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培训工程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项重大举措。“青蓝工程”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周岁以下、未过“三关”的青年教师,意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师能、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青蓝工程”在我校已实施多年,学校始终把它作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校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青蓝工程”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青蓝工程”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指标,有及时的总结表彰,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与青年教师签订了岗位成才规划,做到人人有标,人人有规划,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xx—20xx年度共有29名青年教师参与了“青蓝工程”,学校给青年教师安排了27名师德高尚,教学经验较为丰,管理水平较高并且热心青年教师教师培养的指导教师。
从实施过程来看,新、老教师都能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自觉履行“青蓝工程”协议,新、老教师做到教学相长,共进步。
指导教师能言传身教,悉心帮助。如:丁玲南老师工作态度严谨顶真,对王莉的业务指导可谓细致入微,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传授对,正是由于丁老师手把手式的指导帮助,使王老师较快的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长迅速。
金健艳老师与钱洵、陶洁师徒之间长期开展集体备课,就如何规范课堂教学,如何加强与学生沟通,如何处理教学发事件等进行具体指导,一学期师徒共同制作课件达20多个,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周群老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但是一学期听刘强的课达32节之多,在听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刘强师之所以能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市学校体育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周老师功可没。
青年教师谦虚好学,全心投入。如:王莉老师上学期听课达51节之多,下学期也达到了31节。她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请教,注重多听课,多反思,交流,每一节课后,均有详细的教学后记。她很珍惜这一机会,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用她的话来说,在丁老师指导下,我提高了许多,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摆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地走每一步。
王晨老师同样十分好学,他一有时间就去听向惠芬老师的课,一有机会就外出听其他学校老师的课。他把握住一切会,虚心讨教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青蓝工程”信息反馈中,他作了较为认真的总结,既看到自的进步,又靠到自己的不足,其进取心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杜燕老师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她不仅经常听指导老师的课,而且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难能可的是,她还经常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和本组老师听自己的课,课后及时听取意见,不时质疑问难。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抓住“青蓝工程”这一绝好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实践证明,“青蓝工程”是一项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久而久之,青年教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较快,教育水平、班级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暨对外公开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报名踊跃,一方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业绩,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青年教师良好的精面貌,杨怡、刘晓峰等获得一等奖,钱洵、刘强、袁利红、王莉、杜燕、刘俊等获得二等奖。刘强、杨怡、刘晓峰邀还参加了第二学期的获奖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青年教师把它当作难得的业务提高会和难忘的生命成长经历。王晨获一等奖,钱洵获二等奖。此外,刘强老师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市学校体育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
当然,“青蓝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提几点建议:我以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乐于献的精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所以对导师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用自己乐业业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的观念。作为“导,所谓“帮带能力”,是指不仅自己能上好课,还能指导别人上好课;不仅会上课,还有科研能力。教而不研则浅,而不教则空,作为“导师”,应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自己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提供给青年教师作为科研题目,切实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年轻教师既要继承老教师优秀的教学传统,更要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育的希望在于创新,学校的希望也在于创新。我们不主张青年教师只是鹦鹉学舌地照搬导师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套路,是鼓励青年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今后,我们将深入开展“青蓝工程”,把"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成熟教师,十年成为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培养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