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6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2014年12月 Dec.20l4 Vol:30,No.6 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马维平,徐勤儿,周耀军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以常州市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为个案进行研究,得出:该市群众体育资源在 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配置不断优化升级,已基本实现了全民健身中心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四级 覆盖”。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欠均衡;现有资源开放利用率不够充分;大量潜力资源尚 待挖掘等,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8O—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4)06—0042—03 Empirical Research of Mass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MA Weiping,XU Qinger,ZHOU Yaojun (Sport Dept.,Changzhou Univ.,Changzhou 21301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mass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in Changzhou city.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quantity,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mass sports resource in Changzhou city have improved contin— uously and the four-level mass health keeping center and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have realized.However,there are prob— lems,such as the lack of balance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inadequate exploration of current resource and lack of potential resource.The paper also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mass sport;resource allocation;service system 1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现状 众科学健身行为、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具有无以替代 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1)着力改革体育社团建设方式,在各辖区(市)全 部成立了体育总会,在各级体育总会的综合协调下,通 过加大投入、加强扶持、优化结构、创新机制等措施探 群众体育资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群众体育发 展进而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 的全民健身体系目标的一切资源要素集合_1]。为加快 实现体育现代化步伐,我国各级政府在注重经济转型 升级的同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力,以建设民生幸 福工程为目标蓝图,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索推行体育社团“322”工程(即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 建成i00人以上全民健身特色团队3支,每个社区和 行政村至少建成3O人以上的全民健身特色团队2支, 每个活动站点建成1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特色团队2 下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常州市 在有形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的制度、宣传两个 核心维度的体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 支L2 ),使体育社团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 能力建设方面日趋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目前全市 文以常州市的成功经验为例,谋求为促进我国全民健 身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提 各行政村、社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农民体协、老年人 体协等社团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已开始向自然村 覆盖延伸。 (2)以特色群体组织建设和品牌活动推广为抓手, 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体育组 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于2011年9月16日成立了全 供有益借鉴。 1.1 以人力资源服务为特色平台,营造全民健身新氛 围 体育组织机构、社团、社会指导员等对组织引导群 *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TY013)。 第6期 马维平,徐勤儿,等: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体系构建实践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43 国首家企业家体育协会,并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市体育 总会,首批会员单位就达40余家,现已建成具有较大 影响的基层特色健身团队近百支。且市、辖市(区)、乡 镇以及行业和大型企业经常定期举办一些综合性全民 健身活动,如环太湖自行车赛、金坛、茅山登山节、武进 龙舟比赛、溧阳风筝等规模超过万人的群体比赛等等。 已逐步形成了“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群众体育 品牌活动,体育人口比例已达52.3 9/6。以武进区洛阳 镇为例,该镇于2006年开始在各村兴建文体活动中 心,目前舞龙已经成为该镇的群众体育特色品牌,全镇 18个行政村光舞龙队就有26支。该镇岑村,在26个 村民小组3000多人中,已成立了8支健身队,还经常 以村小组或企业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健身 比赛。 (3)加强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在全民健身服务 队伍建设上,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及技能展示、外出学习 交流等方式,逐步开始了社会体育辅导员由数量到数 量、质量并重;大型活动指导向一线站点指导;安排短 训式临时性指导向跟随式经常性指导的三大转变。目 前,全市建成全民健身活动站点2800多个,全民健身 工程(点)1 652个,各类晨晚练健身点2408个。拥有 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0900多名,按户籍人口每万人拥 有量为3O名,并在所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上均安排有 3名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进行定 点服务L2J。晨晚练健身点有固定活动场地,有专人组 织辅导,规范化程度切实得到了加强,各健身点早、晚 人头攒动,特别是成年人参与健身的人数与往年相比 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过去“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正 在逐步改善。同时还积极采用政策引导、人员培训、引 进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种方式,方便市民在体育锻炼之 余,享受到国民体质检测、人体成份分析、建立健康运 动处方、运动能耗监控等服务。 1.2创新财力资源配置举措,打造全民健身平台体系 科学配置群众体育财力资源是高效开展各项群众 体育活动的关键环节。目前群众体育经费资金来源主 要包括三大块:一是政府主导,公共财政向民生项目倾 斜。“十一五”期间,全市投人近2O亿元资金进行场馆 建设,市体育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办法,将每年的体育 经费拨到各级直接管理部门,用于对健身器材的管理、 简单维修及管理人员的奖励。从2011年开始,对活动 站点建立时间不超过3年的按1000元、超过3年的按 2 000元的标准,安排了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经费L3 ;在 省内首创出台《常州市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室内 体育场馆建设资金补助办法(试行)》,对乡镇(街道)、 学校建的全民健身中心的篮球馆、游泳馆都给予1 000 元/m 的补助,按照每个健身点2 000元以内的标准 设立了150万元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资金L4],以加强 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范管理,保障市民健身安全。 二是通过不断丰富经营性服务项目和内容,增强公共 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 次的体育需求。2007年在省内率先成立体育产业发 展有限公司,以体育本体产业为基础,在整合市级体育 场馆资源、培育发展体育竞赛市场的前提下,注重体育 无形资产的开发,不断健全产业体系 。如由新城地 产冠名的市奥体中心各场馆、龙城旅游控股集团建设 的飞龙体育健身公园、宝龙房地产集团投资兴建的钟 楼区游泳馆、遥观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均是由企业 建设和管理运作的。同时还成立了体育发展基金会, 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已达5亿元,“十一五”期间总开 发吸纳发展基金1100万元。三是加强体育彩票工作, 大力发展公益体育基金,“十一五”期间共销售体育彩 票24亿元,总销售量是“十五”时期的4倍。 1.3强化物力资源配置,打造一流体育惠民工程 群众体育物力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地及 设施、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等n]。市政府连续多年把 “体育惠民工程”列入重点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市体育局会同建设、规划、国土、城管、房管、民政等七 部门联合出台了《常州市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实 施意见》,将健身设施建设纳入了城市建设和小区规 划,体育部门可行使新建小区体育健身设施达标“一 票否决”权。2012年4月,市体育局会同房管局联合 出台了《常州市市区住宅小区自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 更新办法》,按照体育彩票公益金和所在小区住宅专项 维修资金1:1的比例,对住宅小区满使用年限(8年) 的或损坏严重的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出资进行更新,近 年来已累计为397个站点更新了3 600多件健身器 材;在老小区整治改造工程中,与房管部门联手,对“市 民有需求、场地有条件”的老小区,全部补建体育健身 设施;跟自然村和居民小区协调配合,采取场地由自然 村和居民小区建设、设施由体育部门提供共建的措施 来逐步配备并完善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现已形成 了市、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 站点设施“四级覆盖”;主动与园林部门联合,坚持以 “插体于绿(地)、插体于(广)场、插体于(公)园、插体于 景(观)、插体于空(地)”为目标,通过抓配建实现了对 全市68个开放公园、广场、绿地100%的体育健身设 施配建率。如完成了红梅、青枫、飞龙、圩墩、西林、紫 荆等多个集旅游观光、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于一体的全 民健身主题公园,规划建成了三河三园健身带水上运 动项目基地和户外运动场地;钟楼区青枫公园和武进 44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第3O卷 区健身广场被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 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成为江苏 省第一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民健身活动场 所。为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提 高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率,2008年出台了《常州市学校 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采取体、教联手扶 持鼓励政策,安排专项管理经费对体育场地设施面向 社会开放的学校给予建设管理经费每年3万元,并对 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奖励,以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 施面向社会开放。于2008、2012年先后联合推出了第 一批35所、第二批12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 免费开放,12个体育场馆(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11 个体育场馆(地)按成本价收费对外开放。 1.4 完善政策制度,为全民健身提供制度保障 群众体育制度资源要素是各级政府及群众体育行 政部门为了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对基础性核心群众 体育资源要素进行配置的方式。该市连续多年将群众 体育工作纳入《“富裕常州”建设指标体系》和政府年度 重点工程,并专门成立市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根 据地方实情,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全民健身指导 性政策和规范性制度:在江苏省内率先制定了《关于贯 彻<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意见》、《城乡社区体育设施 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 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意见》、 《常州市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室内体育场馆建设 资金补助办法(试行)》等以及多个规划性政策文件;与 城管局联手将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纳入“数字城管”监 管工作范畴,通过建立巡查制度、维修制度、捐建备案 制度、责任保险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对公共体育设施 实行“属地管理”的部门责任落实管理制度,以加大政 府规划审批制度和执法监察力度,进行长效管理;将每 月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在数字城管的督查考核结果,及 时在《常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 1.5建立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为引导市民科学健身,在全市每个活动站点都建 立了宣教栏,定期发布健身知识;与《常州日报》合作, 以体育生活化、健身科学化、服务便民化为宗旨,每周 推出“科学健身幸福你我”专题,介绍科学健身知识;以 运动、健康、幸福为主题,与市电视台生活频道合作推 出《市民健身手册》,将科学健身知识以口袋书的形式, 由街道、社区通过各活动站点向市民免费发放,来加强 科学健身知识宣传。探索构建常州体育信息网和“全 民健身数字地图”,利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实现 了智能搜索、360度实景展示、专家咨询、在线预约等 健身服务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健身行动;联合网 络软件公司研发“电脑工间操”,并将其发布于常州市 体育信息网,方便广大市民免费下载进行健身使用。 建立市、区级国民体质测试和健身服务指导中心,开展 全民健身科普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生活”义务咨询和 国民体质测试活动,以多元化的举措在全市营造良好 的健身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群众自觉参加科学 健身活动,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011年市民体质抽检’i贝4试合格率大于92 9/6。此外,还 通过公益广告等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 2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存在的不足 尽管该市目前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 为特色的多元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初具雏形,以社区 为主的城市体育、以农民为主的农村体育健身格局初 见成效,但目前体育资源配置在质量、合理度、利用率 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群众体育资源还存在着城 乡失衡现象,随着农村居民“健身”观念的逐步提高以 及城乡体育人口的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需 求与数量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部分自然村 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存在不足、个别甚至还处于缺失 状态。二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面向社会自由开放 程度还相对偏低,与方便城乡居民健身需求目标还存 在较大差距。三是公共体育场馆尚有相当大的使用潜 力没有挖掘出来,虽然大多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 放,但因收费过高、或因管理模式僵化等,导致其资源 大众化利用率并不高,个别场地设施器材甚至长期处 于闲置状态,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相对过剩,诸如体育 训练基地除运动员训练外,闲暇时间极少对外开放。 四是群众体育财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多元化 筹集群众体育经费的机制尚未成熟。这些也都是我国 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3优化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及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活力,培育开发群众体育市场 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为根本导向,从发展 理念、方式、制度等层面探索完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转 型升级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逐步形成 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新格局。如完 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 评价及奖惩制度;单位、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和管理制 度;推行“健身医保一卡通”制度等政策。 3.2 深化公共体育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协调完善三领 域体育资源共享机制 多管齐下改革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个 领域相互隔离的组织结构,彻底打破条(下转第59页) 第6期 韩玉彬:高校学生体育利益诉求的表达阻滞与实现路径 59 生代表大会足够的体育利益表达的权力,进而完善学 闲性、互助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学生主导体育事务,形 生的体育利益表达机制,让学生代表大会成为高校学 成独立于教育部门和高校之外的“第三方力量”,而且 生体育利益表达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在与学生体育利 使之成为学生体育利益表达与校方之间的重要沟通桥 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出台、实施等方面都 梁。依托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大学生体育利益诉求进行 必须有学生代表的参与,让学生真正融人到学校体育 权利的表达,才是最符合大学生体育利益表达的良好 的民主管理中。例如,可以充分发挥传统的体育主管 渠道。 校长信箱、体育职能部门接待Et等渠道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生体育利益表达的新 参考文献: 平台,如建立开放的体育相关的网络平台、学校体育官 [1]宋军生.大学生体育权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6): 方微博、学生BBS体育论坛、手机飞信、微信等终端平 15—17. 台、校园广播和电视、报纸刊物的体育专栏等媒体在内 [2]李爱良.教育政策运行中学生利益的表达[J].湖南师范大 的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体育利益诉求表达平台。充 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10-12. 分发挥媒体收集信息、引导舆论和监督的职能,通过多 [3]秦小平,高嵩.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中居民体育利益表达机 渠道构建高校与学生的沟通回应机制,构建理性化的 制完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9-11. [4]赖英腾.反思与构建: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实践研究EJ].赤 体育利益表达渠道系统。 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7—18. 2.4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表达大学生体育利益主 [5]牛慧娟.大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江苏高教, 张的功能 2007(3):10-11.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高校范围内由大学生自发组 [6]常颖.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 织、自主参与的特定体育活动,也是群众性体育组织的 为个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29-31. 载体之一,它具有社团所特有的非营利性、自发性、自 (收稿日期:2014-09—11) 组织性等特点,还具有业余性、松散性、时尚性、娱乐休 (上接第44页)块分割的等级体育组织结构,建立健全 全服务均衡化的全民健身保障机制,提高体育资源配 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长 置调控供给水平与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农村体育要 效机制,以集约化增长方式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提 从发展农村经济的角度,紧密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人 高公共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提升公共 文气息以及风俗习惯,开发建设体现浓厚农村特色的 体育设施长效运营管理水平,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锻 “假日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和“生态体育”, 炼需求。 积极营造民俗体育文化,提高农村体育资源服务公众 3.3完善科学健身服务平台,发挥人力资源功用的最 的便捷性,扩大基层(自然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覆盖 大化 面,完成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服务体系的“五级覆盖”。 依托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建立体育活动指导与服务 中心,采用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手段,以基层群体干 参考文献: 部、社体指导员的能力建设和结构建设为重点,帮助其 [1]颂玉梅,李骁天.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 提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其体育服务 相关问题研究口].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45—751. 的科技含量;深化体育社团、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站 [2]董新光.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改革取向[J].体育文 (点)的建设,使其在引导和组织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 化导刊,2007(3):6-11. 作用;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网,发挥网络公共 [3]余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 信息平台的资源优势,通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指 育大学学报,2009(12):16—19. 导市民科学健身,提升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决策管理 [4]常州市体育局.围绕“三化”建站点服务市民促和i ̄[EB/ OL].(2012—12—05).http://www.jssports.gov.cn/xwzx/ 水平。 byzd/qgqmjshdzdhy/xcbd/37110.shtm1. 3.4推进城乡体育资源均衡化配置,逐步推进城乡体 [5]常州市体育局.《常州市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工作实施意 育一体化发展 见》系列解读二[EB/OL].(2012—12—20).http://www. 在突出重点、考虑整体均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政 changzho u.gov.cn/art/2012/6/19/art_28—222839.htm1. 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全民健身网络组织体系,健 (收稿日期: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