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活竹“种”酒是炒概念

来源:筏尚旅游网
FOOD INDUSTRY

活竹“种”酒是炒概念

刘珲刘杭文

竹、梅被誉为“岁寒三

\"t/x友”,而梅、兰、竹、菊 被又称为“四君子”,这其中都 有“竹”的存在。早在中国商代开 始,竹子就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很多珍贵的古籍最早都是书写在竹 简上面的。而且竹子还象征着人的 精神面貌,苏轼就曾说,“宁可食 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然而,当竹文化碰撞酒文化

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近年来,有很多厂商发明 了在活竹子里种酒的酿酒法,打造一种纯天然 纯生态的酒,着实吸引了不少了消费者,但是 这种在活竹子里“种”出来的酒也产生了诸多 经不起推敲的疑问。

活竹“种”酒价格与复杂

工序不相符

“会呼吸的酒\"、“有生命 力的酒”,近年来,一种包装外形 是用竹子盛放的酒开始紧俏起来,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也都能轻易买 至|J,而且名目是五花八门。记者在 过节期间,曾通过一些电商平台联 系几个商家,大致了解了一下这种 竹子酒。原来这种酒是将基酒注入 尚未成形的活竹内,让酒液伴随着

竹子一起生长,一般一两年后,竹子成形,酒 液也吸收了竹子的精华,竹子本身又排出了酒 液中的有害物质,只要砍下一节竹节,就可以 饮用了。

这种诱人的说法着实符合当下中国人饮酒 的风尚,健康、绿色,而且还图个新鲜有趣, 但是这也面临着诸多疑问,这种竹子酒真的如 商家说的那样吗?很多电商平台上的竹子酒大 多几十元,如此廉价似乎与他们复杂的工序不 相符。

经不起推敲的疑问

不少商家打出来的广告都是,“笋竹初 长成形,挑选优质幼竹,将经客家传统工艺泡 制好的优质高粱原浆酒注入竹腔,酒竹共融,

FOOD INDUSTRY •

内幕

Low-down

二次发酵,酒与竹长时间一起生长,竹吸收了 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基酒充分吸取竹中养分 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 味无穷\"。

酒精其实是不利于幼竹的生长的,甚至很 有可能使其受到影响而停止生长,试想在尚未 成形的幼竹里灌入大量白酒,这样的竹子能健 康成长吗?而且就算少量灌装,也无法批量生 产,因此市面上售卖的竹子酒来源十分可疑, 而且灌装的基酒成分也来路不明。

专家称:酒精会被活竹代谢

野生的竹子直接“种”入酒液,卫生条件 着实不能保证,这其实利用了人们误以为野生 的就一定是卫生的误区。而且记者发现,很多 竹子酒居然还都是四五十度的高度酒,难道在 竹子中种酒不会影响酒精本身的浓度吗?

有专家指出,“竹节腔内的乙醇本身对竹 本身是一种代谢废物,竹可通过运输和代谢降 低竹腔内的乙醇浓度。因此酒精浓度是一直处 于下降状态的。如果真的在竹内储存两三年, 那么这些液体即使依然存在,其乙醇浓度的下 降可接近于0的水平。\"

种竹子酒在竹林放音乐是反常理

一些商家的宣传资料是这样说的,“每 天早晨基地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竹林里放音乐, 竹子内的酒在音乐中越‘种’越醇,越‘种’ 越香。种出来的酒,除了颜色微微发黄外,酒 香中带着淡淡的竹子清香,酒在竹子里经过长 年的生长,增添了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黄 酮、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功 效〇

给竹子放音乐跟酿酒有什么关系?这实 在有些一反常理。而且这种颜色微微发黄的酒

• FOOD INDUSTRY

FOOD INDUSTRY

液,也让人有些怀疑,既然很多竹 子酒的基酒都是高粱酒,而高粱酒 本身是蒸馏酒,应该是清澈的,怎 么在竹子里存放过后反而浑浊了?实际上,记者发现,很多商家在售 卖竹子酒的时候,也注明了酒中加 入了一些中草药,实际上,酒液颜 色发黄并非是吸收了竹液,而是那 些中草药的功劳。

涛只是突发奇想用砍好的竹筒来当 做密封器皿,而后人穿凿附会,想 出了让酒和活竹一起生长酿造的方 法,甚至一些商家在做广告时还要 扯上古人做噱头,这个黑锅山涛可 不会背。

饮郫筒酒不知其为酒也

实际上,郫筒酒g山涛之后 是有传承的,唐朝杜甫的诗中就明

历灶■仔酒源于郫筒酒

如今,商家炒作的竹子酒并 非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但其实早在

古代就有人尝试用竹子酿酒了,而正宗的竹子 酒实际是都筒酒。

郫县其实是今天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地名, 中国古代神话“杜宇化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 里。这里自古就盛产高粱,用高粱酿造出的酒 可以异常香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 山涛来到郫县当县令,山涛不仅才华横溢,在 政治上颇有建树,而且是个出了名的酒神, 《晋书》中记载,\"涛饮酒至八斗方醉。\"看 来山涛不仅是才局八斗,酒量也是八斗。

曾有野史中记录:“山涛晋初为郫令,常 刳竹筒酿酴酒,郫筒之名由是而起。\"

传说山涛当了郫县县令后,对这里的竹 子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这里可是大熊猫的家 乡啊),而且他还用竹筒来酿造酴酒,这酴酒 是蜀地特有的美酒,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 详细记录了酿造方法:“十二月朝,取流水 五斗,渍小麦麴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 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杀米三斗, 炊作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十曰便 熟〇 ”

由此可见,酴酒的酿造并非需要竹筒,山

确提到过这种酒。《将赴成都草 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

筒不用沽。”据《杜诗详注》卷十三引《成都 记》:“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

到了宋朝,曾任四川置制使的范成大 在《吴船录》中也记载,所谓郫筒实际上是 提酒的竹筒,就是把大竹子截成二尺以下, 留一节为底,在外面刻上花纹,加上盖子, 用铁丝做提梁,可见古人大多只是把竹筒当 成一种有趣的盛酒器皿,从未在活竹子里 \"种”酒。

而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的\"酒单” 中,重点介绍了当时的十种名酒,四川郫筒酒 是作为第三位介绍的。他说:“今海内动行绍 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冽,川酒之鲜,岂有 绍兴下哉!……郫筒酒清冽彻底,饮之如梨 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

由此可见,到了清代这种酒依然很盛行, 但是之后却杳无音信,不过从古人的记载当中 来看,用竹筒盛放的酒确实是清冽芬芳。而今 天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到的所谓“鲜竹酒”、 \"竹子酒”等名目,味道大多与普通白酒无 异,而且一些购买到这类酒的顾客也反映,味 道反而不如普通白酒,而且有一股异味。■

FOOD INDUSTRY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