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低年级

来源:筏尚旅游网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摘要】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下倡导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内趣味性、形式多变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其中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合理有效化更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有效设计 低年级 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较强的学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而数学作业是师生最经常、最直接的另一种互动过程。学生做作业的目,一方面是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检查、了解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我们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教学的得失做出客观评价,并及时查漏补缺、调整,以便于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既然 作业是为教学质量服务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更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要重视作业的质量,追求作业的有效性。我在布置低年级数学作业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连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却毫不厌烦,和伙伴们做长时间的游戏也不觉得疲惫,为什么?因为感兴趣!家庭作业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对待作业也像游戏、电视一样,我想作业再多,他们也不会感到疲倦、厌烦了。趣味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

1

小学数学论文

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家庭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家庭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我这样设计作业:将一个小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图形?这种作业具有开放性,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的作业设计应形式多变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作业方式单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使学习数学变成儿童的一种心理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作业的设计上,尝试将呆板的题目要求,换成贴近学生情感的新颖名称,如:“口算”改为“我比电脑算得快”,“判断题”改为“法官判案”,“填空选择题”改为“对号入座”,“改错题”改为“啄木鸟诊所”,“动脑筋题” 改为“智慧屋”等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深深被吸引,做题的兴致自然大增。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口算是一个重点。像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速度。如果光是让学生不断的机械性做口算,学生兴致缺乏,口算准确率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将呆板的加法、减法题变换多种形式,如送小蚂蚁回家、小组比赛、连线、找朋友以及让家长考考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保证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学习态度。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学习活动的内容,如果形式不断变化,他们可以反复学习同一个内容,作业也同样如此。

三、有效的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体现个体的差异

2

小学数学论文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低年级学生口算方面是重点,学生的口算分层次,能力强的孩子5分钟之内可以多做一些口算题,弱一些的孩子可以先出20道题,先算准确,再逐步计时进行提高,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自己也有了自信心。

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追求灵活、多变,做到多梯级、多层次,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A/B/C三等,C级题一般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每位同学都要做的题;B级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强制要求,由他们自愿选择做或不做;A级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这样布置作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四、有效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设计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布置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

3

小学数学论文

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掌握了几时和几时半后,设计一次趣味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当天放学到家、晚餐、睡觉、以及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餐、到校的时间,然后在课上将自己记录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表示出来。区分12时制和24时制,了解钟面上的不同时间(非几时和几时半),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由于让学生把知识带出了课堂,走入生活这一数学大课堂,他们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就被激发。类似这样既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当今减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动脑,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作用,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设计这样的作业,学生才会喜欢,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