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文化

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

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李伟弟

这个“新”还体现在建国以来党建设与时代发展的重要人才。同时,

和国家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按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忠恕任事”校训,“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力行、

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西北大学秉持“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这两所高校在陕西省学科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均集中反映了党和建设、

国家在新时期对教育、人才、社会的新要求,集中展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新的教育思路,为国家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增的教育模式、

创新与继承的价值。添着理论与实践、

(三)“军工精神”

“军工精神”以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西北工业大学着眼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坚持“学生为根、育人为本、学者为要、学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扎根西北、献身国防、艰苦奋斗、术为魂、

报效祖国”的西工大家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军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立足西部,精准定位,致力于国家最需要的建设任务与建设人才培养,是这两所“军工”特色鲜明高校的育人目标,凸显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主题———创新发展,艰苦奋斗。

这三条精神主线各有侧重与载体,分别形成有自身独特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在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西北大学民商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整体形成的宝贵的精神力量,也是当

前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振奋与爱国主义的弘扬。陕西高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内涵的揭示,路径的探讨,有利于拓宽高校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和领域,深化红色文化研究的层次,进而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价值

陕西是文化大省,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富有红色文化的血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重要源泉,以其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意义重大等特性在全国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从事、建设、改革过程中的性、实践性与科学性,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都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这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的振奋、品质的磨练有着积极影“一带一路”文化强省战略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价响,对陕西打造值。

一、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主线

陕西高校众多,文理分明,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形成有以西北大学、延安大学为代表的“老延大精神”,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军工为代表的新学堂精神,以西北工业大学、精神等三条主线,集中反映了近百年来党和国家建设的变化和不同层面。

(一)“老延大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所形成的思想和延“老延大精神”

安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发展变化”。这一精神以西北大学、

[1]

二、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的教育性、外在的崇高性和历史的久远性,必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

[2]

设者和优秀人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为此,围绕上述三条主

要的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精神主线,高校依托于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社会联动效应,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提升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与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评价指标。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挥依托于外在物质实体与内在的精神实体两个方面组成,物质实体包括历史遗迹、场馆、史料等,精神实体包括精神传承、学术品质等,在高校范围内依托于新生入学教育、志愿者服务、“老带新”导师制、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提高对国家及学校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这两种实体的共同作用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完成人格完整化、健康化的转变,从而在继承和发时代先锋精神品质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质与道德品扬先烈、质。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陕西省高校近百年的发展史,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和谐的历史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无数党人从这些具备红色文化传统

延安大学为代表,这两所高校均由中国党于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发展而来,后来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大学”、等学校逐渐演变并发展至今。陕北公学作为中国党在时期创办的一所非常重要的干部学校,它集中体现了“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时期直接由党创办成立、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是当时重要的红色文化大学,发挥着培养干部、改造风尚、传播思想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西北大学与延安大学作为陕北公学精神的传承者,分别以“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大学”和“既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水平综合大学”为发展目标,继续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水平使命。

(二)“新学堂精神”

“新学堂精神”以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大学历史悠久,均是由新式学堂发展而来,在党的发展历史上,培养了一大批投身

李伟弟(1988—),男,陕西商洛人,西北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讲师职称,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作者简介:

本文系2016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16Y147)项目成果。基金项目:

272··

的高校中汲取了充分的养分,在实践中充分地将知识文化的运用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坚持政治坚定的“老延大祖国命运、

精神”,坚持开拓创新的“新学堂精神”,还是坚持艰苦奋斗的“军工精神”,忠于人民的基本价值导向,通过校园文化建都普遍的体现出了忠诚于党、

设,构建起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形成了爱国爱校的精神传统,艰苦奋斗的品质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事业中使大学生能够以奋发图强、

去,投入到陕西省乃至全中国的科研、军工、法治进程中去。

(三)促使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方向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祖国发展输送人才,要使学生真正落实“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就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需要大学生将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信念、

实到社会发展中去。陕西高校的历史传承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人才发展中的体现,极大识观与方,通过高校红色资源在学科知识、地增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了对党人艰苦卓绝努力的认同感与敬佩感。可以说,大学生所参与的活动、所学习的知识、所感知的精神、所认识的人物都是最生动教学资源,从根本上塑造人、培教育人。养人、

开展的红色文化品牌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其中也确实涉及到社会多元化思想潮流,红色文化意识形态性较强引发学生拒斥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高校自身而言,当前教学手段僵化、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一方面限于研究现状,不少教师讲不清讲不透,同时也在加强因为涉及意识形态领域,不少教师不愿谈,或者不敢谈等。因此,高校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就需要逐步更新观谈论法、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念,提高认识,创新方法。综合采用讲授法、等多种方法,并行有实践教学,将课堂知识讲授与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学生活动等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拓展大学生的视野。目前,西北大学制作有杰出校友、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十大人物龚全珍老人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着力挖掘杰出校友的突出国”

品质,通过生活实际感动学生,培养学生,增加信仰教育、责任教育等爱国“唱校歌、颂祖国、跟党走”合唱比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西北大学举办赛,全校范围内唱响校歌,并且成立学校合唱团,整修五十年代礼堂为音乐厅等,力图打造红色歌曲品牌,加大学生对学校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党2016年陕西省各高校结合建党95周年纪念活动,相继开展抄写党章、红色文化征文、校园摄影大赛等活动,均是在爱国主义主题团知识竞赛、

下采取的行之有效地教育方法。同时,当前爱国主义教育还可利用新媒体搭建教育平台,制作推送党史党规、微电影、微信微博红色公众号等一系列新兴教育方法,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方法上的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广高校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也有助于爱国主义主题的普及化、生动化、形象化。

(三)构建长效机制,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性

爱国主义教育伴随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与研究的重要问题。当前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普遍情况,日常教育活动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普高校自身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遍存在着发展滞后的问题。因此,

实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结合起来,给予思想政治教育财力保障,从而保证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一线的教师一定的物力、

施;其次,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机制,这一机制囊括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发展等一列活动的准入、考评、监督制度,也就是将大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全部纳入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中,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里;同时,可以要求各学院团委、学生会、班级评优过程中,增加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量化指标,扩充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在日常学生干部竞聘、考核,学生发展答辩等活动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版块,形成高校红色文化的长效制度;最后,增加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这涉及到校内与校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多方面资源整合,坚持“走出去”与“迎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引入外界红色精品文化进校诗歌、歌唱、绘画等多种红色精品艺术引入校园,形成积极向园,如讲座、上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坚持校园文化走进社会,定点、定向参与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场所建设、参观与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社会示范效应。

陕西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各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更是高校自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创提升自身内涵式发展的一种道德化路径;

新”等一系列品质不仅没有过时,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发展、人才培将陕西高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展好、维护养的重要因素。因此,

好,对于今天的学校发展、人才教育乃至于陕西省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园.老延大文化的历史流变考察[J].新西部.2015(14).P92.

[2]舒立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P16.

三、利用陕西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当前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是落实到当前高校活动中,特别是能够真正体现高校特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工作仍需加强。从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不统一,方法僵化、创新性不足,内涵挖掘不到位,教育方法不规范,宣传力度不够,职能部门对接渠道不畅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也弱化了运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来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一)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中的运用是广泛的,特别结合党和国家在十以来的一些新提法、新要求,都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但是,目前高校内部系统化的研究本校红色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工作还未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目前在陕西省高校中除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对于本校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较为清晰的界定外,其余高校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文化建设体系。同时,目前延安大学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延安学与延安精神”,优势学科“延安学”,西北大学开设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程集中梳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与陕西法治文化建设,其余陕西省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形成明确关于自身红色文化课程。为此,陕西省高校需要立足自身条件,统筹学校资源,凭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形势与”、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国情、省情与校情结合起来,将历史人物、社会建设人物、学校发展人物的事新媒体资料等材料加强迹贯穿起来,在实际授课中,综合运用影像材料、学生的历史感、认同感,充分领会和感知国家、建设、改革的精神内核,从而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学校校史、人物史、口述史的记录和撰写工作,通过系统化安排形成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库,将红色文化资源贯穿在大学生的阶段性教育如入学教学、毕业教育中,以及日常教育如艺术节、文化周与日常活动中,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方法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陕西省高校现行红色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立足本校专门

·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