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 护理园地 No.07 2011 ・3351・ 初产妇女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 陈玉玲曹胜华 塔城834700 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摘要】初产妇女由于没有分娩经验,在分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对初产妇女 的整个分娩过程给予良好的心护理,能够使产妇消除不良情绪,神经系和内分泌的活动恢复平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利分娩。 【关键词】初产妇女;分娩;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7.567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7—3351—01 分娩是妇女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顺利与否,除 了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精神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初产妇女由于没有 分娩经验,在分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神经系统 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对初产妇女的整个分娩过程给予良好 的心护理,能够使产妇消除不良情绪,神经系和内分泌的活动恢复平衡,以 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利分娩。我院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对初产妇女的整个 分娩过程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分娩前的心理护理 1.1 初产妇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分娩对于初产妇女来说是一次从未 经历过的人生重要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从未体验过的生理疼痛 和痛苦,以及存在不确定的结果等等。这些都会给初产妇女心理上带来很 大负担。因此,初产妇女从入院开始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不安及元助 感等不良情绪。 1.2心理护理方法。医护人员首先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 人院产妇,介绍住院须知、住院环境以及注意事项;其次要了解产妇的年龄、 职业、气质性格、社会背景等,明确产妇的心理性格特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 特征给予相应的关心和帮助,以取得产妇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第 三要向产妇仔细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宫缩与 分娩的关系,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等等,使产妇充分了解分娩过程,确立正 确的分娩心理状态。对有些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产妇,要选配熟悉少数民 族语言的医护人员协助护理。 2.产程中的心理护理 2.1产程中的心理状态。产妇在临产前虽然对分娩知识有了了解。有 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临产时会担心分娩过程出现异常,希望尽快顺利结 束分娩,早点看到自己的小宝宝等一系列害怕、兴奋、急切的情绪;在分娩过 程中由于疼痛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等。 2.2产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①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助产人员要根 据不同产妇的心里情况,给予陪伴、鼓励和安抚,以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技巧 与产妇交流,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②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分娩进 入第二产程,产妇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并且宫缩较强,阵痛加大,间隔时间 短。助产人员要陪伴产妇,并做解释,给予安抚,鼓励产妇坚持正确使用腹 压,促使宫口全开。③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第三产程是胎儿娩出阶段。此 时是最紧张的阶段。助产人员在安抚、鼓励产妇的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屏 气,增加腹压。新生儿娩出后发现有异常情况,暂时不告诉产妇,等胎盘娩 出后加压按摩子宫,到子宫收缩良好时再将实情告知。避免产妇知情后情 绪出现剧烈波动,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引发产后大出血。 3.分娩后的心理护理 3.1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分娩后首先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 性别等等。孩子健康、性别符合意愿的,则喜悦;孩子健康、性别不符合意愿 的,则失望;孩子健康状况不佳、性别又不符合意愿的,则悲伤。其次是担心 乳汁不够,怕孩子吮吸时疼痛,怕母乳喂养影响身体,以及担心伤口愈合不 好等等。 3.2分娩后的心理护理方法:①新生儿如是健康的,并且性别符合产 妇意愿的,应及时将好消息告知产妇,使产妇尽早消除担心,并因良好的分 娩结果面产生愉快、喜悦的心情;如新生儿健康、但性别不符合产妇意愿 的,则告知孩子健康,对产妇及家属做思想工作,帮助解除思想顾虑;如新 生儿出现畸形,则暂时不告诉产妇,根据产妇分娩后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时 机、用适当的方式告知,并给予安慰,帮助产妇克服心理伤害,正确接受现 实结果。②新生儿处理后,进行早吮吸和与母亲皮肤接触3O分钟。促进产 妇富缩,刺激乳汁分泌,增加母婴感情。要告知产妇母婴喂养的好处,以及 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要告知产妇产后的 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产妇尽快康 复出院。 4.讨论 有关资料表明,恐惧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体儿茶酚胺分泌 增加,使肌外界刺激敏感度增强,以至于影响产妇痛阈,轻微的疼痛即可引 起剧烈的反应,从而使情绪更加紧张。紧张的情绪使植物神经不平衡,导致 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缺乏有效的宫缩,阻碍了产程的进展,增加了难 产、剖宫产机会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而紧张造成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 紊乱及产妇心跳加快等因素使胎盘的物质交换减少,增加了胎儿宫内窘迫 及新生儿窒息发生。可见产妇精神因素能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分娩情况。 初产妇女由于没有分娩经验,更易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在分娩 前、分娩中和分娩后对初产女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使产妇在整个分娩 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使心理因素在分娩过程中起到积极 的影响作用。有利于产妇分娩顺利进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利于产 妇在产后尽快康复出院;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人本精神。 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程芬简春阳 武汉430223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摘要】恶性肿瘤的确诊这一突发事件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也产生巨大影响。到了癌症晚期,病人的身心承受着巨 大的折磨,有许多家庭都茏罩在癌症的阴影下,病人家属在身体上、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需要与感受同样应该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本 研究旨在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识别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何使癌症家属在亲人患癌期间和癌症晚期维持 较高的生活质量。减轻其不t-情绪反应,维护其身心健康,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方法采用f*q卷调查(包括症状自测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表和社会支持 评定测评表)及面对面访谈形式,本文对100例晚期癌症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结果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 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精神功能紊乱。 【关键词】癌症晚期;家属;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I.07.568 1.对象与方法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7—3351—02 1.2问卷设计:①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②抑 1.1对象:从2010年1月一2010年7月,选择红安县人民医院的病人 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③社会支持评定测评表,测评 家属,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发放调查表。100例家属中男56例,女44 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④症状自测表,了解患者家属的精神状态。例,其中年龄25__45岁,文化程度:大学毕业lO人,高中毕业3O人,初中毕 2.结果 业28人,小学毕业32人;职业:单位工作人员38人,农民和务工人员62人。 2.1 一般情况: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一般很难接受亲人濒临死亡的事 实,家属从患者生病到濒死阶段直至死亡,也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反应,他 与病人关系:配偶43人,子女32人,其他25人。 医学信息 ・3352・ No.07 2011 MEDICAL oRM_A1 oN 护理园地 们也和患者一样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等阶段。临终患者常给 家属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压力,患者家属可能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 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 遗忘以及植物性精神功能紊乱。家属常会出现以下心理及行为方面的 改变: 2.1.1个人需要的推迟或放弃。如有的学生考虑家庭的情况后,考虑 辍学或者休学等。 2.1.2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家庭重现调整有关成员 的角色,如慈母兼严父、长姐如母、长兄如父等以保持家庭的相对稳定。 2.1.3压力增加,社会交往减少。家属在照料临终患者期间,因精神 的悲伤,体力、财力的消耗,而感到心力交瘁,可能对患者产生欲其生,又欲 其死,以免连累全家的矛盾心理,这也常引起家属的内疚与罪恶感。长期照 料患者减少了与其他亲人或同学问的社会交往,大多数人既要压抑自我的 悲伤,又要努力隐瞒病情,此时家属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因为他们不能与患 者分享内心的悲伤感受,谈论有关死亡的感觉或彼此安慰鼓励,反而要在患 者面前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抑制自己的悲伤,更加重了患者家属的身 心压力。 2.2特殊情况: 3.2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受患者家庭角色的影响,如果患者是家里 的经济支柱,其家人就会特别难以接受事实,感到前路茫茫,失去了主 心骨。 3.3家属的心理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有很 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应对压力的一种“资源”,文化水平 高,对有关疾病就能更充分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调动自身的积极 性来应对。 3.4社会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对家属心理的影响,开放利用社会支持系 统,使癌症患者家属获得亲人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的严重 程度。 3.5结论: 3.5.1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和亲人进行宣教,使家属获得对疾病的 正确认识和支持。营造一种充满亲情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抑 郁和焦虑,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适应,并引导患者家属用积极的心态面 对生活。 2.2.1 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 2.2.2在面对面访谈中,有的直系亲属看望癌症患者后,由于不了解 癌症患病的相关情况,转而担心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家人的身体状况,甚至出 现焦虑症状。 2.2.3据了解,心理应激可加重个体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也可产 生新的疾病,癌症患者对家属引起的慢性心理压力和高度的情绪应激可能 使家属已有疾病复发,也可能产生新的疾病。 参考文献 2.2.4癌症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就目前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来看,癌 [1] 李小寒,等.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O8 症具有遗传相关性,约有10%一l5%的癌症是遗传的,这给家属带来沉重的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思想负担。 [3] 张爱国,等.医学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oo9. 3.讨论 [4] 王伟,等.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1 女性家属患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特征 [5] 李晓风,等.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丛书.质性研究方法. 有关,女性较缺乏安全感,导致她们在这方面的发病率较男性高。 3.5.2提供情感支持,保持平衡心态,在长期的看护过程中,家属感到 心身憔悴。因为经济、体力和精神的消耗,拖累了整个家庭,同时还要承受 着精神上的痛苦。医务人员在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时,应该为家属提供适 当的场所和机会,鼓励患者宣泄内心的悲伤,理解尊重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的 心情,给予家属最大的情感支持。 3.5.3“安乐死”的可行性,晚期癌症患者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患 者疼痛时往往痛不欲生,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疼痛持续时间长,一旦出现很 难消失,且不断加重。安乐死是一种文明的死亡状态,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 个热点问题,有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为安乐死立法。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 邓琴 遵义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医院,贵州【摘要】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强、避免交叉感染、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渗出、皮下血肿、感染、静脉炎等临床 并发症又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临床静脉针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临床260例静脉留置针的病例观察,总结得出优良的护理措施对并发症 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 07.569 文章编号:1006—1959( ̄11)一07—3352一o2 2.静脉留置针的选择及操作 2.1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血管,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临床一般 根据患者年龄段及留置针用途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成人大多选用18—20号。 婴幼儿则选用20-22号,快速输液则选用16号【3]。穿刺时要避开关节处, 通常选取较粗且直、弹性好、没有静脉瓣、便于固定的大血管从远端进针。 穿刺时穿刺前的皮肤消毒、输液前对肝素帽和留置针栓的消毒、输液后肝素 帽的扣回和留置针的固定等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发生感染和静脉 炎的几率。穿刺时以l5。一3O。角缓慢进针,以免刺透静脉。待导管回血时 降低进针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前行约2mm左右再送针。 2.2护士的要求。静脉留置针对护理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穿刺护 士除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保持高度的责任 心。穿刺时平稳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也能安抚患者的紧张不安,使之配合穿 刺工作,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保证治疗 目的,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完善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1对患者的知识普及。静脉针穿刺前,护士应告知患者留置针的用 途,日常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使患者对留置针有基本的了解, 消除紧张情绪,便于护士进行以后的操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预防感染。静脉针留置中,穿刺处要每天消毒,观察穿刺点有无 红肿、发热不适,辅料有无污染等,每次输液前及输液后封管等都要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输液时多次查看有无渗血渗液、局部肿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应即刻拔针,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简单,对血管刺激性小。 且不易脱落,便于患者活动,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消除患者对输液的压力, 特别是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打开抢救通道及早用药…,为抢救夺得宝贵的 治疗时机,因此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成为临床 输液的主要工具。但是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不当的操作也能引起导管堵塞、 皮下血肿、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 J,增加患者痛苦,所以使用过程中的 护理观察就变得更加重要。现结合临床将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护理体 会做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与结果 1.1病例资料:收集2009年】月至2009年12月之问在我科住院的患 者260例,其中男140例,女120例。年龄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45.8 岁。保留时间最长的9天,最短的26小时,平均保留时间为3—7天。统计 患者发生渗出、导管堵塞、皮下血肿、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排除血管 不适合、患者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留置失败。 1.2结果: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通过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护理。 在留置时间段内,大多数患者都能很好的通过静脉留置针完成输液任务,并 发症发生最多的是渗出12例(4.62%),没有发生静脉血栓病例。其余并发 症,(详见表1)。 表1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N=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