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组织及其管理
罗嘉玲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摘
文献标识码:A
广东·广州511300)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2-0120-02
较强组织管理功能的“官方团体”,它是高校学生工作链上的重要一环,承载了学生管理、活动组织等重要功能。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组织是凝聚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素质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繁荣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纵观当下高校学生组织,其功能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引导功能。
教育引导功能几乎是每一个学生组织都具备的功能。高校的学生组织是学校为实际教育需要或学生为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而组成的,通过组织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充分发挥自身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功能。[1]高校所肩负的任务是培养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是被摆在了第一位。各高校纷纷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下工夫,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实行多学科交叉教学,实现自由选择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质量。但是,正如俗话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深化教学意义,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学生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举办,实现了课本知识与课外见习的对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心理品质、文明行为的养成,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所以学生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2)协调沟通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并不仅仅只承担了学生的教育任务,而是作为一个社区的概念向学生提供住宿、生活等,这就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是层层机构设置阻碍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直接交流。而学生组织是处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间组织,它既向学校表达了学生的意愿、意见,也向学生传达了学校的精神。学生组织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生活动,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加大对学生组织的关注,有助于高校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学生
要学生组织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凝
聚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素质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学生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即加强学生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加强学生组织的文化构建,加大学生组织的经费投入,以此让学生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高。
关键词学生组织教育引导组织管理ment//LuoJialing
OnCollegeStudentOrganizationsandTheirManage原
AbstractAsanimportantcarrierforcollegestudentmanagementwork,thestudentorganizationisanimportanttooltounitestu-dents,cultivatetheirabilitiesandtraintheirqualities,aswellasanimportanttoolofcollegestudents'self-affirmation,self-im-provementandself-realization,andbesides,itplaysaroleofconnectingthecollegewithstudents.Thewriterholdsthatstu-dentorganizationscanbeeffectivelymanagedfromfouraspects,namely,enhancingthereformandinnovationofsystemsforstu-dentorganizations,strengtheningthemanagementandcultivationofstudentcadres,enhancingtheculturalconstructionofstudentorganizations,strengtheningthefundinvestmentforcollegestu-dentorganizations.Theaimistomaximizethefunctionsofstu-dentorganizations.
Keywordsstudentorganizations;educationandguidance;orga-nizationmanagement
组织,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是指人们为达到同一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诸如工会组织、党团组织、军事组织、企业等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高校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学生组织。现阶段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群众性团体,这类学生组织的基础在于学生共同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理想抱负等,组织结构松散,粘合度不强;一类是指高校按照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起来的具有
作者简介:罗嘉玲(1987—),女,广东广州人,201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音乐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1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总第322期2015年8月(上)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322
August2015(A)
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活动,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建设,有助于畅通信息渠道、开阔眼界视野、完善组织制度,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
3)能力培养功能。
学生来到大学里,不仅仅是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要学习培养适应“大社会”要求的各种能力,高校更像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中转站”。学会“求知”与学会“做人”同等重要,并且在更多时候后者更为迫切。[2]学生加入到学生组织,在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性、责任心和荣誉感,使自己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向他人展示自我的同时获得自我肯定。在学生组织历练过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他们处理较为复杂的日常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特别有助于他们实现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缩短了其步入社会之后的适应期。
可见,学生组织在高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组织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对于学生组织活动的参与度不够,往往会出现“开头热,后续冷”的现象,不能善始善终;一些学生组织结构松散,特别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社团,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凝聚力不强,团体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不能将学生有效组织、团结起来;一些学生组织活动内容不新不实,不接地气,点不深面不广,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实、生动的组织活动;还有一些学生组织的活动仅仅是在社团范围里开展,不能融入校园发展的大环境,不能与其他学生组织联合协调,格局不高,眼界不够,不利于扩大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那么如何对学生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学生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高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
1)加强学生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
邓小平同志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最根本,制度是决
[3]
定性因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励,也给混水摸鱼的学生干部敲响了警钟,每次考核都像是对学生干部队伍的一次洗涤。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同样适用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但是毕竟身份还是一名学生,很多想法、理念还是有欠考虑。而且学生干部的任期一般不长,更替频繁,所以对现任学生干部以及干部的储备人才加强教育,深化、系统地培训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岗位业务能力,帮助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正确的理念,引导正确的活动实践。
3)加强学生组织的文化构建。
正如所有的名企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一个道理,优秀的学生组织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文化,才能将学生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效益。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对组织中的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方面将组织成员团结起来,可以激励每个参与组织的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加大学生组织的经费投入。
目前各高校学生组织的活动费用主要还是从学校直接划拨,但是学生活动经费的多少又主要是以各二级学院的学生人数为依据,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人数较少的中小学院很多活动无法大规模开展,直接削弱了学生组织的各项功能。而且现在学生组织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宣传用品使用率低等问题。如果学校可以出资购买一批学生组织开展活动必须或者常用的设备设施,如晚会必备的灯光音响、舞台桌椅等,无偿供学生组织借用。这样避免了学生组织由于经费紧张无法开展活动或因忙于寻求社会赞助而使得活动沾染了过浓的商业色彩,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代校园文化环境下,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对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加强学生组织的文化构建,加大学生组织的经费投入,以此让学生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杨国良,于红超.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内涵重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2(1):24-26.
[2]孙德芬.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及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0):24.
[3]杨飞群,林德交.浅议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化管理与文化建设[J].浙江教学学院学报,2006,1(1):94-9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戴明来.学生管理制度先行———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问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6]倪炜,顾建雅,杜铮.高校学生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8(4):85-89.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制度才是良方,是本体,惟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制度是命脉,是学生组织生存发展的保证,也是学生干部行为的依据。应依照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公平性和约束性五大原则改革学生组织的制度,从机构设置、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5]例如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机构设置在学生组织中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公共关系部等新型部门,以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6]
2)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
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科学引导、倡导正确理念、给予必要支持和开展工作创新。高校对于学生干部队伍要高度重视,及时指导,有效管理。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高校可以采用公开招聘、班级推优、个人推荐及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办法,选出真正有能力的、肯为学生干实事的、有思想肯负责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学生干部的队伍中来。此外,对现任学生干部进行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绩效考核,奖惩分明。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干部的鼓舞和激
编辑李前锋
12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