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美食

浙江美食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浙江美食

八宝豆腐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豆制品

【特点】

“八宝豆腐”原是清朝康熙时代的宫廷名菜。据说,康熙在位时十分喜欢食用质地较熟、口味鲜美的莱肴。清宫御厨便经常用鸡、鸭、鱼、肉去骨制成菜肴,以供其享用。一次,御厨用优质黄豆制成的嫩豆腐,加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未、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状的菜肴。康熙品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异常鲜美,极为满意。他认为此菜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用豆腐、香菇、鸡肉等养生佳品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寿;

二是豆腐烹调得法,鲜美细嫩,胜于燕窝。因它是用八种优质原料制成,故被康熙赐名为“八宝豆腐”,并将其列作他最喜爱的御膳和宫廷宝菜之一。他还命宫中文人将“八宝豆腐”的用料及制法写成御方,将其作为金银财宝一样重要的礼物,赐与江苏巡抚宋牧仲等宠臣。后来,他又将此方赐给尚书徐乾学(号健庵),不久徐将此方传给门生楼村,楼村又传给自己的后人。至乾隆时代,其方已传给了楼姓王的外甥孟亭太守,故称“王太守八宝豆腐”,并在北京和江浙地区首先出名。  

清代著名的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说:“王太守八宝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汤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著。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御膳房弗银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八宝豆腐”自此广泛流传各地,现为江浙地区一款特色名菜。洁白细嫩,滑润如脂,滋味鲜美

薄片火腿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猪肉

【特点】

浙江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是各种腌腊肉食品中的上品。它起源于宋代。金华火腿原是浙江金华和义乌地区腌制的咸猪腿,因其选

料精细,腌制考究,芳香浓郁,鲜咸适口,为人们常年食用。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泽将军,一次从家乡义乌带了几只咸腿返京,献给高宗皇帝,高宗见咸腿肉色火红,口味鲜美,便将其命名为“金华火腿”。  

由于金华火腿香气浓郁,风味特殊,四季适用,所以早就闻名中外,用以制作各色美俱佳肴,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明朝,已被当作宴席上的珍馐,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金华火腿拼龙须菜”、“火腿笋丝”等菜。各色山珍海味菜肴,都需用火腿搭配,其味才佳。“薄片火腿”是清末民初杭州的一家菜馆创制的一款佐酒冷盘菜,近百年来一直为广大顾客所喜爱。色泽红润似火,片薄油亮,香味浓郁,咸鲜适口,富有回味。据《本草纲目》记载,火腿具有益肾、生津、壮腰、固骨髓、健足力、愈伤口等功效。彩溜黄鱼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鱼类

【特点】

色彩艳丽悦目,口味异鲜,菜品丰盛。

东坡肉

【菜肴口味】咸鲜

【涉及食材】猪肉

【特点】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文、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亦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加《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

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组织民工铲除葑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容貌,并增加了景点。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他收到许多猪肉后,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色泽酱红,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醇厚入味。干菜焖肉

【菜肴口味】鲜香【涉及食材】猪肉

【特点】

“干菜焖肉”是浙江绍兴的传统风味名菜。绍兴干菜是全国著名的特产,鲜嫩清香,与肉共煮,滋味鲜美可口。“干菜焖肉”原是当地农村妇女烹制的家常菜。民国初年,绍兴菜馆用干菜和助条肉加调味料制成菜肴,香味浓郁,肥而不腻,鲜美可口,吸引了大批食客,使它成为绍兴城里一款著名的菜肴。  

鲁迅先生当年也非常喜欢吃“干菜焖肉”,他30年代在上海时,每当上菜馆用餐或宴请亲友时,都要品尝此菜。数十年来,此菜流传各地,

不仅在浙江盛行,而且在上海,江苏、北京和广东的一些经营江浙风味的菜馆中也有供应。干菜乌黑,鲜嫩清香,略带甜味,肉色红亮,越蒸越糯,富有粘汁,肥而不腻。干炸响铃

【菜肴口味】鲜香【涉及食材】豆制品

【特点】

“干炸响铃”是用泗乡特产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内,配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此菜,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故名。

蛤蜊黄鱼羹

【菜肴口味】咸鲜

【涉及食材】海鲜河鲜【特点】

“蛤蜊黄鱼羹”是浙江宁波风味菜肴。在宁波菜中,以黄鱼为主料的菜肴较多,其中以黄鱼肉丁加配料和鲜汤烹制成的黄鱼羹,口味最鲜美,特别受人欢迎。  

蛤蜊盛产于我国沿海一带,用来煮汤,汤汁浓郁,鲜美可口,故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据《本草注疏》中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调五脏、止消渴、开胃也”。黄鱼是鱼中上品,因此用蛤蜊与黄鱼肉制成鱼羹,便成为宁波菜中的上等美味佳肴。

杭州酱鸭

【菜肴口味】咸鲜

【特点】

杭嘉湖与宁绍平原,水网交错,河湖密布,泥螺、鱼、虾等资源丰富,有着饲养鸭群的优越自然条件。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绍兴麻鸭和体壮肥嫩的北京白鸭,遍及全省。“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荷叶粉蒸肉

【菜肴口味】清香【涉及食材】猪肉【特点】

“荷叶粉蒸肉”是杭州享有较高声誉的一款特色名菜。它始于清末,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之,的“曲院风荷”有关。“曲院风荷”在苏堤北端。宋时,九里松旁有曲院,造曲以酿官酒,因该处盛植荷花,故旧称“曲院荷风”。到清康熙时改为“曲院风荷”,并在苏堤跨虹桥北另建凉亭,同时还在东面建造了“迎熏阁”、“望春楼”,西面建复道重廓。此处荷花甚多,每到炎夏季节,微风拂面,阵阵花香,清凉解暑,令游人流连忘返。  

“荷叶粉蒸肉”是当时杭州菜馆厨师,为适应夏令游客赏景品味的需要,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胃口。后来随着西湖“曲院风荷”美名的传扬,“荷叶粉蒸肉”也声誉日增,成为杭州著名的特色菜肴。肉质酥烂。肥而不腻,荷叶香味浓郁。

化子鸡

【菜肴口味】鲜香【涉及食材】鸡类

【特点】

相传,古时有个叫化子,偷来一只母鸡,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放在紫火中烧烤,烧熟后再剥去泥巴,食之滋味鲜美异常。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逐已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龙井虾仁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海鲜河鲜【特点】

“龙井虾仁”因选用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著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又经精心改良,品质独树一帜。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代时曾被列为向朝廷的贡品。当时安徽地区以“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就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取名“龙井虾仁”。其味鲜香可口,不久就成为杭州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肴,并流传各地。色泽洁白碧绿,茶叶清香,虾仁鲜嫩,滋味独特。

宁波摇蚶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海鲜河鲜

【特点】

“宁波摇蚶”是宁波的一款特色名菜。蚶子又名“瓦楞子”,产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底泥沙中或岩礁隙缝中。浙江出产的蚶子质量较好,尤以宁波所产最佳,个大壳薄肉厚,质地极嫩,滋味异常鲜美。当地人食用蚶子都将其置于粗铅丝篓中,放进开水锅里反复手摇至烫熟即食,故称“宁波摇蚶”。  

历代的一些文人墨客都将其视为珍品,并记入其诗文之中,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蚶的几种吃法:“蚶有三吃法:用热水喷之半熟,去盖,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鸡汤滚熟,去盖入汤;或全去其盖作羹亦可,但宜速起,迟则肉枯。”如今,宁波及南方其它许多地区的人们仍然喜欢吃蚶,并在原有制法的基础上,改进烹调技术,使其滋味更加鲜美。蚶肉鲜嫩,风味独特。赛蟹羹

【菜肴口味】咸鲜

【涉及食材】海鲜河鲜【特点】

“赛蟹羹”又名“宋嫂鱼”。相传南宋时,临安钱塘门外有位宋五嫂,以制作鱼羹而出名。孝宗淳熙六年(公元  1179年)三月,太上皇游览西湖时,曾品尝宋五嫂的鱼羹,并召见了她。此菜因而名扬全国,人所竟市。后来杭州城里许  多菜馆都模仿宋五嫂的制法,经营此菜,

成为杭州的一款传统名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色泽金黄,鲜嫩润滑,味似蟹羹。三丝敲鱼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鱼类【特点】

浙江温州民间传统菜。“敲鱼”时温州民间特殊烹饪工艺。以新鲜去骨鲩鱼

肉,撒上干淀粉,用木槌敲成鱼片。成菜后鱼片透明亮丽,光滑洁白,味道鲜美,别具一格。

绍式小扣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猪肉

【特点】

“绍式小扣”是绍兴百年老店兰香馆的看家菜,系用猪五花肉,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其色泽红亮,肉质酥而不烂,油而不腻.俗话道:”饼子是冬米,扣肉吃张皮”,前者是指绍兴什景菜中的大肉饼子,后者则专指绍式小扣,意即扣肉的皮经油炸,特别好吃.

砂锅鱼头豆腐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鱼类

【特点】

“沙锅鱼头豆腐”是杭州著名的菜肴之一,据说其所以著名与清代乾隆皇帝有关。用花鲢鱼头煮豆腐,原是浙江杭州和宁波地区自古以来就比较盛行的一种民间菜肴,但当时并不出名。乾隆几次游西湖,曾在吴山农家和杭州清河坊王润兴饭店吃过“鱼头豆腐”,大为赞赏。回京后,命清宫御厨模仿杭州的制法,制作了“沙锅鱼头”一菜。从此,“鱼头豆腐”一菜就驰名全国。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亦有关于此菜制法的记载:“鲢鱼豆腐,用大鲢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色半红出锅。其头味尤美。此杭州菜也。”清末上海“老正兴”等一些著名菜馆也经营此菜,尤其在冬令,食者甚多,声誉颇佳。色泽素雅,汤纯味厚,鱼头肥嫩鲜美,清香四溢。苔菜拖黄鱼

【菜肴口味】咸鲜

【涉及食材】鱼类【特点】

“苔菜拖黄鱼”是浙江宁波的一道传统名菜。苔菜,又名干苔、海苔,为翠绿细管状植物,形似丝棉,产于浅海岩石上,冬春季采集晒干,清香味浓,以浙江宁波附近海面所产最为有名。当地居足都喜欢以苔莱切成末,与面粉拌成糊,用黄鱼肉条蘸裹面糊入油锅炸熟食用,故名为“苔菜拖黄鱼”。此菜以香味浓郁、鱼肉鲜嫩而著称,深受人们欢

迎。色泽墨绿,质地鲜嫩,香味浓郁,酥脆可口。西湖莼菜汤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蔬菜

【特点】

“西湖莼菜汤”是杭州独特的古老名菜。莼菜又名水葵,颜色碧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珍贵的水生蔬菜。我国现在只有江苏太湖、浙江萧山湖和杭州西湖才生长,以西湖“三潭印月”处出产的为最佳。  ----说起“西湖莼菜汤”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记载,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为思家乡之美味,便辞官回乡了,后来这个故事便形成了“莼鲈之思”这一成语典故。  ----杭州地区用莼菜、鸡丝、鸡汤和鱼圆制作“西湖莼菜汤”。“莼菜鱼羹”较盛行。乾隆皇帝多次南巡杭州,每次都要以西湖莼菜做羹食用。30年代,上海“知味观”的“西湖莼菜汤”亦闻名沪上。许多海外侨胞及外藉华裔友人,路经杭州和上海时,都喜欢品尝此菜,以表思乡深情。    亦称鸡火莼菜汤。主要作料为鲜莼菜(或瓶装莼菜)、鸡脯肉、火腿等。先将熟鸡脯肉、熟火腿切成丝待用;再将鲜莼菜放在沸水锅内氽过,用漏勺捞出沥去水,盛入汤碗中;把鸡汁和火腿汤倒入锅内煮沸,加精盐、味精,浇在莼菜碗内,再撒上鸡丝、火腿丝,淋上熟鸡油即成。色泽鲜艳,汤纯味美,鲜嫩润滑,脍炙人口。颜色碧绿,鸡丝洁白,火腿鲜红,莼菜鲜嫩,汤清味美,营养丰富。西湖醋鱼

【菜肴口味】鲜香【涉及食材】鱼类

【特点】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相传宋朝时,在杭州西湖附近有一个姓宋的青年。平日以打渔为生。有一次得了病,因家境困难没有好的东西吃,他嫂嫂就亲手在西湖捉了一条鱼,加醋加糖烧成菜给他吃,把病治好了。因为菜是用西湖鱼和醋糖调味制成,故称“西湖醋鱼”。后来,它就成为杭州地区各家菜馆里的著名菜肴,过去在孤山“楼外楼”壁上曾留有“亏君有此调和气,识得当年宋嫂无”的诗句,慕名前往品尝者日益增多。康熙皇帝到西湖游览时,亦品尝过“西湖醋鱼”,可见此菜在清代已较为著名。  经历代厨师不断研制改进,已成为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配姜末、白糖、米醋等制成。烹制前,先将草鱼饿养l-2天。烹制时,取活鱼宰杀,去鳞、鳃、内脏,洗净,劈成两片,放入沸水锅内汆熟后,捞出装盘;在锅内原汁汤中,加入酱油、姜末、绍酒、白糖、米醋等调料煮沸,用湿淀粉调匀勾芡成浓汁,浇遍鱼的全身即成。上桌时,鱼身完整,鱼眼圆瞪,色泽红亮,肉质细嫩,鲜如蟹肉,享有“西湖第一珍馐”之誉。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中带甜。新风鳗鲞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鱼类

【特点】

“新风鳗鲞(xiǎng)”是浙江宁波地区的风味名菜。鱼鲞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最喜欢食用的干制鱼品。用黄鱼制成的叫黄鱼鲞,用鳗鱼制成的叫鳗鲞。  

这种鱼鲞,早在古代就有。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国交战,带兵攻陷越地鄞邑(今浙江宁波地区)时,御厨在五鼎食中,除了牛肉、羊肉、麋肉、猪肉外,还取当地鳗鲞代鲜鱼作菜。夫差食后,觉得此鱼香浓味美。与往日宫中尝过的鲤鱼、鲫鱼不一样。他回到宫中,虽餐餐仍有鱼肴,但总觉得不如鄞邑的鳗鲞可口。后来特从鄞邑海边抓了一个老渔民,专门为他烹制鱼鲞。老渔民将身边带来的鳗鲞,加调味蒸熟献上,夫差食后大快,赞不绝口。此菜便流传开来,并身价百倍。清代民间也嗜食鳗鲞,当时,浙江台州温岭县松门地区出产的“台鲞”,闻名全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台鲞好丑不一。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同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鲞冻,绍兴人法也”。  

“新风鳗鲞”是宁波人每当冬令及春节时制作,略为风干,即可食用。到30年代初,上海也制作“新风鳗鲞”,因其鱼香馥郁,肉质丰满,鲜成合一,风味独特,故深受人们欢迎。清蒸鲥鱼

【菜肴口味】咸鲜【涉及食材】鱼类

【特点】

鲥鱼是我国的鱼中上品。它主要产于长江,初春四月为捕食的最好季节。全国以镇江和富春江鲥鱼为最佳。鲥鱼色白如银,肉质异常鲜美,从古至今一直被列为席上珍馐。  

相传东汉初年,浙江余姚有一个叫严光(字子陵)的人,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老同学,曾帮刘秀打天下,东汉王朝建立后,他便隐居于富春江。“刘秀得知后曾请他入朝辅佐,严光一再拒之。其理由之一,说他难舍在富春江垂钓鲥鱼清蒸下酒所享的美味。这当然是严光拒绝做官的借口,但也说明了鲥鱼在汉朝已是席上珍馐。后来此菜又流传至各地,在元朝韩奕所著《易牙遗意》中就记有清蒸鲥鱼的详细制法,明清时期鲥鱼又成为贡品,是御膳菜品原料之一。  

苏东坡等著名诗人曾赋诗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苏诗云:“芽

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清代谢墉诗中也说:“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诗中称鲥鱼形美,如南国绝色佳人西施。  鲥鱼形美味鲜,故“清蒸鲥鱼”一直被当作宫廷和民间的佳肴,从古时江南,传到北京,现在它已成为全国各地的一款著名菜肴,在海外亦享有极高的声誉。镇江和杭州的“清蒸鲥鱼”是用镇江和富春江的鲥鱼烹制,尤其著名。色白如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酒味香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