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来源:筏尚旅游网


孙庄小学学校全面工作计划

(2010---2011年第一学期)

本学年,我校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课堂改革,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进一步做好工资改革工作,使绩效工作充分发挥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

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构筑新特色,发掘新优势,在原有的办学基础上,力求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教学工作的总体思想是:以德治校,依法理校;以人为本,教师兴校;以校为本民主管校。争取全方位提升学校的地位,丰富学校的内涵,塑造全新的教育形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本学期我们要集中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为本,走依法治校之路。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新形式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号召全党全

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 西方哲学大师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全的人没办法用知识来弥补”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及时地、有意识的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评判身边事物,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本学期,要作好以下德育工作计划。

1、创立五“三”管理体系。即三评议(学生评议教师、群众评议领导、家长评议老师)、三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范文网育人)、三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2、创建平安校园。要聘请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法律讲座。真正作到德法并举,标本兼治.

3、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一些文化素材,作好宣传工作;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升国旗仪式、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校园歌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达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教育,真正作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以人文本,走科学管理之路。

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具备三个条件:良好的生源,科学的管理,优秀的教师。

而教师是重中之重。人是生产力,用理论武装的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所以,抓教学,就是抓教师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比学校的变化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今天知道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会过时。作为教师,只有乐“学”不疲,才能不被淘汰。

1、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本学期,提高教师素质包括师德的建设,理论水平的建设以及业务水平的建设。

(1) 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我管理。使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其次要积极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以“博爱”精神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倡导严格律己、宽厚忍让的风尚;倡导“爱己爱生、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倡导甘为人梯,甘为蜡烛的敬业精神。

(2)加强理论水平的建设。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教育理论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实现由主从型向民主型转变,由权威型向服务性转变,由经验型城向研究型转变,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

(3)加强业务水平建设。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室职能,大力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成长。三是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实现交流开放,博采众长,使教师队伍得到整体优化。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要切实提高备课质量,把自己的教育对象——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性教学模式。

3、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要继续加大教研活动力度,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听课检查制度,防止上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整体水平出发,着力抓及格率,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毕业班要进行强化训练,搞好考情、学情分析,及时查漏补缺,抓中促优,培优拔尖。其它年级要着眼学生素质的提高,夯实基础,搞好各阶段衔接研究。

4、进一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每个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之中。

三、以校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路就是出路,方法就是力量。虽然我校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想办法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社会的钱办学校的事,努力发展自己,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搞好硬件、软件建设。本学期要立足学校现实,着眼学校发展,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2、搞好廉政建设。继续推行阳光校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执行招生,坚持一费制原则,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加强学习、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从思想上约束、制度上制约、源头上防范真正作到科学管理护廉,执纪检查促廉,领导班子带廉,执法整顿固廉,筑就廉政反腐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和钢铁长城。

3,搞好服务意识的培养。要认真学习,要增强岗位的安全意识和教育全局意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断提高责任性和积极性,大力提倡敬业、合作、奉献精神。做到平时多做一点、干得实一点,对工作多想一点。

四、依法治校,创建平安学校

1、依法建章立制,完善依法治校的规范体系 校长室负责依法治校工作方案的制订、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教导部门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执行;;总务部门主要负责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和规范收费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研究制订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个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加强法制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和水平。我们要按照普法要求,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国防教育法》、《法》、《未

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等。把法律知识的学习列入教师师德培训内容,主要采取三种学习方式:一是利用例会时间由学校领导作专题辅导;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习讨论;三是利用学校文化报栏及时公布有关教育法规;四是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定期向全体师生宣传法律知识。

3、加强建章立制,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施。 依法治校就是对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依法管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广大师生员工的言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学校形成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约束机制,使逐渐步入法治轨道。根据学校的实际,依照教育法规,我们要建立健全严格有序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工作、检查、奖惩等制度。 (1)完善教师考核奖惩机制:学校制定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奖励办法》,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分别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坚持自评和他评结合,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

(2)规范收费工作:学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下达的有关文件,并按文件规定的内容对收费进行规范公示,开出的票据规范,收费范围合乎规定,开出的票据金额与实际收费金额吻合,杜绝教师个人行为和其它行业的搭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职工福利,做到收支明确、公开。校服、报刊杂志、教辅材料等均事先征求意见,在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订购。

(3)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着教育和防范为主的原则,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坚持对全校师生进行治安教育,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与学校所在的社区紧密配合,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在学校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进行定点定时的巡逻值勤,维护校门口的安全。

五、以诚信教育为本,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将在上学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办学理念的梳理,促进良好校风、良好教风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本学期我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及周边群众积极参加设计校徽、校标,创作校歌、确立校训等活动,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校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力促师生间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是校园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及学生向往、依恋、引以自豪的学园和乐园。

六、以教育为本,提高家校联系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