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讥的解释是:亦作'刺几'。犹言讥刺。
刺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刺讥详细内容】
⒈亦作“刺几”。犹言讥刺。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宋苏轼《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二、综合释义
亦作“刺几”。犹言讥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宋苏轼《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刺讥[cìjī]讽刺也、刺几也。《史记·孔子世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辞,不可以书见也。」;《史记·虞卿传》:「上采《春秋》,下观近世,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汉书·司马迁传》:「《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书·陈万年传》:「刺讥近臣。」;《汉书·京房传赞》:「危言刺讥。」;《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汉书·葢宽饶传》:「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切刺讥之所罚,考变异之所加,天之端,一指也。」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刺几”。犹言讥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宋苏轼《参寥子真赞》:“外尪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四、其他解释
讽刺也、刺几也。《史记·孔子世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辞,不可以书见也。」;《史记·虞卿传》:「上采《春秋》,下观近世,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汉书·司马迁传》:「《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书·陈万年传》:「刺讥近臣。」;《汉书·京房传赞》:「危言刺讥。」;《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汉书·葢宽饶传》:「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切刺讥之所罚,考变异之所加,天之端,一指也。」
五、关于刺讥的成语
六、关于刺讥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