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谈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计划。然而在开展的各种层次的教师培训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彻底完全达到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我既是一名教师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又有幸作为2011国培学员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现就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培训认识不到位,培训工作不被重视

在2010年上学期,我们针对教师培训做了一项调研工作,其中有一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问题。“自己主动”参加的只有64%,分别有30%和13%的教师认为是在“单位组织”或“上级命令”下参加的。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上有经费负担问题、交通不便问题、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问题等;主观上是把教师培训看作上面安排的任务来完成。很多教师都认为:反正我学历已经达标,参加不参加培训都无所谓。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学历教育才是正规教育,而教师培训则是非正规教育,可有可无,既影响教学工作,又增加教师负担;有的老师甚至说:“教师培训没有实效,无非是听一听、看一看,参加不参加培训都一样,我一样按照原来的方法来教学,学生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无非是多花点时间而已。”这些观念的普遍存在,对教师培训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

影响。教师的心态没有转换过来,没有认识到教师培训既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又是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 2.培训学员遴选关没把好

国培计划一般要求培训学员年龄在50岁以下,而在实际中还是有一些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学员来参训。还有一些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借调的年轻教师被领导当做福利待遇送来培训,不能结合实践,来学习就当作去外地观景游玩了。还有来学习的学员培训动机和学习需求不强,责任心淡漠,参加培训就是昏昏沉沉的,一天就知道上课睡觉,下课吃饭,有空就去游玩,没有珍惜千载难得的培训机会,没把自己当“种子”教师对待,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培训。还有些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连续参加“国培”“省培”等培训,重复接受培训,无形中剥夺了更多教师受训的机会。 3.培训内容过于整齐划一、模式单一,脱离教师教学实际 培训模式单一,大多数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面授,占83.5%,并且面授又多采用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做法,或几十甚至几百人的大会形式。77.6%中最不令人满意的首选问题就是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目前的教师培训模式只有讲座式,没有讨论式,更谈不上研究式。

从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有些培训内容不切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不按需施教,而是看能请到的专家学者在哪个领域领先,这就使培训对教师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性。另外,授课专家学者上完课急匆匆地离去,与培训学员缺乏思想方法的沟通、

情感理念的共鸣,结果虽然培训课程上完了,但由于缺乏沟通交流,教师培训走过场大于实际需求。

4.培训手段落后,延续效应不突出,不能发挥持久作用 各级培训机构由于大都设在各级各类承担教师教育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由于这些高校和培训机构都承担着各自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师资力量也很紧张,教学培训矛盾突出,所以往往在结束一个培训项目后忙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或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争取其他培训任务,而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将教师培训的效应延续并加以扩大,仅仅当做完成了一项任务,没有及时引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从中受惠,没有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作用。

二、积极转变教师培训模式,确保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21世纪,每一个人都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当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表率。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参加教师培训是自己的权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教师培训,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不去主动探究,就会成为历史的落伍者。我们可采取的对策有: 1.调查培训需求,制订好培训计划

各级各类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和各省关于当前教师培训的文件,吃透文件精神。主动到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调研,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新观念、调研中收集到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个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拟定“教学菜单”,随后将培训计划在网上发布或者随机抽样调查,征求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切实制订好每一次的教师培训计划,争取在教师培训中先声夺人,抢占教师培训的心理需求制高点。 2.公开培训条件,科学遴选有主动培训需求的学员

培训机构将每一次经过上级培训项目办批准的教师培训计划公开发布在网站上,特别是将培训对象的选拔条件公开发布,并就培训对象的调查问卷或者测试题一并发布,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督促中小学教师登陆有关网站,自己做调查问卷或者测试题,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报名,并经过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把关审核,层层选拔公示,才能获得参加培训的资格。同时要有效剔除一些培训动机和需求不很强烈的学员,最大程度地利用培训资源。

3.创新培训手段模式,突出培训效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培训形式除了经常采用的在教室举行论坛讲座外,可以创新培训模式,如:研讨—讲座—评议式、上课—说课—评课式、观摩—研讨—实践式、学术沙龙式、课题研究式和论文答辩式等。特别是请一线优秀教师“借班上课”,教师和专家面对面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上争鸣,达到认识的深化、情感的共鸣。同时,积极带领教师参观省级示范类学校,亲身走进优秀教师课堂,聆听特级教师、名师上课,现场观摩各类教育活动,带着问题向专家和

名师请教,在培训课堂研讨等,都可以有效克服现在大多数培训机构培训方法手段单一、活动形式单调、不易激发学习热情的局面,可以为教师培训开辟新的途径。

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

相对于传统的面授培训,远程教育是实现城乡、教育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同时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是当前以院校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学习形式的一种补充,而且也将是今后教师培训学习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开通各自的培训网站,给培训学员布置有一定教研能力的调研问卷或者研究课题,让学员中带着问题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不但要教好书,更要发挥“种子”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更多的教师团队投入教育研究,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5.抓好校本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实效和质量

建立校本培训模式改进教学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学问题为指向,开展集体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校本进修的继续教育活动,形成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学校,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它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参加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更能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和长效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注重过程管理,才能真正确保更多科研型学校和教师的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只有不断地审视并且重视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改进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层层推进,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