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学生思想入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内因。“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真正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让学生思想形成一条通路后,一切障碍将不复存在。
首先,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曾就读于不同的小学,各人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各人在小学的学习方式也不一。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应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力争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周内,不光要了解其小学数学知识方面的基础,更要了解小学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其的要求。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希望初中的数学教师如何教学等等。通过第一周的工作,既能了解学生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后期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才有真正的落脚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每周写“数学作文”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当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烦恼、喜悦。发现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当你看见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精灵与你交成心心相通的朋友时,成功已在向你招手了。
其次,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目标意识。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有了明确的目标,行动才有方向性。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应逐步给学生渗透目标意识,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对于数学科来说,我们应将数学学习的目标尽可能的根据不同学习个体的不同层次细化、实化,让学生能切实感觉得到自己的变化,切忌假大空的目标和无目标的学习。如,可以引导学生订好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三年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学月目标、章节目标以及每周、每天的目标等周期目标;从目标的形式看可以是,考试分数目标、作业质量目标、作业书写目标、对手目标等。实践证明,根据学生拟定的不同阶段目标实现的程度,适时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挑战,学生不光在数学成绩上会逐渐攀升,而且在意志品质方面会越挫越勇。
2.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七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处于转型期,在此时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在数学学习中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记笔记习惯、思考习惯、反思习惯、总结习惯、书写习惯、作业检查习惯等等。教师不要只顾教学内容的完成而忽略了对这些习惯的督促要求以及检查矫正。“磨刀不误砍柴功!”对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单独几次的强调就可以完事,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习惯有机的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及时表扬,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3.从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备课上,精心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真正让学生和教师改变“时间加汗水出成绩”的窘况,只有教师功夫用在课外!初中的数学教学时间紧张而且有限,不允许我们将某个单一的知识点反复的用牺牲时间的方式让学生枯燥的
被动吸收。因此,我们需要将相关联的多个数学知识点在课前进行有效地整合,并且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遴选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同时,应努力做到深挖教材,深研习题,深钻考题,努力寻找考题在教材中的生长点,搭建好课本习题与考题间的知识桥梁。
课堂中,精心组织教学流程,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既有知识的收获,又有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既有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又有数学思维训练的洗礼。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不能一味包办代替,在处理有些问题时,与其教师磨破嘴皮干瘪瘪的讲解,不如适时引导学术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经验,体验个中的快乐。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节时,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的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在从中学习到的知识记忆犹新!
4.从改革评价方式入手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学生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努力追求实现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高低论学习的成败的作法。努力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会到成功;不光是静态的评价,更注重动态评价,如学生的作业质量、目标达成度、上课的投入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努力用好评价这个杠杆撬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亢奋状态。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对于初一新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来说,少些盲目的埋怨,多些冷静的思考;少些客观理由,多些主观分析。一切障碍将会有突破的方法。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旨在抛砖引玉,望同行多加以批评指正!
1.《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技能》 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师范处 四川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编著 天地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