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管理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大多注重“生源的输入一学生培养一毕业输出”这一流程内部,往往把学生毕业离校作为学校质量保障整个过程的终点,却忽视了毕业生离校反馈信息对高校质量保障与提升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建议高校重视毕业生离校后的信息反馈,成立相关部门和工作办法,并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对培养质量的检验和对就业工作的评价都集中在在校毕业生, 注重“生源的输入一学生培养一毕业输出”这一流程内部,往往把学生毕业离校作为学校质量保障整个过程的终点,却忽视了毕业生离校反馈信息对高校质量保障与提升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提高、信息化的发达通畅同信息反馈机制的薄弱形成了不协调的画面,毕业生离校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十分缺失。 通过对我院11、12届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质量、单位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 发现在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反馈平台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建立长效、通畅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 一、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必要性

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调整,改进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基准,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信息,及时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指导招生的开展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结构等信息反馈情况调控招生计划,实行优胜劣汰,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停办或调整。

(三)有利于加强就业服务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就业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可以稳定学校与毕业生的交流,扩大学校与用人单位、与社会的交流。对于未就业的在校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做一些准备。

二、高职院校信息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院对2011、2012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11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的内容过于单一,只能统计出学生就业单位,其他的有用信息完全无法获得。经过完善,2012届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内容就相对丰富,对于学院的专业设置、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

提出了调查。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后续的跟踪调查还是无法连续系统的统计,信息反馈处于静止、片面化状态。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就业信息反馈都有这样的症结:欠科学,不全面,不能反映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信息反馈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准确性;信息反馈形式单一;信息反馈不及时,不主动。分析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毕业生信息反馈认识不足

不少高职院校对于毕业生信息反馈从思想上认识不够,按照传统的检验标准, 到毕业生离校前, 有了毕业生所取得的成绩、荣誉以及毕业时的就业率等指标,就已经能够对这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做盖棺定论,对信息反馈的重要性还无法认识。 (二)离校后的信息反馈缺乏动力和激励

毕业生离校后已经不受学校管理,基于种种原因, 各高校对毕业生离校后的的信息反馈工作都缺乏动力。毕竟毕业生离校后的信息反馈工作要远远难于对在校学生的信息反馈,没有相关的制度和经费的支持,仅靠一己之力也是无法完成的。 (三)反馈信息成效难以控制

反馈信息成效是信息测评和反馈的技术核心和难点。因此建立一套对毕业生质量检测的指标体系十分重要。可事实上专业不同,所从事职业不同,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我院有38个专业,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类各不相同,学生的就业

渠道和方式大相径庭,如果用单一的反馈方式、使用同一种跟踪调查表,对离校毕业生质量检测简易可行,成效却难以控制。 三、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探索 (一)理念先行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可以为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提供有效信息,可以促进高校的内涵建设。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观念的改变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化需要,高校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开放度不够,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因而面临严峻挑战。 (二)组织构建

毕业生离校后的反馈工作量大,难度大,不是单单一个学校就业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学校多个管理和服务部门,必须有组织的进行,各部门具体工作分工及安排部署,不仅要讲究工作方法,还要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其长效性,使毕业生离校后的信息处理结果能够反馈顺畅并得到有效地应用。 (三)方法构建

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一是调查问卷。这种信息统计的方式使用最为广泛且简单易行,我们学院在毕业生集中领取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时会安排学生填写

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在当天回收的调查问卷数量多、信息完整,汇总起来十分简便。但是它只能作为一个静态的方式出现,也就是只能调查出学生刚刚实习就业这个时期的状态,对于其后来的表现则无从了解。

二是定期交流,专人调研。对于已经毕业过的学生,最好学校能派专职或兼职就业人员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诚信档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考察用人单位的需求,向学校决策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三是建立校友会电子平台。现代网络媒体发达,信息(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92页)传递迅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qq群、校友论坛等,加强毕业生与毕业生、学院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最新信息,做好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和全面了解。

四、动力和激励机制

由于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实际操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所以高职院校将专兼职就业人员的考核与反馈调查相结合,建立奖励与问责制,将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维转变,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也增加了责任感和义务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不是个陌生的问题,高职院校毕

业生信息反馈对促进学生就业、学院招生、学科发展、学校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通过组织机制、方法机制、激励机制等协同作用,希望能够形成一个高校与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的主动的、积极性高的有效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实现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的连续性、便捷性、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广大毕业校友的联系,从而促使大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6).

[2]文旭平.构建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信息反馈机制初探[j].科技信息,2008(16).

[3]王磊.谈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的构建[j].兰台世界,2006(8).

[4]李听荣,阮海涛.对高校毕业生离校后信息跟踪与反馈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5(3).

[5]李宗尧编.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慧娟(1979—),女,汉族,河南焦作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学;

作者简介:滕海涛(198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文;

作者简介:王世军(198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