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筏板地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方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基础筏板、地梁砼浇筑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基础筏板占地面积4200m2。其中一区(住院楼)筏板厚800mm,地梁高1400mm;二区(门诊楼)筏板厚700mm,地梁高1200mm;C35混凝土工程量3900m3。

依据图纸设计,基础筏板不设后浇带,不设伸缩缝(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且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护,结构防水对混凝土的要求较高,抗渗等级为S6,所以,一区与二区交接处的沉降缝采用整体浇筑)。

本工程基础筏板不设后浇带伸缩缝,混凝土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不留任何施工缝的施工方法。为加快浇筑速度,不使之产生施工冷缝,浇筑时采用分段、分层连续不断地浇筑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及施工平面的施工条件,为充分利用泵车能够展开的工作面。混凝土浇捣顺序从二区2-A轴开始,配置三台混凝土泵。一台拖泵浇筑2-5轴至2-4轴之间;一台47米汽车泵浇筑2-4轴至2-2轴之间;一台37米汽车泵浇筑2-2轴至2-1轴之间。混凝土浇筑采用平行推进,同进同退,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并保证上层混凝土盖住已浇筑好的下层混凝土,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根据二区筏板、地梁结构,2-1至2-5轴段每延伸向2-H轴一米,混凝土用量26m3。每台泵按一小时38立方米计,每小时浇筑114立方米,按400厚计,可以浇筑8.8米。每浇筑2小时,各泵同时退回,从起点重新浇筑第二层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人员配置:每台泵出料口配4台插入式震动棒,12台

振动棒同时工作,各棒必须交插振捣,保证不出现漏振。

一、 混凝土温升与裂缝的控制

为了控制裂缝的出现,我们着重从控制升温,延缓温降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①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该水泥为水泥中低热水泥;

②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小温度应力。 2、

原材料的要求:

①砂: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4以上,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

②石:采用5mm-40mm,含泥量控制在1%以上下。 3、

外掺添加材料:

①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及减小混凝土收缩;

②掺入一定数量的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起到混凝土缓凝作用。

③掺入一定数量的微膨剂(如UEA等),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4、

混凝土试块

①除正常混凝土试块外,另增加3天、7天、28天三组试块,为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提供依据;

②抗渗混凝土试块:抗渗混凝土S试块500m3 留一组(一组为6个)

③每10辆车测一组塌落度。 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①混凝土拖泵用Ф48钢管搭设支架架空; ②浇筑时安排专人接拆泵管;

③混凝土入模处,每泵出料口配备4台插入式震动棒。 ④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300mm。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下层混凝土的50mm-100mm。 ⑤浇筑过程中拌合物内严禁随便加水。

⑥基础混凝土养护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及一层草袋覆盖。同时应在混凝土终凝后蓄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功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