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工程是近今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措施。在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面,事故应急工程没有什么新理论和新技术,它只是将原来的事故管理和事故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原来的事故管理主要是事故预防,即在事故发生前,采取多种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都不能100%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仍然没有准备、手忙脚乱、事故救援措施不得力,不能充分发挥救援力量的作用,仍然会造成较大的伤亡和损失、为此,人们就想到了在事故发生前,就事先做好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准备,即将事故预防工作向前延伸了一步,不仅预防事故的发生,还要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准备工作,将事故发生后应该做的各项工作,事先编织成应急预案或应急计划,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救援,使事故救援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这就是事故应急工程的实质。事故应急工程虽然在理论和技术上没有新的发展,但事故应急工程的实施却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概念及实施意义:
事故应急工程是指编制事故应急预案(计划)、保障应急救援能力、并在事故发生时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称。
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政府或企业为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对危险源的评价和事故预测结果为依据而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有时也称为事故应急响应计划。
二、实施应急工程的重要意义:
1、实施应急工程是人类安全认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实施应急工程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3、实施应急工程可能解决“没想到”的问题;
4、实施应急工程可以减少特(重)大事故的频度及事故造成的损失;
5、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对事故预防管理的重要补充;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根据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划分为政府应急预案和企业应急预案,政府预案包括县/市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个等级;企业应急预案分为公司级、分厂级和车间(班组)级三个层次。
根据应急预案的作用不同,分为事故临界应急和事故过程应急;
根据事故和灾害类型可划分为:火灾事故预案、爆炸事故预案、化学品事故预案、核事故预案、地震预案、洪水预案等。
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步骤:
建立编写组织机构
搜集、整理有关信息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别及评价
应急能力与资源的评估
应急预案的编写
科学评价和实施审核
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的修订
五、集输大队应急救援预案学习:
1、火灾、爆炸应急程序
2、人员伤亡应急事故应急程序
3、触现场急救
4、机械伤害现场急救
5、人员中暑现场急救
6、油气中毒现场急救
7、食物中毒
8、外输、注水管线破损应急程序
9、大面积污染应急程序
六、应急知识普及教育:
应急知识普及教育与应急行动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的最低程度的应急培训,包括除应急救援组织成员以外的与发生事故有关的任何人员,即所有员工及涉及的公众增加防灾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技能。应急知识普及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一般了解的知识可以利用小册子、壁报、挂图、广播、电视等形式向群众做广泛的宣传教育。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的内容包括:
预案的作用;本区域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事故的预防措施;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的职责;如何启动紧急报警系统;发生事故时员工及公众的应对措施;防护用品的使用;自救与互救知识;指挥信号的识别;疏散的路线;临危不惧和遇事不慌的教育等。
1)、报警培训
在报警培训中应该强调:使应急人员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最快有效的报警,比如用电话、寻呼等其他方式报警;应使应急人员掌握报警的程序及特殊及特殊情况下的报警。如发生火灾应根据火灾危害性大小决定首先报告本厂消防小分队,还是首先报告地方消防队,对其他事故是首先报告应急指挥中心还是主管领导,应在报警培训中讲清楚;使应急人员熟悉发布紧急情况通告的方法,如使用警笛、警钟、电话或广播等;当事故发生后,为及时疏散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应急队员应掌握如何在现场贴发警报标志。
2)、应急疏散培训
为避免事故中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应培训足够的应急队员在紧急情况现场安全、有序地疏散被困人员或周围人员、使有关人员明确紧急疏散地信号、疏散地路线或方向,以及疏散中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人员疏散的培训主要在应急演练中进行,通过演练还可以测试应急人员的疏通能力。
3)、应急预案培训
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为教材,对应急人员(包括指挥人员、专业抢险与救援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等)、企业员工及周围有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应急培训使
被培训者知道本地区或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性、可能造成的伤害及事故发生时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与防护用品的使用,熟悉企业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的组成,事故发生时应急人员的职责及行动步骤,企业员工及周围群众的行动要领等。
专业应急培训
专业应急培训是结合专业救援方案进行的培训,包括救援过程中各种情况下的防护措施、意外情况的处理、救援方案实施过程的操作等细节问题。因此,专业应急培训是分项目进行的。
1)、专业应急培训内容
A:对各级指挥人员的培训内容
指挥决策能力培训:包括事故现场信息分析;企业应急能力与社会应急能力分析;险情技术与现场局部分析;指挥方法的分析与决策等。
指挥调度能力培训:包括器材、物资调度;现场人员调度;社会应急力量调度;人员疏散调度;设备、物资疏散调度;医药救援调度等。
熟悉现场的布臵:包括平面图和实际位臵:区域的布局;撤离的路线;危险源位臵;指挥的手势、音响、旗语、信号等;与上级的联络方法。
B: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鉴别异常情况的方法;各种异常情况处臵的具体方法;各种工具、器具、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上级的联络方法。
C:抢险队员的培训内容
消防技术培训;事故控制与抢险操作技术培训;伤员抢救技术培训;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自身保护与现场保护技术培训;事故抢险过程记录与资料整理培训。
D:专业救援人员的培训内容
伤员就地检查与紧急处理技术培训;伤员运转技术培训;伤害类型的确定与急救技术培训;生化消毒与现场处理技术培训等。
2)、火灾应急培训
由于火灾的易发性和多发性,对火灾应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应急队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灭火技术,以在着火初期迅速灭火,降低或减小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危险,识别各类灭火装臵,掌握灭火装臵的使用、保养、维修等基本技术。由于灭火主要是消防队员的职责,因此,火灾应急培训主要也是针对消防队员开展的。为了实现人力和物力的合理有效利用,在培训中,通常应将消防队员划分级别,根据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一般将消防队员划分为初级队员和高级队员,划分鱼具根据掌握消防技能的差异。
初级消防队员能处理火灾的初期阶段,会使用简易灭火器,熟悉消防水系统的位臵和使用。一般该级队员负责那些不需防护服和呼吸防护设备就可以进行应急救援的火灾应急。
高级消防队员除了掌握初级队员的技能外,还必须会处理更重的火势情况以及执行营救受困人员等任务。
基本培训要求该培训要求是根据队员的不同级别和掌握技能差异而制定的,详细内容如下:类型、燃烧方式、引发原因、了解燃料的不同特性,在不同的火灾类型中燃料的燃烧状态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操作简单的灭火器、水管及其他消防并了解火灾的四个等级的分类依据和灭火中的特殊性。
I级火灾:涉及木头、纸张、橡胶和塑料制品的火灾;
Ⅱ级火灾:涉及可燃性液体、油脂和气体的火灾;
Ⅲ级火灾:涉及具有输电能力的电力设备的火灾;
Ⅳ级火灾:涉及可燃性金属的火灾。
高级消防队员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培训,除了接受初级消防队员的所有培训要求以外,还必须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更复杂的灭火设备,接受更先进的灭火装备的使用培训,如了解各种上喷水装臵的特性和使用范围,了解各种能减弱火势的系统的使用。另外,每一位队员都必须学习个人呼吸保护装臵和防护的使用以及保护自身的安全。
3)危险品火灾应急培训
危险品火灾,由于其着火物的特殊性,决定了灭火工作有特殊要求。对于危险品火灾应急的培训要求也就超过通常的消防操作的训练要求。消防队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倾泻知识以及危险品火灾灭火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有关内容。
(1)了解危险品的特性了解危险品的特性对于应急队员正确选择灭火剂和控制火灾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应急队员应该了解以下知识:
.当与水接触时,倾泻品是上浮还是下沉;
.水与所涉及的化学品是否反应;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热等。
(2)了解灭火剂的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剂的灭火原理以及如何防止蒸气的产生、灭火剂混合物是否能被用来灭火、灭火剂的相容性、灭火剂与所涉及的危险品相容性等知识。鉴于大多数危险品会与水发生倾泻瓜而无法在发生危险品火灾时采用水来灭火,因此通常情况下普遍采用泡沫灭火。所以有必要了解有关泡沫灭火的基本知识:
灭火原理——泡沫覆盖在着火物质的表面,隔绝了空气即断绝了燃烧中氧气的来源,从而使燃烧无法继续,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可以阻止蒸气喷溅,冷却着火物质,降低蒸气强度,在大多数可燃性或易燃性物质引发的火灾灭火中非常有效。
成功使用泡沫灭火的关键在于——了解泡沫的使用技术及特殊燃料的特殊使用要求;了解泡沫灭火的使用范围和系统的正常操作;了解使泡沫达到最高效利用的有关技巧。培训中还应加强应急队员环意识的教育,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了解火灾中着火物质以及灭火剂的使用是否会对事故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造成污染、烟尘对大气的污染、对通讯的影响程度等内容。
4)危险标志的识别
在危险品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为了标明它的危险性通常都应悬挂有危险品标志,用以提醒工作人员和周围人员注意,避免因不识危险品的危险性而导
致事故的发生。
危险品标志有多种类型,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从易燃性、化学瓜活性、对人的毒性等各种角度出发表明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在进和急队员培训时,必须使其熟知所有危险信号标志的含义,能根据标志准确判断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