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账填写要求
一、填表说明
1. 序号:对于已下发的台账点,序号和顺序一定要保持不变。如果各省在卫星中心下发台账基础上,有新增加的台账,在序号中填写“新增”二字。
2. 保护区名称:填入保护区名称。国家级和省级的按照保护区名称按照保护区名录进行填写。
3. 保护区级别:填写实地核查的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
4. 名称:填写核查点位的人类活动/设施的具体名称。如:美丽水电站、邢恩六砂站等。
5. 所在功能区:核查点位所属功能区。根据实际情况选填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或保护区外;若不掌握功能区矢量数据,则根据保护区边界,填写保护区内或保护区外。
6. 问题类型:填写核查点位的人类活动类型,包括工矿用地、采石场、水电设施、旅游设施、交通设施、养殖场、道路、农业用地、居民点、能源设施、其它人工设施。若点位不属于人类活动的,则填写为非人类活动,备注填写非人类活动类型。
7. 经纬度: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人类活动图斑或线性人类活动经纬度,按照“××°××′××″E, ××°××′××″N”填写。
8. 占地面积:填写人类活动的占地面积,单位为公顷,数值保留2位小数;若面积小于1,且小数点后前2位都为0,则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个不为0的数。若为道路,则填写长度,单位为米,数值保留2位小数。
9. 建设单位:填写建设单位名称。
10. 整改时间:填写整改完成的时间,按照“××××年×月”进行填写。如:2018年1月。
11. 建设时间: 开工建设时间,以“××××年××月”的形式填写,如:2018年1月。若建设时间不详,则写“不详”。
12. 问题描述:填写问题具体情况,包括设施状态、运营情况、生态破坏情况等。
13. 整改措施:针对人类活动点位所提出的整改措施,若无整改措施,则填写“无”。
14. 整改进展:填写未整改、整改中、整改完成、无需整改。无需整改需在备注栏说明无需整改的原因。
15. 是否违法违规:若人类活动为违法违规的,填写“是”;否则填写“否”。
16. 是否处罚:若已处罚,填写“是”;未处罚,则填写“否”。 17. 处罚形式:若“是否处罚”栏填写“是”,则该栏填写处罚形式,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停产、关闭等。若“是否
处罚”栏填写“否”,则该栏填写“无”。
18. 罚款(万元):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金额,以“万元”为单位,数值保留2位小数;若未罚款,该栏填写“0”。
19. 拆除建筑面积:拆除违法违规建筑的面积,以“公顷”为单位,数值保留2位小数;若面积小数点后前2位都为0,则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个不为0的数。后面加“若未拆除,则填写0.”
20. 是否销号:依照各地方销号制度,填写该违法违规点位的销号情况,如:已销号则填“是”,否则填“否”,无需整改的填写“是”。
21. 备注:填写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台账来源为其他,该备注栏填写具体来源;无需整改需在备注栏说明无需整改的原因等。
二、前期台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台账填写不规范。如:必填内容为空;经纬度度分秒格式填写很乱,有的秒用的单引号,有的用东、北表示;所在功能区、问题类型、整改进展未按要求填写;面积内容填写单位不统一;销号情况填写内容不明。
2. 台账错填。如:遥感监测发现为工矿用地,实地核查为居民点,实际应该以实地核查为准,填写居民点。
3. 台账漏建、漏填。有些保护区没有把所有问题纳入台账,比如历次遥感监测发现的开发建设活动。
4. 很多前后矛盾,不一致,如类型是居民点,但文字描
述是农田;有些整改措施是完成,但根据描述确定是未完成。
5. 市里对台账的整改进展,是否整改,整改措施等严格把关,确保准确没有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