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来源:筏尚旅游网
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一种。按桩材料可分为钢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木桩等,按受力分类为端承桩和摩擦桩,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压入桩、打入桩和灌注桩等。本文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灌注桩施工技术加以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在我国很多建筑物的基础上被采用,对不同地层中施工钻孔灌注桩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以及为保证钻孔、成桩质量的控制措施。

1 什么是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按方法定义的桩类型,靠机械设备来完成放有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桩孔,即为钻孔灌注桩技术。钻孔灌注桩与打入桩方式不同,它是先成孔后成桩,通过面向桩体方向移动的土体从而对桩产生动态压力,为防止坍孔和缩径应采取适合的桩距。验证灌注桩顺利实施的主要指标是成孔的垂直精度,可定期核实钻架和钻杆的垂直度、利用扩大桩基的支撑面积使桩基稳固等措施以保证其精度。为精确把握钻孔深度,可在桩架固定后实时记录底梁和桩具之间的长度,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多余长度来确定成孔的实际操作深度。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超过50mm,并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避免漏浆现象的发生。当钻孔钻至设计预期值

时,必须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一定次数的清孔以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并且在混凝土灌注前进行二次清洗操作最好。 2 施工方法

因其所选护壁形成的不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有泥浆护壁方式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选择全套管施工法,该施工法的过程是:平整场地→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压套管→钻进成孔→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放导管→灌注混凝土→拉拔出套管→声波检查质量。

2.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场地布置、选择钻机、钻具等。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设备是钻机,选择时根据地质情况和各种钻孔机的应用条件综合选用。施工中若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安装钻孔机的基础不稳定,易产生钻孔机倾斜、桩偏心和桩倾斜等不良影响,所以,要求安装地基稳固。可用推土机推平地层较软和有坡度的地基,再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为防止桩位不准,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将机架再用千斤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直线,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在线拉上缆风绳。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

2.2 压入套管 压入套管的垂直度,取决于挖掘开始阶段的5~6m深时的垂直度。因此应该随时用水平仪及铅垂校核其垂直度。

2.3 钻孔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为能保证成孔质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要注意随时检查在施工中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应事先规划好钻孔的顺序,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为减少甚至避免钻桩振动挤土隆起以致桩身上抬,一般可采用从向两边施钻。

2.4 灌注混凝土 将预制的钢筋笼在清完孔之后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时不要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 3 混凝土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控措施 ①审查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所施工过的工程业绩及质量情况;②审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 3.2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程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小、承载力大等优点。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钢筋笼上浮、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夹泥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往往使成桩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加强施工准备、成

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等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不能完全通过事后检查来判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才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3.2.1 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塑性土膨胀会导致孔径小于设计孔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缩径。出现此现象后,可采取如下质量控制措施:成孔阶段,应加速成孔施工,增加泵送量,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渗水,也不会膨胀;出现缩径现象后,可上下反复扫孔来扩大孔径。

3.2.2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导致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此现象在复杂地层比较常见,通常先取芯检验,若无法钻孔取芯,则必须整合钻速、邻近取芯情况、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再作决断。

3.2.3 桩底沉渣量过大。未二次清孔或清孔不彻底,检查不细致,会造成桩底沉渣量过大。出现此问题以后,一要借助测锤和测绳准确施测;二是在首次清孔后如达不到规范要求,可通过改善提高泥浆性能或延长清孔时间来做出改进。下完钢筋笼后对沉渣量进行检查,如超出设计要求则要借助导管实施二次清孔。除此之外的清孔装置还包括一个清孔接头、一头接胶管、一头可接导管,下完导管后提离孔底0.4米,在泥浆泵上接入胶管开始泥浆循环,如此操作可达到彻底清孔的目的,确保桩底无杂物。

3.2.4 断桩与夹泥层。泥浆过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都是造成夹泥层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如下:①注意防止孔壁

坍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做好清孔工作。②加快混凝土浇注速度:在混凝土浇筑初期,尽量加大混凝土的通过量,使其借助大量混凝土产生的冲击力降低泥浆阻力。其次要一次浇筑成型,保持浆体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免堵塞导管。③按照指定位置提升导管,导管埋深是浇筑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浇筑。④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先对导管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不弯曲、不漏水,尽量在开工前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3.2.5 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浇筑到钢筋笼下,此时提升导管,钢筋笼与导管底端相距约1米时,混凝土从导管流出后产生很强的冲击力会推动钢筋笼上浮;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比较接近初凝时间,致使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将导管底端提升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流出后向上顶升的混凝土会带动钢筋笼上移。其质量管理措施如下:①除认真清孔外,当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②灌注混凝土时,要实时观测导管埋深和混凝土浇注标高。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米就要适时提升导管。③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3.3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故中断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断的原因较多,在采取抢救措施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灌注的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①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

吊起钢筋骨架,重新成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②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4 结语

施工中应加强施工中的成孔、钢筋笼制作安装、混凝土灌注等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高速公路大桥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1(03).

[2]李玉.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的确定[j].岩土工程学报,2010(8).

[3]王博一.浅谈建筑工程砼灌注桩基础常见质量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07).

[4]王昕宇.桩基工程施工特点及具体施工工艺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