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已知C(s)+

1O2(g)=CO(g) △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2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3.常温下c(H+)最小的是( )

A.pH=0的溶液. B.0.03 mol·L1 H2SO4.

C.0.05 mol·L1 HClO D.0.05 mol·L1的NaHSO4.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Na2SO4 B.CH3COONa C.NH4Cl D.HClO 5.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B的反应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

时间 温度(T)的影响

时间

压强(P)的影响

水蒸气含量 T1 T2 水蒸气含量 P1 P2 A.CO2(g) + 2NH3(g) B.CO2(g) + H2(g) C.CH3CH2OH (g)

CO(NH2)2(s) + H2O(g) △H<0 CO(g) + H2O(g) △H>0 CH2=CH2(g) + H2O(g) △H>0

2 C6H5CH=CH2(g) + 2H2O(g) △H<0

D.2C6H5CH2CH3(g) + O2(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B.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因此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比中和醋酸多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和磷酸溶液中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足量锌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等,放出H2的速率不等

8.在1.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2和3molH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开始时的0.8倍,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0.20 mol-2·L2 B.0.20 C.0.44 mol-2·L2 D.0.44

10.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 C.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是 ( )

A.46 B.61.3 C.76.7 D. 69

12.25℃、101kPa 下:①2Na(s) +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 +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13.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 A.将水加热煮沸

B.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C.向水中通CO2 D.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

+--

14.在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HCO3、Cl C.Na、Cl、NO3、SO42

B.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 D.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NO2(g),当测得N2O4转化率为33.3%

11.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O4(g)

B.K、NO3、Cl、I D.NH4、Al3、Cl、SO42

+---

15.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B关系为( )

A. A>B B.A=104 B C.B=104 A D. A=B

1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固体 B.NH4Cl固体 C.CH3COONa固体 D.NaNO3固体

17.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18.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

C(g)+3D(g)

ΔH<0。现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 2molC和6mol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

积为2V(如图所示),保持反应过程中两容器的温度与起始 时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相等 B.甲、乙两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两容器内压强不相等 C.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不变

D.向乙容器中再充入2molC和6molD,平衡后乙中物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

19.下列物质中①Na、②NaCl固体、③NaOH固体、④K2SO4溶液、⑤CO2、⑥蔗糖、 ⑦NH3·H2O、 ⑧H2O、 ⑨酒精 ⑩冰醋酸

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

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多选扣分)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20.(1)AgNO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 (3)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 21.向体积为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X(g)

Y(g)+3Z(g)

(1)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为 mol/(L·min)。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X)=3. 5mol/(L·min); 乙v(Y)=2mol/(L·min); 丙v(Z)=4.5mol/(L·min); 丁v(X)=0. 075mol/(L·s) 。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 。

(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则平衡向 (填\"左\"或\"右\"或\"不移动\");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 (填\" 左 \" 或 \" 右 \" 或 \" 不 移动\")。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⑷与⑴的平衡中的X的转化率相比较 。

A.无法确定

B.⑷一定大于⑴

C.⑷一定等于⑴ D.⑷一定小于⑴

(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该满足的关系为 。

(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