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丧失或肾脏血供不足,导致肾脏体积缩小、生理功能降低的一种病理解剖现象,常见于多种急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肾动脉狭窄、肾脏发育不良等疾病。那么一般对于肾萎缩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最常见导致肾萎缩的原因即各种先天或后天的肾实质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马兜铃酸肾病等导致的肾脏体积缩小,功能降低。另外较为常见的原因是肾动脉狭窄、长时间未解除的尿路梗阻、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反流性肾病、肾结核等。治疗的关键是找到导致肾脏萎缩的病因,针对病因具体分析。
治疗方法:
解决肾萎缩怎么治疗的问题,需要探究肾萎缩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肾脏受到外界的侵袭,炎症反应发生、细胞表型转化导致肾脏纤维化的逐渐发生与进展,从而肾脏实质受到损害,肾脏也随之缩小。而对肾萎缩治疗也应该把治疗重点放在如何阻止肾脏纤维化上,这一观点的确立与肾病年会的精神不谋而合。
治疗重点:
修复肾脏受损组织、恢复肾脏功能,阻止肾脏纤维化的进展,阻断肾脏继续萎缩。治疗具体原理为:促使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和免疫复合物的吞噬;减少ECM的合成增加其降解作用,肾脏受损组织就还有可能得以部分修复,肾功能也可以逐渐的恢复,肌成纤维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凋亡,阻断其继续合成和分泌增ECM,增加肾脏内降解酶的生成,增强其对ECM的降解活性,减少ECM对肾脏组织的破坏,逐渐逆转受损的肾脏功能。
治疗过程:
在肾萎缩治疗上的总则是微化中药治疗为主,西医对症治疗为辅。
首先激活系膜细胞,阻止其继续增生;抑制胶原细胞活性再生,修复断裂的基底膜,增加机械屏障的滤过面积,恢复正常通透性。
其次,修复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功能,微化活性物质的分子链,与基底膜有极强的融合性,其断裂的分子链带有正电荷与病损细胞
分别结合后,再次稳定下来,其效能就是促进基底膜上的硫酸类肝素和唾液酸蛋白的合成,抑制其分解,从而保持了基底膜阴电荷屏障功能,减少蛋白漏出,增加毒素排除。
再次,重组与重建机制参与肾小球的修复。微化活性化后其它断裂的分子链之间相互重组,产生新功能,组成新分子,修复受损细胞的DNA,促进血液加速,增强新陈代谢;促进受损肾脏组织细胞修复与再生,受损肾脏结构改变后,受损的肾功能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