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神不是缺点,更不是错误。”是啊,谁不走神呢?这样一想我们对孩子课上走神也许就会包容许多了。如果再反思一下,我们就会努力使我们的教学更有趣味,尽可能让孩子少走神啊。
2.“我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与同学们共同谈论武大郎卖烧饼的故事,收到了以外的效果。”呵呵,讲故事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呢,刘百川当年就有“故事先生”的美称,如故我们都善于讲故事了,我们的课堂怎么可能不生动起来呢?
3.“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每个学生都有心里倾诉的需要。”是的,不仅每个学生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对学生,对同仁的许多言行就会多一份理解了。
4.“师生之间其实是相互存在于对方的内心的。从学生的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小’。”要是我们多从学生升上看到我们的小来,我们的境界就不一样了。
5.“学生是需要教师的关注的,你多给学生一点关注,其实就是多给了学生一点期待。”是的,多给学生一份期待,也许我们会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
6.“行为文化,其实就是学校文化流动的风景。”“行为文化建设,要的就是行动。”很好的解读,行为文化是建立在师生的实际行动上的,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7.“高三的学生一样要有心灵舒展的空间。”是的,总是在压抑中,是学不好的,就是考好了,也未必是真正的学好了。要给他们放飞心灵的空间,文武之道一周一次,一张一弛。该放松的时候,还是要放松的。
8.“一堂美好的课,其实就是一张美好的画。”呵呵,课堂是要构思的,是要预设的。精心构思的课堂,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9.“‘三个关注’的课堂,重点是要关注问题。”是的,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问题中心,才是在师生共同层面上的东西,教师的责任不仅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精心预设,预约生成。课堂是生命涌动的场所。”
10.“生命离不开生活,生活孕育了生命,关注了生命与生活的课堂,就是有创造力的课堂。”是啊,关注了生命和生活的课堂怎么会没有精彩的生成呢!
11.“教育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与创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说在要害上了,教育教学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偏废的。
12.“关注生活,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是的,教育更多的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当下的,这就是教育的人之常情。可是我们往往忘记了学生的当下,总是着眼于未来。没有当下,何来未来哦。
13.“教育在与对生命的成全。”“沟通和倾听是关注生命的课堂的特征之一。”是的,牵着蜗牛去散步,慢慢走呀,欣赏,没一个孩子,每一堂课其实就是一道风景。
14.“教育,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书名,而不是森林,森林是要孩子们自己去建构的。”有意思,一下子走进森林的后果是什么?恐怕再有本事也走不出来了吧,我们的责任就在于要带领学生不仅能够走进去,还要走出来。
15.“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的,任何东西丧失了个性,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大家好: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所以,你自我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所以,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齐,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坚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异常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到达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现代礼貌社会的重要特征。可是,在传播知识、播种礼貌的学校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并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异常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所以,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经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资料、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是刚来学校任教的新老师,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叫,很荣幸能够来教你们这个班的语文,以后就请各位同学多多配合我的教学,也请大家多多关照。同时很开心跟你们相识,能够作为你们班上的老师,与大家一起相处,我由衷的感到开心。
同学们,你们才刚升上小学四年级,在小学还有三年时间,语文作为主科,我很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你们也接受几年的语文学习了,基本上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语文汉字了,那么现在大家应该多少都有一些语文基础。当然如果还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靠和不扎实的,那就要跟老师说,我给你们补补课,把落下的知识补回来,这样就能跟上前面的同学们了。那这样的话,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向班上语文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可以请求同学的帮忙去帮助自己提高语文。班上同学在语文学习方面很强的同学也请你们多帮帮周围的同学,争取一起进步,把班级语文总成绩的平均分提上来。
我在跟你们之前的语文教师做对接的工作的时候,也了解到你们的语文成绩平均分相比较其他班是比较低的,这是由于班上大家语文的整体成绩比较低,而且极其不平衡,所以导致平均分要低于其他班。那么现在我接手了这份工作,那我也会努力去把大家的语文教好,让大家的成绩提升上来,为班级的平均分做贡献。当然,我也知道班上的同学对我还不了解,自然是对我没有信心的,但是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向各位同学证明老师可以帮你们的语文提高的。大家不要觉得我是新来的老师,就觉得我教不了你们什么,虽然我的工作经验确实不如你们之前的那个老师,但是我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而且我从来都不说大话,我承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在此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对我多些信心,最重要的是,未来我为你们制定的学习计划,也希望大家能够去执行,我相信大家是可以慢慢的把成绩追赶上来的。虽然我刚来,对你们还不是很了解,可是通过你们班主任和之前的语文老师,我觉得你们一定可以把语文学好的。请各位同学相信你们自己,也相信老师我,我们大家一起在新学期里把语文这个科目学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做长远的打算。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
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坚实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老师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故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最美的家庭应是优良家风传承的家庭。生命不是一个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聚沿途的繁花茂叶。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我的父亲原在宜良县第一中学工作,他教会我们兄妹三人和睦团结,敬老爱小,亲善友邻,做事不落人后,能吃苦敢担当。
父亲年老之后,大哥支撑起这个家,大事小情,操劳不少;两个妹妹关心父母,体贴兄嫂,一家人互相帮助鼓励。如今,良好的家风在我们孩子的血液中流淌:侄子即将加入大学教师的行列,侄女云南大学就读,我的女儿也是研究生在读。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最美家庭应是团结互助孝亲敬老家庭。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20xx年开始就经常听到老母亲抱怨父亲健忘时常把杯子、电话和钱物等丢失,孝顺的儿女们争相给老父亲送来钱物,但是大家都慢慢地发现了老父亲的种种异常:比如说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是吃完一段饭都不说一句话等等,终于在一次退休职工聚餐后父亲走失了。
看着外表健壮的父亲居然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县城迷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我们带着父亲四处寻医,可到20xx年父亲的病还是更重了,稍不注意就会走失,就在家门口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经常一点小感冒就会把老人折磨得痛苦不堪。20xx年病情更加恶化,高血压、肺心病、心脏病、帕帕金森、脑萎缩等,诸多的病使老父亲越来越弱,全家人只要有空就陪在老人身边,和他聊天解闷,减轻他的痛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己的父母要照顾,公婆也要关心。1998年我的公公手脚颤抖,走路僵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渐重的病情使得公公寝食难安、心情郁闷,我和丈夫就经常带老人寻医问药、外出游玩。丈夫不在时我就一人去看老人,给老人买衣买物,常常给他带去他最爱吃的豆沙面包,他经常会在外人面前说:“老二媳妇最有孝心了!”所以我与丈夫有时闹点小矛盾,他总是护着我批评他的儿子。20xx年公公去世了,婆婆坚持要单独住,我们只有每两天就要回去一次,遇上有好吃好玩的就去接上婆婆,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们都觉得很幸福。
最美家庭应是患难与共,共担风雨家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0xx年,丈夫外出发生交通事故,当时伤情很重,手术后还昏迷了4天3夜,在ICU病房前留给我的是无尽的焦虑和恐惧,面对年老体弱的长辈和正在求学的孩子,我只能一个人接下看护丈夫这项艰巨的任务。我向学校请假细微照顾他,每天端水端药、喂饭换衣、搀扶他散步。因为牵挂学生,所以他的伤情稍微稳定一点,我就急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万事万物仿佛都是轮回的,20xx年,我被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丈夫知道后急得唉声叹气、暗暗流泪,四处打听哪里的医疗水平高,哪个医生有经验,住院期间他对我也是关照有加,端药喂水,每天换着花样给我准备饭菜,睡前还要给我做按摩,在他地精心照顾下,我半月后就出院了,之后一月、三月、半年等的多次复查都是他陪我去的医院,现在他还专门学了养生知识为我调养身体。丈夫对我的好不但同事朋友羡慕,连我妈都说我有福气,找对人了。
家是一副永远画不倦的风景,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思,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牵挂;家是一本永远读不够的好书,每一篇文章都记载着刻骨铭心的亲情,每一首诗歌都凝聚着亲人间相互关爱的温暖。家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众多美满家庭。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和谐了,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幸福安康。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