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首先要感谢诸位,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校庆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一同见证她四十华诞的盛宴。四十年风雨载道,四十年无悔前行。值此,我们也向四十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诸位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十年前的今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七三三厂附设学校,长江电讯技术学校成立了。光阴似箭,今天已经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走过的第四十个年头。校庆,意味着感激,意味着怀念,意味着尊重,更意味着责任和发展。这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史上的盛事,也是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我们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和促进发展,彰显学校办学亮点和特色的平台。我们诚挚的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与我们一同共襄盛举,将武职四十年的魅力推广流传;同时也欢迎各界朋友对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对我们的工作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抢前争先、实干快上、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这是武职人最鲜明的性格。四十年间,学校创于荒、发于微,始终坚持着做大、做强、做精的目标,在立校、更名、合并、重组四个不同的阶段都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现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已是教育部批准设置、湖北省主管、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并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她还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院校;在湖北省内获得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学校现占地1440亩,在校生2万余人,设14个二级院系共73个专业,面向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就业,并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在立学重教基础上的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
风雨四十载,璀璨武职人。展望未来,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更高的荣耀,我们将开拓创新,超越自我;为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更美的未来,我们将拼搏进取,踏实肯干;为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更好的发展,我们将团结协作,不负众望。请诸位朋友与我们一起迎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更绚丽的明天,创造更辉煌的篇章。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承载您的希望,以树人为己任,用教育创造美好!
尊敬的袁、各位领导、来宾、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金秋十月,清风送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沙县一中建校九十周年座谈会,为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前来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佳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九十年来为沙县一中的创办、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师长、校友和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1923 年秋,就在我们校园古樟西侧的文庙里,创办了沙县县立初级中学。当时学校非常简陋,以文庙的房间当教室和宿舍,学生才 100 多人,来自本县和明溪、将乐、尤溪等地,而且大部分学生读一年半载就辍学了。 1923 年到 1930 年的七年时间里,真正毕业生才 30 多名。据《三明市志》记载,沙县县立初级中学是三明市最早的一所中学。这也是沙县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种.种原因, 1930 年学校停办了。 1943 年,正值抗战时期,国家急需人才,省要求各县设立一所中学,学校又在城西的汀州会馆复办了,不久因会馆发生火灾,迁到了对面的陈了斋祠堂,也就是现在的城一小学。前由于战火连年,校舍破旧,部分学生辍学,学校发展较为缓慢。建国后,在党和的领导下,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 1951 年,学校从了斋祠重又迁回城东文庙,就是现在的学校,校园面积扩大了,招生规模也扩大了。 1956 年秋,学校创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58 年更名为“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县一中乘改革开放东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千多万元,征用民宅,扩大校园十余亩,先后兴建了办公楼、科技楼、教职工宿舍楼、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重建了教学楼和田径场。 1980 年,学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996 年被确认为普通中学省二级达标学校。 1998 年沙县城区初高中分设,沙县一中办成了一所高级中学。 20__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
九十年来,学校培养了近四万名初高中毕业生,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一万一千多名学生,为沙县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的学子遍及海内外,他们中有专家学者、能工巧匠、企业家普通劳动者,著名校友有开国少将张迁发将军, 外交部副宋涛先生,中国美院院长、著名画家许江先生,福建省教育厅鞠维强先生,福建省林业厅原副王立勋先生, 中国民主自治同盟福建员会常务副主委(正厅)江尔雄女士等各级领导; 北京威联德骨科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企业家林英钊先生, 金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北京市汽摩协会副会长、北京三明商会会长叶明钦先生, 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官远发先生, 上海秦皇山渔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著名企业家 蔡劲红先生著名企业家;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研究薄膜物理技术的专家罗维昂先生, 中文大学博士、国际商务学会会员曹声容先生,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美清女士, 电力电子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福州大学教授 陈道炼先生, 美国西北 大学 博 士、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陈凌懿先生 等著名专家学者。他们 在各条战线上,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沙县一中的自豪,也是沙县人民的骄傲。
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了建校前贤,他们筚路蓝缕,创办了沙县县立初中,为沙县的现代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更想起了一代代的师长,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沙县一中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我们也想起了历届校友,他们朝气蓬勃,执着追求,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从东门文庙的初创到西门汀州会馆的重办,从陈了斋的简陋到兴国园的崛起,我们沙县一中走过了光荣而艰辛的历程。这九十年,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更是一部奋发图强、蓬勃发展的历史。
忆往昔豪情满怀,看今朝欢欣鼓舞。近年来沙县一中坚持“三个面向”, 深化“四带”,开展“两访两创”和“三走三查”等活动, 不断加强“三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让每位同学成功”的办学理念出发,强化服务意识,不断优化教育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成绩。 20__届高考本一上线 180 人。理科考生董隽烨 6 分(省第62 名)、许丁杰 687 分(省第 86 名)、廖舒文 680 分;文科考生詹安妮 631 分,均名列全市前茅。 20__年林良浩被北京大学录取,许晗被大学录取。本一上线人数 155 人,本科上线人数 610 多人。 20__年本一上线 193 人,本科上线 620 多人。
学校从 20__ 年起,连续三次被评为省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20__年以来连续被评为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目前沙县一中有 43 个教学班,全校学生共2206 人 ;教职工 200 人。新一代沙县一中人秉承“励志、笃学、求真、致美”的校训,不断改革,不倦追求,为沙县一中的腾飞发愤图强,不懈努力。如今鸟语伴着书声,花香飘出校园,千年古樟更加葱郁,九十年老校焕发青春。春华秋实,办学九十年,沙县一中硕果累累,享誉闽西北。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前人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举办座谈会,是回顾和总结历史,从中吸取力量,更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展望。近年来县委、县积极争创“教育强县”,对沙县一中更加重视,对教师更加关怀,教师职称职数提高了,每年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节走访慰问优秀教师、困难教师,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添置了理化生成套实验设备,对校园进行整体搬迁。新校园坐落于金沙大道东侧,占地 170 余亩,拟投入两亿多资金。现在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已经封顶,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和体艺馆也已开工建设, 20__ 年秋将迁入新校园上课。我们将以校园整体搬迁为契机,积极争创一流名校。我们将群策群力,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教育管理、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上一个大台阶,把沙县一中建设成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市内有示范作用的新型高中。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美好的前程,也感到了历史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在县委、县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和不甘人后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学校全面改革和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把沙县一中建设成环境优美、风气优良、成绩优异的八闽名校。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师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谢谢大家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团聚在大美商洛,共同见证888840年的荣耀时刻。,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应邀参加8888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并作为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发言。首先我谨代表向8888的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
经过8年的艰苦拼搏,历经创业和转型,现已发展成为立足陕北、走向全省的规模民营企业。公司现拥有200多名高科技管理人才和10家隶属企业,形成了以实业投资、企业管理;创业孵化、人才建设;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现代农林业为主的多产业并举发展结构,年产值达 *亿元。
创新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为切实把握企业 “创新争先、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8888和校企双方的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经双方友好协商,已确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初步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接下来,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职工效能,我们将充分利用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企业员工培训、技能考证等人才培训合作机制。作为协议企业,我们也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平台,并将尽可能多的毕业生培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四十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步履,四十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四十年的拓荒播种,这里已成为一片沃土,四十年的锲而不舍,这里已成为人才的摇篮,四十年的上下求索,这里已成为秦岭脚下最美的画卷。四十周年是8888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8888作为一所年轻的院校,中信蓝海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团结一心、开拓奋进、求真务实,把握新机遇、运用新思维、引领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卓有成效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共同培养新常态下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我再次衷心祝愿8888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中国海洋大学:
欣闻贵校即将迎来建校80周年庆典,东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谨向贵校师生员工并海内外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80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坚持勤奋创新,开拓进取,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值此金秋华诞之际,我们衷心祝愿贵校早日实现建设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并真诚希望贵我两校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祖国建设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贵校80周年校庆成功!
东北师范大学
x年九月二十日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典,庆祝东北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这是令所有东北师大人自豪和激动的日子。当此之际,诸多领导、嘉宾和校友汇聚于此,与我们共庆东北师范大学的甲子华诞,使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温暖。在此,我代表学校,向长期关心与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的教育部和省市领导,向长期爱护与帮助、并与我们结下深情厚谊的国内80多所大学的党政领导、国外30多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向对母校怀着拳拳情意、从四面八方归来的各位校友,向所有光临庆典的嘉宾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东北师范大学,用六十年的风雨兼程,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充满了开拓与奋斗、也充满了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为东北大学,1946年创建于辽宁本溪,是中国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张学良将军的胞弟、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的张学思将军任第一任校长。在东北的烽火硝烟中,学校辗转丹东、通化、长春、哈尔滨、佳木斯、吉林等地,1949年定址于长春。新中国成立前夕,与中国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校,后又有长白师范学院,原长春大学,以及原沈阳东北大学的文、理、法商学院等并入,成为当时东北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1950年,根据国家培养教师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是当时教育部直属的三所师范大学之一。1958年,学校划归吉林省领导,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重新隶属教育部,1980年,恢复东北师范大学校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的老校长、著名教育家成仿吾先生审时度势,提出了为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为学校逐渐形成鲜明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为学校凝练“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长白山之路”,九十年代成为第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师范大学。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确立了“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尊重的教育”理念,实行了“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本,依法办学是治校之本”的治校方略,新建了净月校区,全面改造了本部校区,成立了研究生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价值之所在;为社会培养致知明德的人才,是学校光荣之所在。六十年来,已有十八万余名毕业生从母校走向全国各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辛勤耕耘、竭诚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诲人不倦、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享有广泛赞誉;也涌现出了一批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博击商海的企业家。一代又一代东北师大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回首往事,我们深知,东北师范大学能够得到今天的发展,有赖于党和国家的扶持、有赖于各级领导的支持、有赖于各界朋友的关爱、有赖于几代东北师大人的努力与奋斗。我们衷心感谢长期支持东北师范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感谢所有对母校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校友!此时此刻,我们缅怀为东北师范大学的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先辈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师生员工!东北师范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教师教育肩负着“科教兴国”的神圣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走强校之路,走特色之路,走开放之路”的发展思路,我们决心把东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重、思想内涵深邃、学术品位上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
走强校之路,就是充分利用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和质量,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优长学科国内先进,标志性成果更加突出,学校整体上形成明显的、有风格的办学优势。
走特色之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发展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不断拓展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内容和层次,巩固和提升学校在基础教育界的优势。
走开放之路,就是与社会和国内外高校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研究、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紧紧抓住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努力开拓多方面为社会服务的渠道,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东北师范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新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昭示未来的文明史。今天,在这里举行60周年建校庆典,既是回顾往事、分享自豪与光荣,也是展望未来、树立信心和勇气。新的跨越即将开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在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吉林和省的领导下,在各级、社会各界、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关心与支持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早日将东北师范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
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所有的东北师大人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湖北省二中:
欣闻贵校喜迎10年校庆,我校谨向贵校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春风化雨,润泽青史,10年风雨兼程,10年奋斗求索,贵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奋进,辛勤耕耘,开拓进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风格。湖北省二中历史悠久、负有盛名,多年来培养造就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贵校思想、更新观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名列前茅,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在此,我们向贵校表示由衷的祝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愿贵校以建校10周年为契机,继往开来,在新世纪里,继续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构建和巩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团结进取,努力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多年来,湖北省二中与XX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真挚合作、密切交流,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贵校更是为中国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借此机会,谨向贵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两校在今后的岁月中,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用新思想、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愿贵校与时俱进,再创辉煌,早日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全国名牌学校!
再次对贵校10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校庆活动取得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