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说出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3.会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和变化。
二、自主学习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时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经过晾晒能够变干、糖块放在水中“消失”了,水却有了甜味,你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请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学习吧。 (一)物质的微粒性
阅读课本第48—4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从教材 上的图片可知:苯是由 构成的,硅是由 构成的。 (二)微粒的特征
2. 观察课本第49页图3-2,你认为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部分说明什么?
3. 阅读课本第48—49页,完成下表: 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墙内开花墙外香 淀粉遇到固体碘和碘蒸气都会变蓝色 举例说明 4.你还能举出实例证明分子具有上述一些性质吗?
三、自主探究
5.【实验3-1】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冷水换成热水,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完成课本第49页【活动与探究】,根据实验现象,请完成下表: 现象 解释 烧杯A 烧杯B 7.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什么?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8.空气能被压到钢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分子的
观点解释。
9. 乒乓球变瘪后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恢复原状?原因是什么?
【中考链接】
10.(2012•湖南)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1.(2012•湖南)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反思与小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①分子的 和 都很小;②分子都在不停地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 ;③分子之间有 ,通常温度升高 变大,通常气体比固体和液体的 大;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四、自我测评
1.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 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B C D 事实 水汽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 CO有毒而CO2无毒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压缩 解释 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气体物质的分子间隔比液体物质的分子间隔大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 A.氯酸钾 B.空气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4. 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④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⑤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但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
5.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瓶白酒敞口放置会闻到 ,在液面处做个标记,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 ,可能的原因是 ;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2.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自主学习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粒子的观点看物质与物质的变化,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刻、更接近本质。 (一)分子和原子
1. 阅读课本第50页,完成下面问题:
(1)在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 (填“变”或“不变”),只是 发生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 (填“变”或“不变”)。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 和 ,不再保持过氧化氢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3)氧化汞是由 (填具体微粒的名称)构成的。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裂为 和 。
(4)分子是由 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 ,然后 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由此可得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三、自主探究
(二)化学变化的实质
2.(1)从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3.(1)课本第50页【图3-5】中,反应物氧化汞的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反应生成的物质——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三)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4. 通过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 变化。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由此我们得出:原子是 。 5.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氢气和氯气在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并且他们的特征相似,那么你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吗? (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6. 不同点 相同点 分子 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为原子。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不可以再分。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体积小;彼此间有 ;都在不停地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同种原子性质也相同。 联系 分裂 原子 分子 构成
构成 物质 构成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注意 7. 从分子的角度可知:纯净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子之间 (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变化。 8. 你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中考链接】
9.(2012•浙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物质的组成属于混合物 B.图中的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反思与小结】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四、自我测评
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3. 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 ) A.酒精挥发 B.过氧化氢分解 C.石蜡熔化 D.分离液态空气
4.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过氧化氢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热时过氧化氢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过氧化氢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说明过氧化氢分子是可分的 6.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2)氧分子、二氧化碳、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构成原子各种粒子的带电情况和质量分布情况。
2.能说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和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一个乒乓球和地球相比。那么在原子这个小小的空间内又有些什么呢? (一)原子的构成
1. 阅读课本53页,完成下列填空:
(带 电) (1)
原子 (不带电)
(带 电)
(2)以碳原子为例,结合53页表3-1,请描述原子的构成。
2. 我们大家都知道原子整体不显电性,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么运动的呢?是像行星绕太阳一样呢,还是有其他方式呢?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 阅读课本第54页,将下列空格补充完整: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的,每一个区域叫一个 ,因此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
少有 层,最多有 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
个)。
◆因为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的电子电子数不同,科学家们为了更加形象明了的表示出每层的电子数,采用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4.阅读课本第54页—55页,思考下列问题:
(1)下图是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指出其中圆圈、圆圈内的数字、弧线、弧线上的数字分别表示的含义:
_____ ______ +8 2 6 ______
______
(2)练习巩固: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三、自主探究
◆经过上述两轮的学习,你对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就让我们比比看,看谁在这一环节表现得最好。
5. 已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内无中子,每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6,则1个水分子里共有 个质子, 个中子, 个原子核, 个电子。整个水分子 (填“显” 或“不显”)电性。
6.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核外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 2 B. 8 C. 10 D. 18 【中考链接】 7.(2012•广东)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
A.7 B.9 C.10 D.19 8.(2012•湖北)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反思与小结】
在原子中,质子数= = 。
四、自我测评
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用化学方法不能将原子再分 C.原子直接构成了所有的物质 D.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2. 碘原子的原子核内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由此不能确定的是 (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不能再分 D.不显电性
4.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中必然有一个电子 C.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D.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 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等粒子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 (2)显中性的粒子有 。 (3)带正电的粒子有 。 (4)带负电的粒子有 。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6)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 。 (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离子的形成过程,会书写离子符号。
2.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二、自主学习:
(一)离子的形成
◆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1.仔细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课本第55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有 (氦有 ),像稀有气体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 结构。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3)金属与非金属的原子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食盐),那么从微观结构看,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知道:钠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 (失去、得到)最外层的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新粒子,我们叫它钠离子(表示为Na+);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失去、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新粒子,我们叫它氯离子(即Cl-),Na+与Cl-由静电作用可以结合成不带电性的稳定的化合物——氯化钠(NaCl)。
(二)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很小,我们书写使用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采用一种简便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呢?
3. 阅读课本56页,完成下列填空:
相对原子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 ,符号为Ar。
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
×1/12
4. 分析下面的表格,填空: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质子数 1 6 8 11 中子数 0 6 8 12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1)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 。
(2)原子核中不一定含中子,例如 原子核中无中子。 (3)质子数 (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在原子里质子数 (填“等于”或“不等于”)电子数。 (5)相对原子质量= + 。
三、自主探究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得失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 ①原子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③⑤ B. ④⑥⑧ C. ②⑤ D. ①⑤
6.碳12原子的质量为X千克,则质量为2X千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24克 B. 24 C. 2克 D. 2 7.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 (2)属于原子的是 ;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中考链接】 8.(2012•江苏)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 ) A.25 B.30 C.55 D.80
9.(2012•山东)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硫原子第一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0.(2012•湖北)2011年9月19日,在第十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仙居恩施国际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恩施市被授予“世界硒都”匾牌(图11)。图12是硒(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填空:
①图中X= ;②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反思与小结】
物质是由 组成的,是由 、 、 等微粒构成的。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式,我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能反映原子实际质量的大小,某原子实际质量较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较大,实际质量较小,则 。
离子是 的原子或原子团,是通过 形成的。
四、自我测评
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D.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一种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A原子的质量为N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12M N D.
3. 一种碳原子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12和24,则碳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比是( )
A.2∶1 B.1∶2 C.1∶24 D.24∶1 4.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的阳离子有三个电子层
( )
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5.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它们是 、 和 。金属单质铁由 直接构成,水由 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7.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易失去电子的是 ,已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
+12 2 8 +17 2 8 8 +18 2 8 8 A B C D E 课题3 元素
一、学习目标
1.会运用元素的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并且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
2.能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 3.能认识元素周期表,并能通过元素周期表说出其中包含的多种信息。
二、自主学习
◆自然界的物质有几千万种,那么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在我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后,再来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 (一)元素
1.阅读课本59页,完成以下问题: 分子 O2 CO2 H2O 含有原子的种类 含有相同的哪种原子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 这三种物质都含有 原子,这些原子的 都相同,都是 ,我们把这些原子统称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知道了:元素是具有相同 (质子数)的 的总称。
2.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阅读课本60页,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 ____;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 ____;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______。
(2)你能依次说出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它们的名称吗?
◆如果用文字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是很麻烦的,而且外国人又不认识中文的元素名称,交流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统一的字母来
表示元素,这样既简单又避免交流困难。 (二)元素符号
3.元素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从62页表3-4找一找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说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2)利用上述规则判断下列元素符号正确与否?并进行改正。
钙CA ,锰mn ,铝Cl ,铜Ca ,镁mg , (3)写出下列元素符号,并加以归类:
①铁 ②碳 ③铜 ④铝 ⑤硅 ⑥氮 ⑦氧 ⑧氦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序号) ;非金属元素的是 ;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通过归类我们发现元素名称造字具有以下的规律:
元素 汉字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
元素 汉字特点;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稀有气体元素 汉字特点:
◆我们的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为此科学家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
4.阅读课本62-6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谁最先发现的?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周期?多少个族?
(2)为了便于我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元素,我们是按什么来对元素周期表来进行编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0 Ca (3)从这个表中我们能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钙 40.0
5.认真观察课本附录Ⅵ的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为1、12、16、18、20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
(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周期开头、靠近尾部和结尾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呢?
(3)你能从元素周期表中看出哪些规律呢?(提示:从左到右)
三、自主探究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还能表示元素吗?
6.根据你的理解,O表示什么意义? 2O又表示什么意义?
7.你知道Cu表示哪三种意义吗?
◆我们知道H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氢原子,那么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
(五)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8.用“原子”和“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 (2) 水分子是由氢 和氧 构成的。
(3)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
加热 点燃 CO2;Fe + O2 点燃 Fe3O4;KMnO4——9.C + O2 K2MnO4+MnO2+O2; H2O2——— H2O+O2;通过认真观察以上符号表达式,你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
原子、元素是否发生改变?
10.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物质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中考链接】 12.(2012•山东)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3.(2012•山东)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下列对打火机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C.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D.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14.(2012•福建)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右图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 93g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 【反思与小结】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氧化锰
区别 适用范围 联系 元素 原子 是 观概念, 是 观概念, 只表示 ,不表示 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 组成的 是由 构成的 元素是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2.元素符号前加数字以后就不能表示宏观意义了,只能表示一个意义,就是表示微观粒子的个数。
四、自我测评
1.化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2.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出了(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3.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CO
4.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 B.原子内核外电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5.X、Y、Z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元素的 原子。(填“同种”或“不同种”)
第三单元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原子的构成。
2.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离子的概念, 3. 能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
4. 知道物质由于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微粒性
1.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是物质构成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空白。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2)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3)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5)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3.下图是碳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前面两道题的分析,请完成下表。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本质区别 相似点 联系 分子 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 体积小,质量小; ;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构成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5.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关系图: 得失电子 同一种元素
组成 构成 构成 总称
元素 原子 物质
构成
构成 不同种元素
组成
6.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⑴对于二氧化碳(CO2)我们可以这样说: ①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⑵对于汞而言,汞是由 组成的;汞是由 构成的。
⑶对于氯化钠而言,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7.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化学用语的含义
硫离子 2个氮分子 锌元素 4个亚铁离子 2H2CO3 、 (写出两个“2”的含义)。
8.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阳离子 B.乙是阴离子
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三、自主探究
9.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粒子可能是①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②两个不同的分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两种不同的离子⑤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 )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NO2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2O4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
甲 乙
(1)甲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变化属于 变化。 (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1 2 3 ⅠA 1H 1.008 3Li 6.941 11Na 22.9 ⅡA 4Be 9.012 12Mg 24.31 ⅢA 5B 10.81 13Al 26.98 ⅣA 6C 12.01 14Si 28.09 ⅤA 7N 14.01 15P 30.97 ⅥA 8O 16.00 16S 32.06 ⅦA 9F 19.00 XCl 35.45 0 2He 4.003 10Ne 20.18 18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 。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表中X的值应为 。
(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 12.某物质在隔绝空气加热后,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由此可证明该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它们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中考链接】 13.(2012•四川)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也不乏“她在丛中笑”的风景。此时的“她”闻到了花香袭人,其原因是 ( )
A.物理变化中分子大小是不变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4.(2012•四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 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15.(2012•湖南)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反思与小结】
(1)物质由 组成,同时又是由 、 、 构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3)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
四、自我测评
1.下列有关原子与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离子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B.离子可以通过得或失电子而变成原子 C.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一定发生改变
D.带电的原子被称为离子
2.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 ( ) A.12g B.12 C.1/12g D.1/12
3.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属于一种元素
4.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在远处能闻到花香 (2)CO有毒而CO2无毒
(3)水银温度计液柱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4)用液化空气分离制得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得的氧气都可以支持燃烧
5.M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已知:
(1)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x= (2)M元素与下列选项中 (填序号)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
6.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锌是由 (填具体粒子名称)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 ③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