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视觉艺术中意象思维的研究 陈文 (陕西省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710049) 为它具有一种不能用语言描述,但在观赏中可感受到的生命力。 它必定在视觉表现语言上是与众不同,有所突破的。这与作者本 人的思维能力与情感表现有直接的关系。好的视觉艺术作品肯定 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他们都是在各种思想和情感中锤炼而出的 具体体现,进而研究和论证视觉艺术艺术表现的实质。 精品,闪耀着人类智慧与灵气的火花。无论什么样的视觉艺术作 关键词:视觉艺术;意象;意象思维 品,其表现中都有与现实相悖离的部分,这部分是视觉艺术表现 的精髓部分,也是意象思维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以下 在童庆炳先生的《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于意象做的界 就简单举例来论证一下意象思维在以往著名作品中的表达。 定是: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 赫赫有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的一生作品数量众多, 摘要:本文引用文学中的意象思维概念,以文学艺术作品中的 意象作为对比,以视觉艺术中的雕塑、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表 述在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意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以分析,举例和实 证的方式,通过具体作品事例分析探讨意象思维在视觉艺术创作中的 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我们 常谈论的意象思维,是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用来表达意境的文学形 象。文学作品中常通过~‘个或者多个意象来制造意境。例如:王 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 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的意象是墨梅,非自然界之 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诗中通过对墨梅的欣赏,表现出一种特 立独行的精神,以墨梅树来表现诗中独特的境界 这种方式是以 意象制造意境。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 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意象有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等几个,组合起 来,便形成了~幅逼真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 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 形象,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 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这种方式是以多 个意象来组合成一个意境。 而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同样具有“意象思维”的参与。由于 视觉艺术形象本身就是具体存在的客观形象,而文学作品是经过 阅读过程在脑海中所形成的潜象,那么意象思维是如何体现在视 觉艺术形象中的昵?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绘画和雕塑这类视觉 艺术创作范围中的意象思维,试图表述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对视 觉艺术元素和个人感受的提炼和整理,最终完成视觉艺术作品的 过程。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塑造要求丰富而鲜明。文学 家的创作过程是以抽象的文字概念、修辞技巧以及文章的题材和 结构进行艺术形象的描述,构建一个意境,文学艺术形象的艺术 感染力来源于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对于意象的描述是清晰具体 的;而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 “意 象思维”的概念与文学艺术中“意象思维”有相悖之处。视觉艺 术形象的传达方式与文学艺术形象的文学概念传达方式有所不 同,它是运用可见的具体视觉形象来实现的。客观视觉形象的合 理性和真实性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并不能直接传达视觉艺术家面对 他们时内在的感受,于是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将其抽象 化,加入一些“意象”的元素,使表达出的视觉艺术形象有悖于 日常经验内的视觉形象。这些视觉经验外的视觉因素表达了艺术 家的感受,也给欣赏者造成了视觉上的刺激和感受,从而理解艺 术家所表达的内容。这些因素就是本文所论述的意象思维在视觉 艺术作品中的表达。 意象思维的表达在视觉艺术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几乎 存在于所有的视觉艺术作品中。视觉艺术作品良莠不齐,优秀的 名垂千古,平庸的很快被遗忘。而意象思维的表达也是直接反映 出作品水准的一项。除此之外断定视觉艺术作品的水准大概有如 下几点:其一,具有视觉上和审美感受上的高标准要求。这就要 求作者的视觉感受力和基本审美能力都是突出和敏锐的。感受力 较强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能更为准确地传达其感受。其二,作 品的完整性。作品的完整性并不指表面的形式,而是指其在视觉 感受上整体形象的完整。语言完整的视觉艺术作品能更好地传达 出想要表现的内容。某种形式上有意追求的残缺并不在此范畴 内,只要是作者完整的感受和思维过程产生,其表现依然是完整 的。第三,艺术形象的生命力。好的艺术品所以能流传,亦是因 但,他的成就主要在于他作品的独特性与开创性。在他的画面 里,常可以看到平面化和扭曲了的人,脸,肢体以及各种符号。 这种抽象绘画形式与古典写实主义截然不同。可以说毕加索是一 位思维超前,远远走在时代之前的绘画大师,他探索出了新的画 面表现语言。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观想法与思维。线 条和色彩这两种最原始的视觉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再次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他对脸的处理方法是将现实中人的面孔平面 化,变成几何图形的拼凑,不注重人脸的基本形体、光影变化及 对称性,他将这些因素从他的画面中弱化甚至去掉。这种处理方 式便是意象思维在他的画面中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带给观 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者对他的画面风格印象深刻。毕加索 的绘画对后来许多著名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及创作风格有着较大的 影响。 中国的国画一直是以追求对意境的表达为最高境界,所以 对理解意象思维,中国人似乎有着天生的优势。国画以及书法中 强调的境界和形神,表现的也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国画 不单纯追求写实,更多追求的是写意。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总是 寥寥几笔的空寂画面,就与其僧人的身份的有绝大的关系。他以 非写实的自然景观,在保留其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上,体现了自己 的精神感受和审美情趣。他的画面中,笔墨和留自之间的位置关 系、面积大小做到了恰到好处,大面积的留白反而带来了更多的 想像空间,使画面意境更为深远。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 评画名句: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世。”说的就是意象在画面中的作用。 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雕塑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表现,例如天 龙寺的唐代力士泥塑,注重于外在所传达的视觉感觉,而并不注 重其真实结构和肌肉解剖关系,夸张的形体起伏和肌肉变化在视 觉上产生威严的气势。这些都是意象思维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体 现。书法大师怀素的狂草,没有刻意讲求单个文字的结构,而是 整篇当作一个整体,有张有弛,收放自如地挥洒出来,能令人感 受到草书之美、线条之美,和更深层的人文之美。 在诸多例子之中,我们能具体感受到一些意象思维在视觉艺 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所有的艺术品创作中,都需要意象思维的 参与。艺术品之所以能被称为“艺术”品,就是因为他永远部不 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艺术家们独到的审美以及思想境界的 体现,是基于现实基础之上的意象思维的体现。意象思维这种方 式在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是值得我们去 了解和肯定的。 参考书目: 1.《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滕守尧 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视觉文化》理查德豪厄尔斯(Richard Howells)著葛红兵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 陈文,女,1982年生,陕西成阳人,汉族,现任教于西安科技大 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