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分公司
绩效合同 (分公司总工程师)
、八 、,
前言
绩效管理是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实现三年行动 计划、贯彻落实公司核心价值,从而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的重要手段。绩效合同是绩效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层 层签订绩效合同,公司层面的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
个岗 位。
签订绩效合同过程中, 考核双方应进行充分的绩效目标设 定沟通,并明确合同考核期内被考核人实现岗位绩效目标的 主要举措及时间进度安排。依据签订的绩效合同,考核双方 进行月度绩效回顾,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并采取相应举 措。通过每个岗位绩效目标的实现保证公司层面目标的实 现。
本绩效合同签订的主要依据是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 公司的核心价值及三年行动计划。 基本信息:
被考核人姓名:黄勇 考核人姓名:孙雷
部门:总师室
岗位:总工程师
部门:经理室 岗位:经理
考核期限:从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
考核人声明:
*签订本绩效合同前,我已与分公司经理及相关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达成 共识,理解其对被考核人岗位的管理意图并在此合同中体现
*签订本绩效合同前,我已与被考核人进行了充分沟通。 双方均充分了解本 绩效合同的所有约定并达成共识
•被考核人履行其绩效合同过程中,我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签名:
被考核人声明:
•签订本绩效合同前,我已与考核人(有多头业务管理关系的部室主任,考 核人包含分公司
相关领导; 副总工的考核人包含分管副经理与总工)进
行了充分沟通,理解其对本岗位的管理意图并在此合同中体现 *考核双方均充分了解本绩效合同的所有约定并达成共识
*在考核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将认真履行本绩效合同并达成绩效目标
签名:
第一部分:岗位绩效目标
指标 类关键绩 别 效指标 权重 (合计 100%) 实绩 绩效评分等级 1 2 3 4 5 绩效积分 (=权重* 评分等级) 结果说明 内部 运电网规 划营 类 有效 性 20 % 设备缺 陷、事故 内部 运技术分 析营 类 组织 和反措 的及时 性、有效 性 15 % 内部 运技术线 营 类 损 15 % 内部 运营 类
电网运 行方式 合理性 10 % 指标 类关键绩 别 效指标 权重 (合计 100%) 实绩 绩效评分等级 1 2 绩效积分 (=权重* 评分等级) 结果说明 3 4 5 内部 运营 类 技术培 训及技 术标准 的执行 10 % 学习 成新技术 运长 类 用成 效 5 % 学习 成建设精 长 类 品电网 10 % 分公司 学习 成长 类 信息化 建设及 科技创 新成效 15 % 总绩效分数
附:绩效目标衡量标准
关键绩效指标 权重 评分要素 实绩与绩效评分的对应关系 1. 编制配网规划,并按 要5分:在4分基础上,投运满1年的 新求每年进行一次 滚动建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50 %及以 上;投修正,每年召开 一次运满5年的新建三主变变电站 平均负载规划工作会议。 率达75 %及以上;一主变变 电站平均负2. 10KV及以下电网网 架载率达70 %及以上,且完 成第四项比例结构合理,符合安 全、达到50%。 经济、可靠的原 贝U 4分:在3分基础上,完成第四项, 且(10 KV配网符合 N-1投运满1年的新建变电站平均负载 率达准则、重要用户 电源40 %及以上;投运满5年的新 建三主变应满足N-2准 贝U),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70 % 满足各类经济 技术指及以上;一主变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标需求。 3. 结合沪西特点制定 大满1型改造及业扩配 套典3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且投运 电网规划有效性 20 型方案。 年的新建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30 %及以% 4. 加强10千伏网络联 络上;投运满5年的新建三主 变变电站平及互通容量,新增 10均负载率达67 %及以上; 一主变变电站千伏大配及开关 站进平均负载率达 50 %及 以上。 线电源来自两 个不同项,的35千伏及 以上变电2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的任两 站比例达 到 30%。 且投运满1年的新建变电站平均 负载率达25 %及以上;投运满5年 的新建三主变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50 %及以上;一主变变电站平均负载 率达40 %及以上。 60 %及以上。 1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的任一 项,且投运满1年的新建变电站平均 负载率达20 %及以上;投运满5年 的新建三主变变电站平均负载率达 40 %及以上;一 主变变电站平均负载 率达30 %及以上。 1. 对10KV及以上的 5分:在4分基础上,执行过反措后, 重紧急重要缺陷及设 备复性故障缺陷一年内不冉发生。 事故在5个工作 日内4分:在3分基础上,所有分析报告 及组织技术分析, 原因反措计划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设备缺陷、事故 技术分析组织和 反措的及时性、 有效性 15 % 分析清楚,有详 细的3分:完成全部三点评分要素。 分析报告,并落 实对2分:完成评分要素任二点。 策措施。 2. 根据分析情况及上 级公司要求制定反 措计划。 3. 结合工程项目反措 完成率达到100 %。 1. 提高低压电容器投 入率。 5分:低压电容器投入率 为2%,无空 载杆配变,负荷率<25%的杆配变不 得超1分:完成评分要素任一点。 2. 降低杆配变轻空载 率。 总数的10%,发现无功倒送在2 天之内3. 控制35千伏及110 进行10千伏电容器容量调整。 为2%,无空 载千伏变电站主变无 功4分:低压电容器投入率 倒送。 杆配变,负荷率<20%的杆配变不 得超总数的10%,发现无功倒送在5 天之内进行10千伏电容器容量调整。 3分:低压电容器投入率 为2%,无空 载技术线损 15 % 杆配变,负荷率 <15%的杆配变不 得超总数的10%,1年进行2次10 千伏电容器容量调整。 2分:低压电容器投入率 为2%,无空 载杆配变,负荷率<10%的杆配变不 得超总数的10%,1年进行2次10 千伏电容器容量调整。 1分:低压电容器投入率 为2%,无空 载杆配变,负荷率<%的杆配变不得 超总数的10%,1年进行2次10千 伏电容器 容量调整。 1. 电网运行方式安全、 可5分:完成前2项评分要素,35千伏 及靠、灵活,满足各 项技110千伏主变负载率、10千伏及 以上出术指标的需求 (电压合线负载率大于 80 %的数量低 于上年水平格率、线损、 可靠性)。 30 %,主变负载率不平衡 度小于10%的2. 及时完成年度运行 方式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比例达到70%。 编制。 3. 控制35千伏及110 4分:完成前2项评分要素,35及 110出线负千伏主变负载率及 主千伏主变负载率、10千伏及以上 变负载率不平衡 度。 载率大于 80 %的数量低于上 年水平4. 控制10千伏及35千 伏20 %,主变负载率不平衡度 小于10%的出线负载率。 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比 例达到60%。 3分:完成前2项评分要素,35千伏 及电网运行方式合 理性 10 % 110千伏主变负载率、10千伏及 以上出线负载率大于 80 %的数量低 于上年水平10 %,主变负载率不平衡 度小于10%的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比例达到50%。 2分:完成前2项中任一评分要素, 35千伏及110千伏以上主变负载率 或10千伏及以上出线负载率大于 80 %的数量等于上年水平,主变负载 率不平衡度小于10%的35千伏及以 上变电站比例未达到40%。 1分:完成前2项中任一评分要素, 35千伏及110千伏主变负载率或10 千伏及以上出线负载率大于 80 %的 数量高于上年水平10 %,主变负载率 不平衡度小于10%的35千伏及以上 变电站比例未达到30%。 技术培训及技术 10 1.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5分:4分的基础上完成第五项。 标准的执行 % 2. 制疋各专业技术培 训4分:3分的基础上完成第四项。 计划。 3. 开展技术标准梳理 及宣贯工作。 4. 结合沪西特点补充 制定本分公司相关 技术1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一 项。 原则及编制相 关作业指导书。 5. 开展变电、线路培训 基地建设。 1. 能制疋新技术或新 设备5分:3分的基础上完成第五项。 应用计划。 2. 每年能采用2项新技 术4分:3分的基础上完成第四项。 或新设备,并组织 相关培训。 3. 新技术或新设备应 3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 3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 2分:元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两 项。 新技术运用成效 5 % 用对提咼生产率有 促进作用。 2分:元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两 项。 项。 4. 新技术或新设备的 运用1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一 获市区供电公 司成果奖。 5. 新技术或新设备的 运用获上海市电力 公司成果奖。 1. 制定精品电网建设 总体思路。 10 % 2. 完成规划功能块细 分4分:3分的基础上完成第四项。 工作。 3. 加强规划辅助决策, 建立专门数据库。 5分:4分的基础上完成第五项。 建设精品电网 3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 4. 建立规划变电站及 2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两 项。 1分:完成评分要素前三项中任意一 项。 设备更新改造项目 库。 5.开展精品电网建设 试点工作。 5分:完成4分基础上科技创新有突 破,1. 按照电力公司的节 点要求,完成 ERP 上线及科技项目获上海市电力公司及以 上科技成果奖。 生产管理系 统的推广。 4分:完成3分基础上有创新。有1 项科分公司信息化建 设及科技创新成 效 15 % 2. 完成GIS系统与新 的生产管理系统平 稳技项目在市区供电公司范围内 有推广价值。 过渡,数据转换及 确保3分:完成全部评分要素。 过渡期间 GIS 系统的数据维护。 3. 制定分公司科技发 展规划。 1分:完成评分要素任一点。 2分:完成评分要素任二点。 第二部分:评估总结
一、考核期内总体绩效回顾 1、哪些目标已经达到?
2、哪些目标还未达到?
3、哪些客观条件对达到目标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下一考核期内的目标设定
签名及 签署日期 被考核人 签名 考核人 主签 签名 日期 副签 日期 签名 日期 考核期初 考核期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