行到达下唇。在鼻唇沟上1/3处可见面动脉发出的鼻翼下动脉。
由于面动脉和上唇动脉通常位于肌肉内或肌肉深层,行皮下浅表注射可以较安全地解决面部凹陷或松弛的问题。用中等剂量或小剂量的填充剂注射于红唇皮下缘或干燥的红唇内,深度不超过3mm。下唇动脉通常位于粘膜肌肉深层或唇上缘下方,血管内注射会造成组织坏死。
鼻唇沟的相关解剖
可见皮下组织,面动脉大多走行于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偶有走行于鼻唇沟肌肉内。鼻唇沟上1/3处动脉走行表浅,进行浅表注射时风险更大。面动脉转向内眦动脉,与鼻背动脉吻合。面动脉距离口角1.5cm左右。
面动脉鼻唇沟部分的下2/3走行于皮下组织深层,其上1/3位置表浅,注射损伤的风险较大。
在鼻唇沟的下2/3处,注射到真皮深层和皮下浅层通常是安全的。在近鼻基底处,建议注射到皮内或骨膜表面。如果面动脉或其分支发生栓塞或损伤,会发生鼻翼与面颊部坏死。由于内眦动脉与鼻背动脉相吻合,栓子可以通过该路径蔓延,造成眼动脉栓塞。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