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语文教案——《侍坐》教师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使用者班级 姓名 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

高二语文教案 《侍坐》 【教材说明】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此篇选入其中。本教学设计是以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侍坐章》为教材进行设计和规划教学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 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

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

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 导入新课

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很羡慕中国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这堂课是学习《论语》的开始。愿从此,我们去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的精神实质,用《论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智慧之人。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

高二语文教案 第1页 《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补充:《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是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 2、了解语言文化常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个标题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个字作篇名,没有实际意义。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侍坐,即陪长者聊天。

首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排列顺序。朱熹说:“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以齿为序”,即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中国古代很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所谓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长辈,悌即尊重兄长。

其次,看这里的名字,与孔子对他们的称呼不同。这里称字,而孔子称呼其名。对一个人直呼其名和称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的文化观。 中国古代做官的人,以及知识分子,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某些联系。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的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对,例如:曾点,字晳,点,小黑点也,皙,肤色洁白之意;韩愈,字退之。有的名与字的意义有文化上或事理上的联系,例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祷,才怀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给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须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花也。

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级,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或下级对长辈或上级,则只能称其字,这就是为尊者讳。课文里,孔子分别称呼他的四位弟子为“由”、“求”、“赤”、“点”,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的笔者在写作时却称其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即称其字。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侍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

【自主学习案——课前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sì 莫mù 甫fǔ 哂shěn 相xiàng 铿kēng 沂yí 喟kuì 雩yú 冠guàn 2. 流利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一)】 1、 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师担当。

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 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1、陪侍)(孔子)坐。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于,比)尔(乎尔长),毋吾以(以,认为;吾以,以吾)也。(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毋

高二语文教案 第2页

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居(闲居)则曰:‘不吾知(知吾)也!’如或(有人)知尔,则(尔)

何以(以何,做什么)哉?”

子路率尔(2、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而对曰:“千乘之国(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摄(4、迫近。此处作“夹”讲)乎(于,在)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5、军队的通称),因(接着)(加)之以饥馑(6、五谷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由也为之,比及(7、等到)三年,可使(民)有勇,且知方(8、辨别是非的道理)也。” 夫子哂(9、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0、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见方,方圆;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可让该国使民足,足,使动用法)。如其(至于)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1、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如会同(12、或者在诸侯的会盟典礼中。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诸侯会盟),端章甫(13、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愿为小相(司仪官)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14、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铿尔(15、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6、指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17、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通假“暮”),春服既(已经)成,冠者(18、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五六人,童子(19、未加冠以前的少年)六七人,浴乎沂(20、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风乎舞雩(21、到舞雩台上

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22赞许,同意)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3、谦让),是故哂之。唯(句首语气词,表反问)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高二语文教案 第3页

【知识整理】

词类活用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

端(名作动:穿着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

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形作动:小事,做小相)大(形作动:大事,治国为政) 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 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3)如其礼乐 至于 (4)沛公起如厕 到,去 2、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 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 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5)以侍君子 连词, 表目的,用来 (6)为国以礼 介词,用

3、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 (2)且知方也 道,是非准则 4、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5、为

(1)由也为之 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 做 (3)赤也为之小 替 6、知

(1)不吾知也 了解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

(3)不知木兰是女郎 知道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zhì 通“智”

(5)孰为汝多知乎 见解,知识 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状语后置 ) 2、毋吾以也 ( 宾语前置 )

3、不吾知也 ( 宾语前置 )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 5、摄乎大国之间 ( 状语后置 )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宾语前置 ) 10、为国以礼 ( 状语后

置 )

高二语文教案 第4页

《侍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四子之志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二)】 一、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二、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明确。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 1、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

(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 (或 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实事求是(或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性情宁静淡泊之人,“鲁之狂士”;胆大而心细,当他们每人各言其志之后,他能追问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什么对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着评价。曾晳与一群人到曲阜城南的沂水边去春游。这种“与人乐乐”的和谐欢乐的生活图景,正是推行礼乐教化的结果,是以礼治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A、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B、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高二语文教案 第5页

C、先来剖析曾点的回答。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4、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及他的为政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中国,这些人分别可以做什么样的官)。(此一环节需做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论观点怎样,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肯定)。

合作探究:

读孔子对四子之志的评点语段,讨论如下问题:

1、从对子路之志的评价中,你觉得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样?

参考: 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对弟子的评价恰如其分。《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孔子是个出色的老师。

2、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之志的沉默不语,以及后来回答曾点问题时孔子的评价,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孔子认为,冉有多才多艺,知礼乐,可以礼治国,但他却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公西华擅长外交辞令,有外交家的才干,可是,他却说自己“愿为小相”,他们都没有使自己做到“人尽其材。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志向太过远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行;志向太小,不能使自己人尽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就像我们中考高考选择学校,将来大学毕业选择工作岗位一样,不一定是学校越好,职位薪水越高就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自己的上司和同行面前应该做好我自己,不亢不卑,不谄媚讨好,不卑躬屈膝,用实力说话。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短短的“侍坐”一章,廖廖315字,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言其志的故事。这个故事究竟是生活实录还是艺术再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孔子对其弟子的才能、性格的真实了解,从而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指导,孔子对弟子们严格要求,从而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材,同时,故事还深刻地表现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与仁。本篇语言的简练、精辟、含义深刻,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细致品味的。 《论语》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之精髓,表现了儒家思想积极奋斗、努力进取而又顺应自然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东方智慧。 高二语文教案 第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