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教 学 目 标 1.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达方法. 3.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2.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 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 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射线 例题 3.线段 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列表)
课后反思
问题与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对问(1)把准备好的硬纸条固定在硬题(2)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关纸板上,需要几个图钉?动手做注: 一做. 1.至少钉几个钉子. (2)通过上述操作,若把木条看成2.学生的语言是是否规范. 直线,把钉子看为点,你能得到3. 是否有发表个人见解的勇什么结论? 气. 师生共同参与,得出直线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BA一条直线. 师生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 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举出(1)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直线、射生活中的实例. 线、线段的实例,试举例说明. 教师也给出一些事例(用 语言描述或给出图形).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观察或动手画出直线、射线、(2)动手画出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几何图形进行比较,指出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图像端点延伸方向 直线无两个 射线一个一个 线段两个无 教师总结,用列表法直观 的给出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 方法. 关注:(1)能否发现主要区 别. (2)射线的表示法及合理性. 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同时得出直线性质. 在得出直线性质的基础上,再给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体会到直线表示方法的合理性. 通过观察抽象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形象,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明确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的基础上,讲授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与情境 活动三:问题: (1)已知直线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或射线AB吗? (2)能否用几何语言简单表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 活动四: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 直线E经过点C. 2. 点A在直线m外. 3. 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 线段AB、CD相交于点B. 5.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观察:如图 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锯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 图1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活动五:小结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教师板书,演示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会表示基础上,通过自己画图,在自己探索过程中,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关注: 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1)能否通过画图总结出线段向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发展学生用文字、字母、线,把线段向两方延伸得到直图形、符号或图表等表达解决线的结论. 问题的过程. (2)思考,并得出线段和射线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1) 能够清晰的用数学语 言描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加以指导,并展示学生成 果. 还可说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 在直线上. 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之(2) 在直线外. 间的转换的能力.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归纳.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关注: 系. (1) 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 化. (2) 作图的准确性,规范化.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的问题. 题. 初步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的重要工具. 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 结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作业:P124 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