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 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2、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学流程:
(课前看图猜字谜,猜古诗)
一、质疑课题,猜测内容,研读第一、二自然段。
1、(板书:老屋)读到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
3、哪些画面是你之前已经想到的?你们能通过朗读让老师听出来这是一间“老”屋吗?有哪一处描写,是你之前没有想到的?(老屋活了一百多岁。)体会童话拟人的写法。
4、(补齐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全班齐读课题。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在想什么?带着疑问,我们来听听老屋在想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它倒下了吗?
二、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一)研读第三到六自然段,体会感情。
1.自由读第三到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让老屋没有倒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3.指导读好老屋和小猫的对话。
(二)研读第七到十自然段,体会感情。
1、(因为小猫的求助,老屋多站了一个晚上,跟小猫告别后,老屋又要倒下了吗?有没有倒下?)默读第七到十自然段,边读边想又发生了什么事,让老屋又没有倒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母鸡来向老屋求助,老屋帮助了它,多站了二十一天。) 3、指导读好老屋和老母鸡的对话。
4、你觉得这段对话跟之前第一段对话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虽然都是求助,但对象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不一样。)
5、读了这两段对话,你读出了怎样的老屋?(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对比两段对话,找出相似之处,体会故事情节反复的用法。 (三)研读第十一到十七自然段,体会感情。
1、这个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你满意吗?你觉得有趣吗?只有两个相似的情节,肯定不够精彩,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2、预测故事情节,仿照前文口述。
3、出示课文第十一到十七自然段, 快速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有哪些情节是你没想到的?
4、故事的情节更加不同了,在这不一样的情节中,老屋和小蜘蛛又是怎样对话的呢?全班齐读,体会故事的一波三折。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故事读到这儿,你知道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了吗?体会老屋的善良,懂得相互陪伴是最幸福的事!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结束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座善良之屋、仁爱之屋、同情之屋、体贴之屋。让我们向老屋那样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预测 学法 题目 破旧 概括 图画 乐于助人 勾画 内容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练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