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文讲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之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属河北)。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和州(今属安徽)刺史。直到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铭的文体特点】
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即《文心雕龙》所谓“体贵弘润”“文约为美”,《文赋》所谓“铭博约而温润”(博与温,指内容、气魄;约与润,指辞句)。这里只说前一类。
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为题,并且把铭文刻在这些器物上。也可以就某名山大川或建筑物为题,立石勒铭。器物之铭开始也用以颂扬功德,如扬雄的《鼎铭》等,但后来主要是记物寓意,形容该物的某方面特征以比况人事,用以劝勉警诫。而劝诫的对象,主要是作者自己。也有请人作铭的,如苏轼的《徐州莲华漏铭》就
1
是受“莲华漏”的制作者之请而作。刘禹锡的《陋室铭》别具一格,虽以建筑(自己的住室)名题,但是用意、内容与器物之铭相近,是用来自述其志的。
古人为了自警自诚,还作“座右铭”,意即置于座位之右,时时提醒自己。汉代崔瑗的《座右铭》是比较有名的,内容是总结在封建制度下为人处世的经验,如“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之类,今天看来,也不失为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折射。
【疏通分析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第一层:开头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突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2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层: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第三层: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①则②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③灵。④斯⑤是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3
①则:就。②名:出名,有名。③灵:神异。④斯:这。⑤是:判断动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①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4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问题探究】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理解默写】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惟吾德馨 。
7
4.文中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5.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 环境优美 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人物不俗 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7.从正面描写主人高雅脱俗情致的句子是: 调素琴 , 阅金经 。
8.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 情趣高雅 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9.文中展示陋室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10.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11.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12.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13.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