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华秦小学教案
(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学科:_______ 执教年级:_______ 执教教师:_______
2018年9月1日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小学音乐五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龙头,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去,结合新的教育思想,提倡音乐教学在“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上开创新路,大力推进研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创造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六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活跃.因此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四、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教学重点:能自然流畅的唱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即兴创作活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
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附课程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1 2 3 4 5 6 7 8 9 9.1-9.7 9.8-9.13 9.14-9.20 9.21-9.27 9.28-10.5 聆听《晨景》 演唱《清晨》 演唱《晚风》 聆听《渔舟唱晚》 聆听《嘎达梅林》 演唱《雨花石》 演唱《我怎样长大》 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聆听《丰收锣鼓》 聆听《打猪草》 2 2 2 2 2 2 2 10.6-10.10 聆听《丰收的节日》 演唱《苹果丰收》 10.11-10.17 聆听《回家》 演唱《牧场上的家》 10.18-10.24 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聆听《可爱的家》 2 10.25-10.31 复习欣赏曲目 复习演唱曲目 期中活动 2 2 2 10 11.1-11.7 11 11.8-11.14 聆听《思乡曲》《小村之恋》 12 11.15-11.21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演唱《故乡的小路》 2 13 11.22-11.28 复习《故乡的小路》 演唱《乡间的小路》 14 11.29-12.5 聆听《嬉游曲》 演唱《叮铃铃》 2 2 15 12. 6-12.12 聆听《缆车》 演唱《雏鹰之歌》 16 12.13-12.19 聆听《乘雪橇》 演唱《堆雪人》 2 2 21 1.17-1.23 班级音乐会 2017-2018年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1 课 题 第一课 朝 夕 时 课 22 1.24-1.30 23 1.31-2.5 学期总结 寒假开始 2 17 12.20-12.26 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 18 12.27-1.2 19 1.3-1.9 20 1.10-1.16 复习欣赏曲目 复习演唱曲目 游戏宫 欢乐谷 班级音乐会 2 2 2 第一课时 总节数 3节 教 知识 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学 目 标 记录形式的知识。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并熟悉G大调。 难点 一节课学会唱准4段歌词的歌曲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讲新学期要求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分组选出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歌曲
二、复习上学期的教师伴奏 歌曲
三、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来比一比
声乐形式歌唱早
晨,器乐又如何表聆听并回答问题 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聆听并回答问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
的要求:“边听边初听 对照教材中的三
幅图,你认为这三 幅图…表示吗?”
复听
复听要求:“如果 还可以的话,请在…”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四、表演《清晨》 1.播放范唱
设问:(1)歌曲表
五、小结:
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教师伴奏
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第一乐段
提示:形式不拘,16小节曲调。 可以视唱;可以使 用口风琴、竖笛等 吹奏乐器,可以个 人自学;可以合作 自学。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4.教师指导
5.教师弹琴伴奏下,
6. 第2段歌词留
给学生自己学唱。 7.教师播放伴奏带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这是声乐表现“早与创造性 晨”的一种形式。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时 课 第二课时 总节数 3节 教 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学 目 标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 师弹琴 讲新学习要求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 二次备课 二、复习歌曲《清教师伴奏 晨》 三、聆听《渔舟唱1.导语:“上节听了 晚》 外国的…《渔舟唱聆听并回答问题 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3.哼唱一下这一段中你能想像这是怎音乐的主题曲调,样的景色? 画出图形谱。 4.播放《渔舟唱晚》 第二部分。 欣赏并回答问题 设问,从这段音乐5.哼唱这段音乐中中你听到了什么声的主题曲调,并把音? 每小节的第一个音6.聆听全曲。 连接起来唱一唱。 要求:听完后能根 据音乐的发展顺序 编讲一个故事。7. 小结:这是古代中
国丰衣足食的农村 晚上一景。
四、表演《晚风》 1.“本课主题是朝聆听范唱。”
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三复习 种拍号,《晚风》思考 的拍号是6/8拍,回答问题 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再听范唱《晚风》, 有两句的曲调基本并边听边划6/8拍是相同的?
的指挥图式,
4.在第一句能准确全体划拍(以八分视唱的基础上,学名符为一拍),注意生自学第二、三乐强弱节奏,跟着教句的曲调(注意每
师的教棒点谱视唱
句的弱起拍,节奏第一乐句(4小节)。 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
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
生唱第一声部,教曲。
师唱第二声部,要学生学唱第二声求相互都能倾听。部。 (2)教师伴奏 (3)教师唱第一声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部,学生唱第二声 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
五、听辨活动:4/4 稳固的基础上,再
唱歌词,注意力度
记号,以轻柔的声先听再想一想? 音唱出其晚景. 听一听,划划拍,。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3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时 课 第三课时 总节数 3节 教 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学 目 标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 师弹琴 讲新学习要求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 二次备课 二、复习歌曲《清教师伴奏 晨》 三、聆听《渔舟唱1.导语:“上节听晚》 了外国的…《渔舟聆听并回答问题 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哼唱一下这一段音
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3.播放《渔舟唱
晚》第二部分。 欣赏并回答问题 设问,从这段音乐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4.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 据音乐的发展顺
序编讲一个故事。 5.小结:这是古代 中国丰衣足食的
农村晚上一景。
四、表演《晚风》 1.“本课主题是朝聆听范唱。”
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
复习
三种拍号,《晚风》思考 的拍号是6/8拍,回答问题 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再听范唱《晚风》, 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全体划拍(以八分
4.在第一句能准
确视唱的基础上,名符为一拍),注意 学生自学第二、三强弱节奏,跟着教乐句的曲调(注意
师的教棒点谱视唱
每句的弱起拍,节第一乐句(4小节)。
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生唱第一声部,教曲。 师唱第二声部,要学生学唱第二声求相互都能倾听。部。 (2)教师伴奏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 部。 6.在二声部曲调五、听辨活动:4/4较稳固的基础上,1.先听再想一想? 拍还是6/8拍 再唱歌词,注意力2.听一听,划划拍,度记号,以轻柔的试一试。 声音唱出其晚景。 3.在括号内填上拍1.教师先弹奏一遍, 号,再唱一唱。 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2.1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第二课 足 迹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3节 知识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情感 让学生在歌曲的音乐中,牢记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重点 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具 学具 钢琴、多媒体 节奏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聆听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聆听《红1. 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梅赞》 事讲一讲 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回答问题 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 聆听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回答问题 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战 争时期先辈留下的 三、表演《雨“足迹”。 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 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播放范唱 从听觉中加强学分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生的模仿记忆,有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了基本旋律的轮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廓后,让学生看谱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唱曲。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4.在曲调唱得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流畅的基础上填
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上歌词,用中速,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很深情地表现出法:左上角;作用:装饰“雨花石”的崇高性)。5.
品质。
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组织学生讲故事
2.播放歌曲
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欣赏全歌。
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
播放伴奏带
四、聆听《红 星歌》
五、小结:
1.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回答问题 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 斗争。
再听歌曲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回答问题 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 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 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歌曲。
曲,还是舞曲、摇篮曲?回答问题
这是反映工农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斗争的足迹。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2.2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 钢琴、多媒体 节奏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有感情地演唱 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二次备课 第二课 足 迹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3节 知识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情感 让学生在歌曲的音乐中,牢记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教师伴奏 《雨花石》 三、表演《我1. 播放范唱 怎样长大》 2.齐读歌词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要求学生用三拍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子的指挥图式边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唱边划拍进行。放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慢速度分两个乐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段学习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 谐。 在学生理解词义 5.教师深情地领唱
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教师伴奏
四、聆听《歌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聆听故事 唱二小放牛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 郎》
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 —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回答问题 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带着问题来欣赏 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 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 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在教师指导下布及场景。
置场景、分配角色。
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 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 品。
6、小结:这是抗日战争 时期的小英雄留下 的足迹。
展示各自准备的
五、编创与活1.根据歌曲《红星歌》、资料、CD、VCD、动
《红梅赞》、《歌唱二小图片、故事,比比放牛郎》说说的历史谁的资料最生动。 足迹。用线连一连。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第二课 足 迹 课时 第三课时 总节数 3节 知识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情感 让学生在歌曲的音乐中,牢记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具 学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节奏卡片 教师 主体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聆听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聆听《红1. 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梅赞》 事讲一讲 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回答问题 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 聆听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回答问题 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战 争时期先辈留下的 “足迹”。 三、表演《雨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 花石》 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四、聆听《红星歌》
2.播放范唱 从听觉中加强学
分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生的模仿记忆,有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了基本旋律的轮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廓后,让学生看谱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唱曲。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4.在曲调唱得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流畅的基础上填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上歌词,用中速,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很深情地表现出法:左上角;作用:装饰“雨花石”的崇高性)。5.
品质。
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全体
播放伴奏带
组织学生讲故事
1.播放歌曲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学生讲故事。 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欣赏全歌。 斗争。
回答问题 再听歌曲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回答问题 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 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 乐时请举手示意。 3.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
五、小结: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歌曲。 曲,还是舞曲、摇篮曲?回答问题 这是反映工农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斗争的足迹。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3.1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第三课 农家乐 课 时 知 识 通过歌曲的学习继续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情感 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第一课时 总节数 2节 难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继续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师活动 师弹琴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聆听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晚风》 师放伴奏 三、表演《苹果1.播放范唱 丰收》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 让学生感受作品的3.歌谱与歌词分两部整体效果,放慢速
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学习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
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是为了后快。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
唱的小组,集体帮助。间2分钟自学,然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
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习学谱的积极性。 5.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
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 9.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6.帮助学生从音高方面找窍门, 7.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
四、聆听《快乐情绪。的农夫》
10.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初听 回答问题
8.配上伴奏。 1.播放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4. 教师弹主题
五、小结: 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 (1)全班分二部分,分伴奏。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3.2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难点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三课 农家乐 课 时 知 识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情感 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第二课时 总节数 2节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二、复习歌曲 《苹果丰收》
师放伴奏
三、表演《赶圩1.解题:“赶圩”就归来啊哩哩》
是…导入播放范唱 3.为了降低难度,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 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
四、聆听《丰收1.导入:人们在喜庆锣鼓》
的日子里,往往…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
聆听并回答问题
前仿佛出现了… 3.欣赏乐曲第二部
五、小结: 分。 设问:这一部分聆听并回答问题 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教学反思 课 题 教 知识 歌曲教学中不断变换的节奏类型 课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4节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情感 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在歌曲的处理上,力度的变化上,体现出歌曲的高潮 《天黑黑》的歌词听起来较难懂,欣赏之前需向学生讲解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 节奏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分声部演唱 学生随音乐拍手 等节奏不用讲解,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 《我怎样长大》 教师伴奏 三、表演《外1.播放范唱带 婆的澎湖湾》 2. 类似 所以在演唱时,把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发生的事情交待清叙事性, 楚即可。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2)打击乐的加入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1)注意调性是1=G,注意第七级音“7”的是编创活动,配得位置是#F。 好能渲染歌曲高潮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部分的情绪,要发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动学生积极参与, 四、聆听《天1.欣赏《天黑黑》。 聆听 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 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说一说 讨论 4.师生议论。五、小结: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 我们什么? 回答问题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聆听并做习题 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4.2 课 题 通过歌曲的学习练习并掌握弱起小节,及三拍子歌曲的教 学 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各具不同特目 情感 标 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重点 的风格、题材、体裁,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 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各具不同特点的音乐点的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知识 强弱力度变化。 课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4节 可爱,“家”的乐趣。 难点 教具 歌曲中几处弱起小节的歌词安排 钢琴、课件、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回家》的风 光片 师弹琴 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外婆的澎湖湾》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表演《牧1.导入:“这节课我们 场上的家》 来学习-----” 播放范唱 2.教师范唱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 (2)教师指导 完整地聆听 看谱听歌曲 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并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 四、聆听 短。注意弱拍节奏。(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 《可爱的家》 1. 用故事形式介绍歌强、渐弱。 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2.范唱《可爱的家》,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让学生哼唱。 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聆听并回答问题 复听并回答问题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以组为单位推荐代表表演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 五、汇报表演 教学反思: 组织各组学生汇报表演上节留的作业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4.3 课 题 教 知识 歌曲教学中不断变换的节奏类型 课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时 第三课时 总节数 4节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情感 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在歌曲的处理上,力度的变化上,体现出歌曲的高潮 《天黑黑》的歌词听起来较难懂,欣赏之前需向学生讲解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 节奏卡片 教师 主体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分声部演唱 学生随音乐拍手 等节奏不用讲解,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激发学生的想像,进行编创。 设计意图 设境 激趣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 《我怎样长大》 教师伴奏 三、表演《外1.播放范唱带 婆的澎湖湾》 2. 类似 所以在演唱时,把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发生的事情交待清叙事性, 楚即可。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2)打击乐的加入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1)注意调性是1=G,注意第七级音“7”的是编创活动,配得位置是#F。 好能渲染歌曲高潮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部分的情绪,要发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动学生积极参与, 四、聆听《天1.欣赏《天黑黑》。 聆听 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 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说一说 讨论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4.师生议论。五、小结: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 我们什么? 回答问题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聆听并做习题 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4.4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知识 歌曲教学中不断变换的节奏类型 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情感 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课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4节 在歌曲的处理上,力度的变化上,体现出歌曲的高潮 《天黑黑》的歌词听起来较难懂,欣赏之前需向学生讲解 教具 学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 节奏卡片
教师
主体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分声部演唱
学生随音乐拍手
等节
奏不用讲解,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
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激发学生的想像,进行编创。
(家庭里发生设计意图 设境 激趣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 《我怎样长大》
教师伴奏
三、表演《外1.播放范唱带 婆的澎湖湾》 2. 类似
所以在演唱时,把
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发生的事情交待清叙事性,
楚即可。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2)打击乐的加入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1)注意调性是1=G,
注意第七级音“7”的是编创活动,配得位置是#F。
好能渲染歌曲高潮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部分的情绪,要发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动学生积极参与,
四、聆听《天1.欣赏《天黑黑》。 聆听 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 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说一说 讨论
4.师生议论。
五、小结: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 我们什么? 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5. 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回答问题 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教学反思: 聆听并做习题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5.1 课 题 教 知识 学 目 情感 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标 重点 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 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 主体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设计意图 设境 激趣 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五课 故 乡 时 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课 第一课时 总节数 2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 师放伴奏 《外婆的澎 湖湾》 三、聆听《乡1.直接导入:初听聆听 间的小路》
歌曲。 回答问题
(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每小节强拍拍
设问:这是什么地 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展示歌曲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3.边看歌曲边听
录音,以加深对歌4.师生议论歌曲给曲的印象。
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 的小路上是多么
的潇洒,让人流连 忘返。
四、表演《故1.直接导入:我们 乡的小路》
自己来表演对故
聆听
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 三个要求:
回答问题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再听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4.听一遍曲调范
奏,学生再进行划范唱。 拍练习。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
5.结合曲调讲解
五、小结 变拍子 节的强拍。 把全班分为二个声手,其它拍拍腿) 7.前8小节唱得非部。分声部各学唱常熟练后 8.弱起小节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自己的声部曲调。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阐述,如“我那故的重点与难点。要乡的小路”其重音以对故乡“弯弯小在“故”字上。这路”与“路旁小花”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5.2 课 题 教 知识 学 目 情感 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标 重点 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五课 故 乡 时 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课 第二课时 总节数 2节 乡的爱。 难点 教具 学具 歌曲的两个声部的配合及衬词的演唱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节奏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 图书馆寻找关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放伴奏 《故乡的小 路》 三、聆听《谁2.把歌词投影在屏不说俺家乡幕上展示。 好》 3.初听歌曲。4.师生议论歌曲内于影片《红日》 容:对家乡的赞美,剧情的资料,在 对区的赞美。 课上简单向大5.复听歌曲。 家作介绍。 6.演唱歌曲。放音乐 伴奏声道,由教师或 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师生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 7.小结:区的人们对家乡的爱。 民对家乡的爱。 四、聆听《思1.导入:由介绍《中 乡曲》 国少年儿童队队歌》2.学唱内蒙古→作者马思聪→《思民歌《城墙上跑 乡曲》创作背景。 马》曲调,并要 3.初听乐曲。 求能背唱(该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调即教材本曲
古民歌《城墙上跑的主题)。
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聆听并回答问题
设问:小提琴独奏
《思乡曲》给你什么 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 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表演《如1.播放范唱
今家乡山连2.歌曲学习 (1)第山》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聆听 (2)二声部合唱4小节,
跟琴学唱
作为发声训练。
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
先用衬字“啦”唱(在开怀大笑的情合唱时仍用“哈”)。绪 在“啦”唱得天真欢 快的基础上再唱歌
词,并唱好语气的起 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
得较有乐趣、熟练的 基础上,(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7)小结:纯朴、可
分组自编表演唱
六、活动与练爱、天真的故乡情 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教学反思 (6)各组展示。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七、小结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6.1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时 知识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通过本课中外两首作品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情感 景,不同的音乐表现。让学生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二次备课 课 第一课时 总节数 4节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 《如今家乡山连山》 生表演唱 师放伴奏 三、聆听《可1.以史地知识导入:谈话:第二次世 喜的一天》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界大战最后由位置----- 苏联攻克
2.播放歌曲,并介绍柏林与英、美、 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法盟军会师,取 得决定的胜利。 3.朗读一遍歌
4.再欣赏一遍歌曲。词,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
的练习:歌曲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几部分?用图形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2.聆听范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四、表演《叮1.以聆听前奏导入铃铃》
设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
3.学习歌曲曲调。
(1) 学唱歌曲的前4小 节
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
(2)从第5小节到第124小节。 小节
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
(3)二声部10个小节,。 部分曲调。
4.学唱歌曲时,衬词分声部让学生“啰”等要处理好,另自学。这两个声外在顿音、渐强、渐弱部节奏与旋律,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学生基本能视活泼欢乐的性格。 谱唱出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 曲的基础上, 按教材上的伴五、创作活动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奏要求,为歌曲 六、小结 创作,唱一唱,奏一奏。伴奏。 1.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6.2 课 题 教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时 知识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课 第二课时 总节数 4节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通过本课中外两首作品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情感 景,不同的音乐表现。让学生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如今家乡山连山》 生表演唱 师放伴奏 三、聆听《可1.以史地知识导入:谈话:第二次世 喜的一天》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界大战最后由位置----- 苏联攻克 2.播放歌曲,并介绍柏林与英、美、 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法盟军会师,取 得决定的胜利。 3.朗读一遍歌 4.再欣赏一遍歌曲。词,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几部分?用图形 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 四、表演《叮1.以聆听前奏导入铃铃》 设问:
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2.聆听范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歌曲表现了什么----”
3.学习歌曲曲调。 (1) 学唱歌曲的前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
(3)二声部10个小节,。
跟琴模唱加视
唱,唱好这开始 4小节。 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分声部让学生
4.学唱歌曲时,衬词自学。这两个声“啰”等要处理好,部节奏与旋律,另外在顿音、渐强、学生基本能视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谱唱出
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5.在较熟练地唱好
五、创作活动歌曲的基础上,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
的创作,唱一唱,奏1.最后2小节一奏。
要有结束感。
六、小结 教学反思: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应该是“do”结束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6.3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课 时 知识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通过本课中外两首作品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情感 景,不同的音乐表现。让学生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总节数 4节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播放伴奏带 《叮铃铃》 三、聆听《罗1.设问导入:你们是2.视听《博尔盖 马的松树》 否想----- 设问:你们能从----- 塞别墅的松树》 学生们议论4.聆听舞蹈的 3.介绍作品名称、创场面音乐——作背景。 第一主题。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情景。
聆听并回答问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6.复听全曲:完 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7.小结:欧洲意大利 少年儿童们欢乐的
2. 聆听歌曲
四、表演《雏活动。 鹰之歌》
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第
4.在学唱曲调时,可一部分为第一
暂不唱滑音记号,当乐段的8小节, 曲调基本学会,并能第二部分为第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
二乐段8小节。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
6.该歌曲带有
地区的特征,所以打上滑音记号,歌击乐器按“
”节奏
曲的风格更浓郁,因此,可顺
为歌曲伴奏,使歌曲带讲下滑音记
五、听辨练习 的风格性更强烈。 号、唱法 六、小结
1.先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
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
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6.4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通过这几首音乐作品使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 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这几首音乐作品使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难点 教具 创作活动 钢琴、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聆听范唱。 二次备课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课 时 知识 有感情地并能很投入地演唱歌曲 第4课时 总节数 4节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播放伴奏带 《雏鹰之歌》 三、表演《踩1.导入:“夏日的雨》 ----请听歌曲《踩雨》。2.聆听范唱。 “谁能模-----”模仿雨声 注意轻声唱,不 3.“我相信全体同学要影响周围同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 4.听钢琴弹接下去学。” 的8小节。尤其是这听老师弹奏并
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找出节奏
节曲调,有些难度, 有一个什么节奏?5.把歌曲的20小节
听琴演唱
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
7.要带着欢乐、活泼曲调很容易,但 的心情,表现在夏天注意有两小节
的雨中玩耍的情景,稍有变化,要看 唱好这首歌。并用自仔细,唱准确。 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回答问题
作为一次艺术
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10.小结:“沙沙沙、实践活动,轻松不一。这首歌则是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地、甜美地唱一一群人在踩雨。
唱。 聆听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
四、聆听《踩妙的音乐呵!雨》
1. 欣赏《踩雨》。设问:歌曲----- 2. 再次欣赏《踩
雨》。谈话:听了两回答问题 遍《踩雨》,也唱过 了另一首《踩雨》, ---------
听一听
4.小结:不同人群的说一说 “踩雨”,不同的乐3.选择打击乐趣所在。
器及自制乐器,
五、创作活动 六、小结 1.根据本课内容学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 到的“小雨”、“大奏。雨”、“暴雨”……2.构思: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像,创作音乐——命根据框架选用题创作。 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 式不限。 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7.1 课 题 教 知识 学 目 标 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情感 本课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第七课 冬 雪 时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课 第一课时 总节数 3节 重点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欣赏美丽的雪景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播放伴奏带 《雏鹰之歌》
三、聆听《乘1.由祖国各地的冬雪橇》
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 初听全曲。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3. 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4. 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
5.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
四、表演《堆对乐曲的过程的理雪人》
解。 1.播放范唱 2.学唱第一乐句的
五、小结 曲调(3小节)。 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 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 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7. 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6. 歌曲的表演难点: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7.2 课 题 第七课 冬 雪 时 课 第二课时 总节数 3节 教 知识 学 目 标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情感 本课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重点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学习及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容易能唱好的。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欣赏美丽的雪景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聆听音乐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播放伴奏带 《雏鹰之歌》 三、聆听《乘1.由祖国各地的冬雪橇》 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 初听全曲。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3. 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4. 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
回答问题
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5.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
四、表演《堆对乐曲的过程的理雪人》
五、小结
解。
1.播放范唱 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3.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 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
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7. 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5. 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
6. 歌曲的表演难点: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
容易能唱好的。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7.3 课 题 第七课 冬 雪 课 第三课时 时 总节数 3节 教 知识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学 目 标 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情感 本课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重点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寻找、体验、获得冬雪的乐趣 难点 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中两处难点的突破,一是#2要唱准,二是弱起小节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唱师生问好歌 生表演唱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 二、复习歌曲师播放伴奏带 《堆雪人》 三、聆听《踏1.简介黄自的生雪寻梅》 平。 2.欣赏《踏雪寻梅》。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4.再次聆听。 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鼓励学生看着歌 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 纪30年代以描绘雪1.聆听范唱。
四、表演《雪景为题材的歌曲。花带来冬天的梦》
六、小结: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2.自学歌曲的曲调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回答问题
3.解决两处难点:
4.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5.讨论: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6.带着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7.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