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

作者:乔雪芹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10期

乔雪芹

摘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会计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指导思想

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遵循按照会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构建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总体思路

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被誉为“常青树”专业。多年来国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技术资格提升体系,为每一位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描绘出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与方向,即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在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是由各盟市财政局组织考试;助理会计师以上的职业技术资格证参加全国考试。与我们高职人才培养核心技能的许多内容重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把考证教材作为我们的教科书,同时订一些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教材。这样既兼顾了考证,又培养了专业技能,收到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由此可见,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过程中确立“高职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主线,以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总思路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具有一定财务分析能力的从事会计及其他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一线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

“立德树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会计工作岗位的知识需求,技能标准,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四个模块是:人文素养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其中,人文素养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核心是岗位技能模块,具体包括三个子模块:基本技能岗位模块(以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会计基本技能培养为目标)、核心技能模快(以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为目标)、技能提升模块(以延伸专业知识的深度,拓宽就业领域的宽度为目标)。综合技能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校内综合实践、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一条主线是“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职业素养要求,潜移默化的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可以通过讲座、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更要加强“德”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模快组建教学团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团队提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重在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堂就是实训场所,老师就是教练员,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于今后就业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的职业认知,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在校内开展仿真模拟实训、而且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及其他的企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场所。这种运作模式就使得我们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完全无缝对接,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学生经过“理论基础———校内仿真实践———理论提升———校外全真实践”模式的培养,将使学生构建起螺旋上升式的专业知识网络体系,在仿真和全真的工作环境中自然而然养成职业素养,从而达到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企业用人标准,实现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胜任、胜任能就业”的职业理想。

四、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控制班级人数,实行分层教学

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是职高生,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适当集中在一个班里。其余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组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 人以内,便于教学与管理。分层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程度的教学标准。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要求,增加知识深度;基础居中的班级,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要求,增加知识的宽度;基础差的班级,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广度。

(二)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专兼结合

高职培养的目标是实践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设计校内、校外的实训环节,而且在教师的配备上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运作模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为学生搭建理想的教学环境,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三)实行教学团队,共育技能人才

会计专业的实操性较强,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变迁的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特别是在日益强化实训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团队教学,更有利于缩小辅导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综合实训阶段,团队教学更具优势。

科研项目: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编号:2012 S2005-3-1)。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