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龙胆泻肝汤;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34-0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包含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两部分,前者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炎症以及神经内分泌参与错乱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盆腔疼痛和尿道刺激症状,后者是因病原体感染所致[1]。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我国的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hj2.5mm]后尿道以及会阴区坠胀不适,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针对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的治疗,传统采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龙胆泻胆汤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6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龙胆泻肝汤治疗,平均年龄(36.3±6.2)岁,平均病程(14.3±5.2)个月,nih-cpsi评分(10.5±3.2)分。对照组行传统西药治疗,平均年龄(33.5±6.1)岁,平均病程(12.4±5.3)个月,nih-cpsi评分(10.8±3.7)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nih前列腺炎诊断标准,患者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排尿尿道不适等),疼痛(小腹、会阴、睾丸以及腹部均反复疼痛或有不适感),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结果显示为阴性,eps镜检白细胞超过10个/hp[2]。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湿热下注症制定,主症:会阴、腰骸、会阴及少腹有不适或疼痛感,小便急,尿道灼热,尿后余沥,次症:睾丸坠胀疼痛,阴囊潮湿,滴白,舌脉:舌苔黄腻,舌质红[3]。
1.3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超过20岁,病程3个月,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过敏体质者,合并尿道狭窄、慢性附睾炎以及精囊炎患者,尿路感染者,合并糖尿病者。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0.4 g盐酸莫西沙星片(生产单位: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58;规格:0.4 g),2 mg盐酸特拉唑嗪片(生产单位: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30,规格:2 mg),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即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取龙胆草和车前子各6 g,栀子、柴胡、泽泻、甘草以及当归各10 g,黄芩12 g,生地15 g,通草30 g;针对热毒严重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加入15 g连翘和10 g金银花,针对前列腺质韧患者可在药方中加入10 g泽兰、桃仁、赤芍以及6 g乳香,患者若有会阴区疼痛则可加入6 g橘核,10 g延胡索,清水浸泡后熬制,1剂/天,取汤汁200 ml服用,2次/d。
1.6 观察指标 参照《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临床疗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前列腺局部无压痛感,经eps常规检查情况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前列腺局部有轻微压痛感,经eps常规检查情况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显著好转,前列腺局部有轻微压痛感,经eps常规检查情况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