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作者:陈肇娴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6期

摘要:幼儿园的戏剧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方法,它通过构建有趣的生活情景和表演氛围,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造等多种能力。虽然幼儿用来进行表演的儿童故事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如若采取浅尝辄止的戏剧表演形式,这将无法激发孩子的表演兴趣,因而笔者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园的戏剧活动进行指导提出相关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活动;指导策略

引言:幼儿在戏剧表演活动中不但可以感受到表演的魅力,还可在戏剧教育的活动之中获得成长。幼儿教师应从孩子喜爱的儿童绘本入手,让孩子真正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间的内在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老师需不断创新戏剧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并通过反复实践以改进戏剧活动的形式,以积极探究更多适宜幼儿特点的策略去指导孩子的发展。 一、适当的指引以构建轻松的表演环境

鉴于幼儿在演出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忘词的情况,继而导致演出混乱,因而教师在幼儿表演时应予以提醒,以协助幼儿顺利进行演出,此外,这也可强化幼儿的表演信心,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促使孩子可以积极地投入演出之中。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在刚学习戏剧表演时,并没有相关经验,也缺乏自信,这时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示范讲解,以老师已有的相关经验激起孩子的演出信心。当然,老师也不应干预过多,否则会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习惯性依赖,从而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表演力。在戏剧活动的探讨过程中,老师要担任讨论活动的实施者与引领者,从幼儿演出心理的视角去考虑,以强化幼儿的感受为核心,构建自由开放的气氛,在与幼儿进行之后达成共识。

二、合理分组和维持表演纪律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戏剧活动致力于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而其组织工作卻复杂繁琐。因而,老师在分组时,既需要考虑孩子的个体性,又要懂得放开手让孩子进行表达与表演。在幼儿园的戏剧活动中,如何开展分组,如何划分人物角色以及如何调解表演过程中的矛盾与争辩是老师的引导要点。鉴于戏剧里的人物角色通常远少于幼儿的数量,因而戏剧活动常运用轮流演出的方法。在轮流演出时,不参加演出的孩子会在旁边玩耍或妨碍演出,扰乱戏剧活动的纪律,干扰活动的正常开展。因而,维系演出的纪律也就变成戏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对幼儿的表演进行合理安排,可依照幼儿的座位号进行编排分组,如此除了可以便于操作,还可合理有效地减少矛盾。

三、利用戏剧故事教育幼儿树立良好品质

幼儿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常常会根据其他孩子所传达的场景而产生一些感想,因而,当幼儿结束戏剧活动的演出之后,老师可设置表演感想分享的环节。幼儿通过饰演儿童绘本中的各类人物,体会人物之间的情绪,在与伙伴的互相交流中渐渐懂得优良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比如,小故事《鸭子国王》以有趣的故事告知孩子要诚实守信,不能懒惰;《看,火车来了》提醒幼儿不能随便丢垃圾;《小鸡和狐狸》教育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应当首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园的戏剧活动在感想分享的环节无须过度重视表演的方法技巧,而应该把分享的侧重点适当转移到戏剧表演中所体现的某些品质以及幼儿本身感受之中,以达到品质教育的目标。 四、多元化地评价方式以鼓励幼儿完成表演

当幼儿的演出遇阻或产生偏颇时,幼儿教师可以运用评价的语气予以指导。过程性评价专门针对演出表演的细节、动作和临时构思等展开,一般时间较短,以不干扰接下来的演出表演为宜,目的是不断改善演出效果,使孩子的主动性和构思欲望在老师的勉励下获得鼓舞与提升。而总结性评价专门针对孩子的演出表演、活动安排等展开汇总,从总体上提升孩子的认知与感受,为下一次能够更好地展开表演进行伏笔。此外,评价要在肯定幼儿表演的同时也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批评,可采用填写反馈表、举办颁奖演讲等方式协助展开。评价也应当由传统化的现场观众点评扮演者转化为多维度的评价,可由扮演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等。

五、故事新编以赋予戏剧活动新的内涵

《小兔乖乖》是众所周知的幼儿小故事,虽然该故事里的角色形象鲜活,剧情冲突也是极具吸引力,但是鉴于该故事流传已久,其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也在日益淡化。久而久之,《小兔乖乖》欠缺创新形式的表演已对幼儿不再具有吸引力,让幼儿缺失进一步挖掘该故事其他启发性的动力。因而,教师应当思索各年龄层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展开小故事的教学活动设计。例如,老师可改编传统儿童故事,在演出中激化矛盾与冲突,将传统故事与当代生活元素进行高效整合。老师可让幼儿在小故事中的服装道具、情景安排以及背景音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再用戏剧表演的方法给原本的小故事赋予更具备教育意义的新内涵。 结束语:

戏剧表演活动虽然可以启迪孩子进行思索和构思,但由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戏剧表演进行不恰当的引导,逐渐造成孩子在演出过程中欠缺积极性与创新性,因此,为了使幼儿的演出更为丰富,老师可转变教学思想,综合考虑幼儿的成长需求,并对儿童绘本展开深度探究,不断挖掘戏剧活动和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学会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吴白西.浅谈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的指导策略[J].教师,2019,(25):109-110. [2]陆小敏.针对幼儿园戏剧内容及指导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68):179-180. 课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滚动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戏剧活动的案例研究(编号:G20180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