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构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音乐教育单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觉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新形势要求音乐教育挖掘并健全音乐教育的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开发智力、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健全人格,立足于音乐而着眼于智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拓展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要用改革的目光和思路去对待,寻求对策和办法,构建起新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框架。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音乐教育呈现“在矛盾中寻求进步”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1.从社会方面看,中学音乐教育处在社会要求效果和音乐教育目的的矛盾之中。在全国各种音乐门类的考级热、升学热的强式带动影响下,音乐教育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养、调动音乐教师工作积极性、完善学校相关装备和器材等方面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功利、应考等思想的影响,在这种高度关注下音乐教育又产生了一系列扭曲的变化,如音乐教育传授的重点不是“感悟”和“能力”而是专门的技能锻炼和重复,抹煞了“天才”和“灵气”,铸就了一些音乐器械的“奴隶”而不是“驾驭者”。由于音乐类院校的文化考分录取线较低,一些唯以升学为目的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把一批文化课基础较差而实际又无音乐天赋和特长的学生硬是逼上了音乐类曲线求学的高考独木桥。
2.从教育内部看,中学音乐教育在地域上存在着“城乡严重差异”,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受重视又受冲击”、“重选拔不重普及”、“重外显不重内化”的矛盾。
(1)城乡严重差异。据对27所中学的调查显示,城乡音乐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差异。一是教师学历达标差异:市区99%的音乐教师是专业院校毕业的,而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是非音乐专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二是课程开设差异:市区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设立,但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开课率较低,有的干脆不设音乐课。三是音乐教育硬件条件差异:市区音乐器材配备较为齐备,但农村中学器材短缺,一个学校只有一架琴,甚至整个乡镇只有一套设备器材各校轮流使用,部分学校连音乐教室都没有。
(2)受重视又受冲击。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已被摆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调查显示:初一、初二全部开设音乐课,每周一节课的占59%,每周两节课的占41%;大多数学校开设了活动课、选修课,成立了合唱队、军乐队和舞蹈队等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了艺术节活动。但是在
中考升学率的“指挥”下,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毕业年级音乐教育为升学让路的现象。初三每周一节课的占41%(经常被中考课程占用),59%的学校干脆不开设音乐课,课外活动小组、艺术节等也不允许初三学生参加。可见,虽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已有较大提高,但受“应试教育”思想及对学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健全的影响,不少学校不能自始至终的赋予音乐教育应有的地位。
(3)重选拔不重普及。调查显示,目前音乐教育活动中重提高、重参赛、重选拔的现象极为普遍,似乎音乐教育的对象就是少数的音乐尖子,忽视了普及、忽视了对全体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音乐教育。
(4)重外显不重内化。为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达到升学、考级的要求,人们片面重视专业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音乐对全体学生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培养了一批有点音乐技能基础,但文化课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特长加特短”的学生;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有的学校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热衷于组织有艺术影响力的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将组织汇报演出作为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唯一方式,但忽视了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构想
1.中学音乐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欢迎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框架,首先必须确立以下原则。
(1)基础性原则。中学音乐教育内容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音乐常识,通过让他们接触较为广泛的音乐作品,尝试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美感,使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必须弱化音乐专门技能的重复学习和强化练习,不要抹煞学生的兴趣,要运用“授之以渔”的方法,通过“兴趣”将学生的心真正领进音乐的殿堂,让他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去自我修行。
(2)全体性原则。中学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抓好普及,使全体学生都受到美的教育,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最终达到行为美。正如陶西平同志说过的,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去做伯乐,教师应是园丁,对每位学生都要尽心、尽职的去培养。当然,强调全体性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一刀切,学生之间存在诸如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个性品格等个体差异,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2.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关注的五个重要环节。要形成理想的教育体系,必须在五个方面做好文章。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必须摆正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即不
夸大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把音乐教育成果当成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挡箭牌,更不能无视其地位,挤占挪用音乐教育的时间和经费。只有当各级领导切实将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吃透,并自觉的遵循其原则,加强重视程度,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帮助,才能真正使中学音乐教育回归本质,才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办法。对中学音乐教育过程及成果能否科学的评价,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以升学率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则导致音乐技能强化应试现象的出现,以文艺演出质量为主要评价依据则导致注重个体学生培养“为演而教”现象的出现。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从全体性、基础性人手,明确教育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标准,全面考核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师资力量、物质条件、学生亲音乐程度、整体与个体发展的比率以及学生前展性测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公正的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并出台相应的表彰、惩戒促使,对学校音乐教育进行调控。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和技能素质。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艺术教育教师要在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文化修养,如能准确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中心内容、艺术特点等。
(4)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授课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要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语言为主要目标,以启发引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为主要方法。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和兴趣,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如建立合唱团、军乐队、舞蹈队和器乐队,定期搞艺术节、音乐汇报演出等。
(5)加强音乐教育的硬件配备。音乐教育硬件配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中质量的好与坏,像调查中看到的一个学校只有一架琴,整个乡镇只有一套设备器材各校轮流使用,部分学校连音乐教室都没有,这样的办学条件怎么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完成?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音乐教育经费的投人,使学校音乐教育所需器材和设施达到国家教育规划的要求,使学校音乐教育得以广泛普及和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