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平面镜成像 设计者 龙岩一中分校——陈洁 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 时间 2016-9-25 教 本节内容是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平时生活中常见常接触的现象。本节课通过实学 验探究,要求学生能够经历独立的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本节的教学 内 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设计实验容 方面,选用玻璃板和选用完全相同的替代物是难点。同时,受生活中视觉的影响,平面镜分 成像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析 学 八年级的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认识,生活中处处可见,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学情 生受生活中视觉的影响,平面镜成的像易被认为会随着距离而变化。其次是学生刚开始接分 触物理探究实验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还不是很熟悉,小组间的合作也需要进一步析 加强。因此,本次实验探究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放手去做。而是挑选个别环节,让学生重点练习。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验,能说出生活中平面镜有哪些 教 通过观察用光屏不能呈现平面镜成的像,能说出平面镜成虚像。 学 通过对比替代物与物体大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并能利用此特点解答相应习目 题。 标 通过实验测量知道像距等于物距,并能利用此特点,独立解出相应例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对比物体与像的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的过程,知道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较顺畅地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并体验设计方案克服困难的快乐。 尝试将自己探索的成果公开与同学分享。 教学 教学重点: 重、难点 ①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 科学探究的步骤实施 教学难点: ①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玻璃板,镜子,飞镖,泡沫板,魔术黑箱 教学设计 流程 从空箱变物魔术引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应用知识 教学环节1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课程引入,提出展示魔术,引导学生思明确本节问题:平利用黑箱变物魔术和教 问题(2min) 考生活中有哪些平面面镜的特点有哪些 生活中的平面镜引镜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学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趣,提出问题 有何特点? 过 程 教学环节2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引导学生提出猜(1)请一位同学上带着问题观察并物通过实物的展示,促 想与假设(3min ) 台,展示平面镜成像模体和像的位置和大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型 小关系。提出自己带着目的观察,现象, (2)展示三个问题引的猜想。 并能根据引导提出自导学生,观察成像 己的猜想 (3)请学生靠近远离镜子,提问:物体靠近 平面镜,像会怎么样?靠近远离时,像的大小 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环节3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设计实验之一:(1)引导回忆小孔成(1)观察在平面突破学生理解虚像这虚像(2 min) 像,对比解释虚像,并镜成的像,并用光个难点,学生会用光 引导学生利用光屏观屏去找像 屏来证时平面镜成虚察 像 设计实验之二:(1)问题引导学生:(1)思考测量距离突破在实验过程中,教 对比像距与物如何测量像与物到平可用刻度尺;并发为什么要选用玻璃距,对比像与物面镜的距离? 现虚像无法测量 板,为什么要选两个学 的大小(8min) (2)请学生上台演(2)在教师引导下完全相同的物体这两示,并尝试测量,从而明确实验设计中的个难点,让学生在老过 发现问题 替代法、测量物体师的启发引导下,理(3)引导学生利用替位置 解实验的设计中一步程 代的思想,找B替代像(3)思考要对比大步克服困难,品尝战A’。 小,应选取怎样的胜困难的喜悦。 (4)引导学生用玻璃替代物
板替代镜子。 (4)思考实验步骤 (5)问题: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能否用之前的替代物? (6)多媒体巩固总结方法 (7)提问实验器材,并介绍器材使用 教学环节4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学生分组进行实(1)介绍实验器材,(1)小组合作实学生利用泡沫板和飞验(10min) 飞镖及泡沫板的用法,验,观察实验现象,镖进行实验,在合作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探寻规(2)引导学生设计表律,克服困难,相互格,明确实验步骤 配合。 (3)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教学环节5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学生分享成果及(1)请小组汇报情况分享数据并尝试用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总结结论(数据展示) 语言表达所得结论 象,体验通过分析所(10min) (2)引导学生分析数测数据从而归纳出物据中的误差 理结论的过程 教学环节6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及时间安排 与教学资源安排 学生活动(1)介绍游戏规则;同互动并观察 小游戏模拟生活情境 (10min) 桌互相在背后贴一张写了字的便利贴,并利用桌上的镜子,观察到自己背后的字。 教学环节7 教学任务 例题展示 及实现途径
例1、例1、若小明同学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2m,例题巩固(5min) 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例2、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当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例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如下图左),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米。 完成课后练习P60-61 作业布置 课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 板书 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的定义:表面平整光滑的面镜称为平面镜 设计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