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四、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1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出示ppt)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出示ppt)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作者简介。(出示ppt)
3、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出示ppt)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5、指名朗读课文。
2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重点字词句赏析。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出示ppt)
1、字、词正音: 曰:yuē 惠:huì 禽:qín 梁:liáng
2、字、词归纳:甚:很。惠:同“慧”,智慧。乃:就,于是。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拜见:诣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如,造诣。
3、重点句子翻译:(出示ppt)
(1)此是君家果。
3
“此”的意思是“这”;“君”的意思是“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句子的意思是“这是你家的水果”。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的意思是“没有”。句子的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
1.了解故事大意。(出示ppt)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杨梅 反应快:会 听
孔——孔雀 会 说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
4
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五)细节探究
1、学生反复研读人物的对话:(出示ppt)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请揣摩两人说话的神情和语气。
(孔君平神态很随便,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2、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出示ppt)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ppt)
灵敏、机智、反应很快。
4、比较下面的两句话,看看那一句更好。(出示ppt)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句好,杨氏之子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有寓意孔雀不是你们家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水果。
5
5、教师总结:(出示ppt)
孔君平将“杨梅”和“杨”姓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
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活跃了见面的场面,也显示出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六)延伸拓展(出示ppt)
给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七) 课堂表演
让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九)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聪惠
6
杨——杨梅 反应快
会 听
孔——孔雀 会 说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