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测量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 A.

木块长度:1.4𝑐𝑚 B.

液体体积:44𝑚𝐿 C.

被测物体质量:28.4𝑔 D.

温度计示数:53.5∘𝐶

2.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沈括–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奥斯特–发现地理两极和地磁场两极不重合 C.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强值 D.安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𝐴、𝐵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𝐵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𝐴物体作变速运动

C.𝑣𝐴>𝑣𝐵

D.𝐵物体运动1.5𝑠通过的距离是3𝑚

4. 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在云中穿行”,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静止的

B.足球场上,运动员将飞过来的足球用头顶回去,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C.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滚动轴承里加润滑剂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 以下有关杠杆的应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开啤酒瓶盖的起子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剪铁皮的剪刀 D.用撬棒撬石头

6. 阅读下列材料:①扩散现象实质是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②内燃机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气体使气体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④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 A.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①②正确 D.①②③④正确

7. 下列说法,描述正确的是( )

A.验电器验证物体带电时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上了异种电荷 B.发生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C.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一致

D.为了确保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不靠近低压带电体

8.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𝑆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𝑅的滑片𝑃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增大 B.电流表示数减小 C.电压表示数不变

D.𝑅1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不变

9. 边长为10𝑐𝑚,密度为0.6×103𝑘𝑔/𝑚3的一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𝑔取10𝑁/𝑘𝑔)( ) A.450𝑃𝑎 B.550𝑃𝑎 C.600𝑃𝑎 D.700𝑃𝑎 六、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汪峰在2017年的上海演唱会上放声歌唱,深受广大歌迷的欢迎,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1. 未来几年里,我国将在太空建一个独立开放的空间站,建成后,宇航员利用________作为载体跟地面指挥中心进行联系。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堆可控________释放核能来获取电能的(填“裂变”或“聚变”)。

12. 夏天,当你漫步在锦江河畔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河里一幅幅美丽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九、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1. 完成下列实验: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𝐴和𝐵.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𝐴,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有时也会看见一群群“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3. 著名的北盘江大桥在修建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起重机将一个重为3×103𝑁的建筑材料从地面匀速提升到桥面,在此过程中,吊绳对重物的拉力为________𝑁,方向是________。

14. 完全燃烧0.35𝑘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𝐽,假设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能使________𝑘𝑔水的温度升高50

𝐶.(𝑐水=4.2×103

𝐽/(𝑘𝑔⋅

𝐶),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𝐽/𝑘𝑔)

15. 有两个电阻:𝑅1=6𝛺,𝑅2=8𝛺,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之比

𝑊1:𝑊2=________;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𝑄1:𝑄2=________。

16. 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大飞机–“胖妞”,演习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并不断向地面投送物资,其动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小磁针的________端是北极(填“𝑎”或“𝑏”)。

17. 小红同学用50𝑁的力拉着一个重为80𝑁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分钟内使物体移动60𝑚的距离,物体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𝑚/𝑠,此过程中小红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𝑊。 七、简答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8. 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为什么?

(2)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八、作图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9.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请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木块𝑎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20. 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①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

②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

22. 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𝑁的拉力将重为30𝑁的物体匀速提升30𝑐𝑚。求:①此滑轮组是由( )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𝑎.动滑轮重力、𝑏.绳子绕法、𝑐.摩擦力、𝑑.定滑轮重力、𝑒.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 )。 A.𝑎𝑐𝑑𝑒 B.𝑏𝑐𝑒 C.𝑎𝑐𝑒 D.𝑎𝑏𝑐𝑑𝑒

23. 小宇在测电阻𝑅𝑥阻值的实验中,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图乙是未连接完整的实物图。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应向________(填“𝑎”或“𝑏”)端移动。

(3)将滑片𝑃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分别读出两表的示数为𝑈和𝐼,写出𝑅𝑥的数学表达式:𝑅𝑥=________。

(4)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

(5)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测量𝑅𝑥的________。

十、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40小题9分,41小题12分,共21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4. 体积为100𝑐𝑚3的一个形状不规则物块,重为1.6𝑁,放在密度为1.0×103𝑘𝑔/𝑚3的水中(𝑔取10𝑁/𝑘𝑔)。求:

(1)通过计算说明物块下沉的原因?

(2)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容器中的水深15𝑐𝑚,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3)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多大?

25. 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9𝑉不变,灯泡𝐿的额定功率为3𝑊,额定电压

为6𝑉,电阻𝑅1=20𝛺.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𝐴.(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求:

(1)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此时灯泡𝐿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2)只闭合𝑆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只闭合𝑆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𝑃移到最右端时,在60𝑠内电流做的总功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答案】 A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质量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 长度的测量 【解析】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所对刻线相平;

③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 由图知:

𝐴、刻度尺上1𝑐𝑚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𝑐𝑚=1𝑚𝑚,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物体左侧与3.0𝑐𝑚对齐,右侧与4.4𝑐𝑚对齐,估读为4.40𝑐𝑚,所以物体的长度为𝐿=4.40𝑐𝑚−3.0𝑐𝑚=1.40𝑐𝑚。此选项错误;

𝐵、在量筒上,10𝑐𝑚3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𝑐𝑚3,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𝑐𝑚3,液面最凹处与44𝑐𝑚3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44𝑐𝑚3=44𝑚𝑙。此选项正确;

𝐶、在天平的标尺上,1𝑔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𝑔,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𝑔;被测物体的质量为𝑚=20𝑔+5𝑔+3.4𝑔=28.4𝑔。此选项正确;

𝐷、温度计上10∘𝐶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𝐶,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𝐶;“60”在“5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𝐶,为53.5∘𝐶.此选项正确。 2.

【答案】 C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电磁感应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𝐴、沈括最早发现了磁偏角,故𝐴错误;

𝐵、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𝐵错误; 𝐶、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故𝐶正确; 𝐷、安培最早发现了安培定则,故𝐷错误。 3.

【答案】 B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

𝐴、乙图是𝐵物体的𝑠−𝑡图象,由图象可知,𝐵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𝐴正确;

𝐵、甲图是𝐴物体的𝑣−𝑡图象,由图象可知,𝐴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𝐵错误;

𝐶、由图象可知,𝐴物体的速度𝑣𝐴=3𝑚/𝑠,𝐵物体的速度𝑣𝐵=𝑡=

𝑠

4𝑚2𝑠

=2𝑚/𝑠,所以𝑣𝐴>𝑣𝐵,故𝐶正确;

𝐷、𝐵物体运动1.5𝑠通过的距离为𝑠𝐵=𝑣𝐵𝑡𝐵=2𝑚/𝑠×1.5𝑠=3𝑚,故𝐷正确。 4.

【答案】 C

【考点】 惯性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力的作用效果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4)减小摩擦的方法: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虑,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力。 【解答】

解:𝐴.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故𝐴错误;

𝐵.足球场上,运动员将飞过来的足球用头顶回去,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𝐵错误; 𝐶.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𝐶正确;

𝐷.滚动轴承里加润滑剂是为了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𝐷错误. 故选𝐶. 5.

【答案】 B

【考点】

杠杆的分类 【解析】

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𝐴、起瓶盖的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𝐵、夹砝码的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𝐶、剪铁皮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𝐷、撬石头的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6.

【答案】 A

【考点】 热机的效率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扩散现象 【解析】

(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的。

(2)热机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4)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解答】

①分子的运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是通过扩散现象来反映的。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正确;

②内燃机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

③压缩气体使气体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改变物体内能,故正确; ④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正确。 ①③④正确; 7.

【答案】 B

【考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电流的方向 安全用电原则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解析】

①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二: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③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中能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④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不靠近低压带电体 【解答】

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验证物体带电时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故𝐴错误; 𝐵、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不经用电器,所以干路电流非常大,引起空气开关“跳闸”;造成家庭电路中

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𝐵正确;

𝐶、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金属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𝐶错误; 𝐷、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𝐷错误。 8.

【答案】 D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闭合开关𝑆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𝑅的滑片𝑃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𝐼=𝑈

𝑅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𝐵错误;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𝑈=𝐼𝑅可知,定值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𝐴𝐶错误;根据𝑅=𝑈𝐼可知,𝑅1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即为定值电阻𝑅1的阻值,则该比值不变,故𝐷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

(1)已知正方体的质量,根据公式𝐺=𝑚𝑔求出正方体物块的重;

(2)此时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块的重力,求出受力面积𝑆,再利用𝑝=𝐹

𝑆即可求出正方体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 【解答】

(1)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10𝑐𝑚,则体积𝑉=(10𝑐𝑚)3=1000𝑐𝑚3=0.001𝑚3; 由𝜌=𝑚

𝑉可得,正方体实心物块质量:

𝑚=𝜌𝑉=0.6×103𝑘𝑔/𝑚3×0.001𝑚3=0.6𝑘𝑔, 正方体物块的重:

𝐺=𝑚𝑔=0.6𝑘𝑔×10𝑁/𝑘𝑔=6𝑁;

(2)正方体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𝐹=𝐺=6𝑁, 正方体物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𝑆=(0.1𝑚)2=0.01𝑚2, 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𝑝=𝐹

𝑆=6𝑁

0.01𝑚2=600𝑃𝑎。

故选:𝐶。

六、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

【答案】

真空,音调,传播过程中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调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男高音,指的是声音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

【答案】 电磁波,裂变 【考点】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波的传播 核裂变 【解析】

(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的传播; (2)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 【解答】

(1)宇航员利用电磁波作为载体跟地面指挥中心进行联系; (2)目前人类已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 故答案为:电磁波;裂变。 12.

【答案】 反射,折射 【考点】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河边景物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解答】

看到河里一幅幅美丽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比真实位置要浅的鱼的虚像; 13.

【答案】

3×103,竖直向上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

重物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由题意可知,建筑材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吊绳对重物的拉力:𝐹=𝐺=3×103𝑁;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14.

【答案】 4.2×106,20 【考点】 热量的计算 燃料的热值 【解析】

(1)已知干木柴的热值和质量,根据𝑄=𝑚𝑞求出完全燃烧0.7𝑘𝑔的干木柴能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和干木柴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𝑄吸=𝑐𝑚△𝑡的变形式求出水的质量。 【解答】

(1)干木柴放出的热量:

𝑄放=𝑚木柴𝑞=0.35𝑘𝑔×1.2×107𝐽/𝑘𝑔=4.2×106𝐽,

(2)假设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𝑄吸=𝑄放=4.2×106

𝐽,

由𝑄吸=𝑐𝑚△𝑡可得,水的质量: 𝑚𝑄吸

4.2×106𝐽

水=𝑐△𝑡=4.2×103𝐽/(𝑘𝑔∗

∘𝐶)×50

∘𝐶

=20𝑘𝑔。

故答案为:4.2×106;20。 15.

【答案】 3:4,4:3 【考点】 电功的计算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①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同,已知两只电阻阻值,利用公式𝑊=𝐼2𝑅𝑡比较相同时间消耗的电能;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同,已知两只电阻阻值,利用公式𝑄=𝑈2𝑅

⋅𝑡比较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

【解答】

①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因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同, 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之比:

𝑊1:𝑊2=𝐼2𝑅1𝑡:𝐼2𝑅2𝑡=𝑅1:𝑅2=6𝛺:8𝛺=3:4;

②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同, 所以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 𝑄1:𝑄2=

𝑈2𝑈2

𝑅1

⋅𝑡:𝑅𝑡=𝑅28𝛺4

𝑅=6𝛺=3。

2

1

16.

【答案】 减小,𝑏 【考点】 安培定则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运用磁极间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磁极。 【解答】

(1)飞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往地面投放物资,飞行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速度不变,所以动能减小;

(2)由图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右端,即电磁铁的右端是北极,左端是南极;根据异名磁极相吸引知,小磁针的𝑏端是北极。故答案为:减小;𝑏。 17.

【答案】 1,50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功率的计算 【解析】

(1)知道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𝑣=𝑠

𝑡求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根据𝑃=

𝑊𝑡

=

𝐹𝑠𝑡

=𝐹𝑣求出此过程中小红拉力的功率。

【解答】

物体运动的时间𝑡=1min=60𝑠, 则物体的运动速度:𝑣=𝑠

60𝑚𝑡=60𝑠

=1𝑚/𝑠。

此过程中小红拉力的功率: 𝑃=

𝑊𝑡

=

𝐹𝑠𝑡

=𝐹𝑣=50𝑁×1𝑚/𝑠=50𝑊。

七、简答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8.

【答案】

液体吸收热量能够汽化,所以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是因为一部分水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

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云层中急剧降温,直接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了雪花。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

液体吸收热量能够汽化,所以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是因为一部分水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

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云层中急剧降温,直接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了雪花。 八、作图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9.

【答案】

【考点】 力的示意图 【解析】

先分析物体𝑎静止在水面时受力情况,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 【解答】

因为物体𝑎静止在水面,所以物体𝑎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都画在重心处, 20.

【答案】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

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九、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1.

【答案】

较薄,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虚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②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而选择玻璃板还是镜子作为实验中的平面镜主要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的需要;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

①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②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③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22.

【答案】 C

【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

(1)根据作用在动滑轮上的条数确定几条绳子承担重物; (2)根据𝜂=

𝑊有用𝑊=

𝐺ℎ𝐺总

𝐹𝑠

=

𝑛𝐹

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

因为一个动滑轮提供两条绳子,而动滑轮中间的挂钩也提供一条,所以重物和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𝜂=

𝑊有用𝐺30𝑁

𝑊=

𝐺ℎ总

𝐹𝑠

=𝑛𝐹=3×20𝑁×100%=50%;

(2)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动滑轮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从而减小总功,根据𝜂=𝑊有用𝑊可知,可总

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𝑎有影响; 根据𝜂=

𝑊有用𝑊=

𝐺ℎ𝐺

𝐹𝑠

=𝑛𝐹可知,改变绳子绕法、减小定滑轮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不能提高滑轮组机

械效率,故𝑏、𝑑无影响;

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额外功减小,总功减小,有用功不变,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𝑐有影响; 根据𝜂=

𝑊有用𝑊=

𝐺ℎ可知,增大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𝑒有影响;

𝐹𝑠

=

𝐺𝑛𝐹

故选𝐶。 故答案为:(3)3;(4)50(5)𝐶。 23.

【答案】

由电路图知,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应串联在电路中,且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𝑎

𝑈𝐼 减小误差 电功率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

(1)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据此连接实物电路图。

(2)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应滑到最大值一端;

(3)由欧姆定律可得到𝑅𝑥的数学表达式; (4)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多次测量的目的;

(5)已知电压和电流,由𝑃=𝑈𝐼可得到电功率。 【解答】

由电路图知,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应串联在电路中,且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为了保护电路,由图知,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应滑到最大阻值的𝑎端; 电压表测𝑅𝑥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得:𝑅𝑥=𝑈

𝐼;

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测得𝑅𝑥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由𝑃=𝑈𝐼可计算出其电功率,所以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测量𝑅𝑥的电功率。 故答案为:(1)见上图;(2)𝑎;(3)𝑈

𝐼;(4)减小误差;(5)电功率。

十、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40小题9分,41小题12分,共21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4.

【答案】

计算表明,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有𝐹浮<𝐺,所以物块下沉;

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容器中的水深15𝑐𝑚,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是1.5×103𝑃𝑎; 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0.6𝑁。 【考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

(1)计算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 (2)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由𝑝=𝜌水𝑔ℎ水解题;

(3)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所受的力是平衡的,据此解题。 【解答】

物块的体积:𝑉=100𝑐𝑚3=1×10−4𝑚3, 假设物块浸没在水中,则物块所受的浮力:

𝐹浮=𝐺排=𝜌水𝑔𝑉排=1×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1×10−4𝑚3=1𝑁, 比较可知𝐹浮<𝐺,则物块在水中下沉; 容器中的水深15𝑐𝑚,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𝑝=𝜌水𝑔ℎ水=1.0×103 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15×10−2𝑚=1.5×103𝑃𝑎; 物块在容器底静止时,其受到的支持力:𝐹支=𝐺−𝐹浮=1.6𝑁−1𝑁=0.6𝑁;

又由于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𝐹压=𝐹支=0.6𝑁。 25.

【答案】

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此时灯泡𝐿的实际功率是1.08𝑊;

只闭合𝑆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6𝛺; 只闭合𝑆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𝑃移到最右端时,在60𝑠内电流做的总功是86.79𝐽。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功的计算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

(1)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公式𝑃=𝐼2𝑅𝐿求出实际功率;

(2)只闭合𝑆2,𝐿与𝑅2串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求出额定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公式𝐼=𝑈

𝑅求得电阻;

(3)只闭合𝑆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𝑃移到最右端时,𝑅1与𝑅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公式𝑊=𝑈𝐼𝑡,求得在60秒内电流做的总功。 【解答】

灯泡𝐿的额定功率为3𝑊,额定电压为6𝑉, 根据𝑃=

𝑈2𝑅

得小灯泡的电阻:

=

𝑈𝐿

2

𝑅额𝐿(6𝑉)2𝑃𝐿

==12𝛺,

3𝑊

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𝐿与𝑅2串联,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𝐴,

此时灯泡𝐿的实际功率:𝑃𝐿实=𝐼2𝑅𝐿=(0.3𝐴)2

×12𝛺=1.08𝑊;

只闭合𝑆2,𝐿与𝑅2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为𝑅2′, 𝑃𝐿

通过灯泡的电流:𝐼=额𝑈

𝐿=

3𝑊,

6𝑉

=0.5𝐴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𝑈2′=𝑈−𝑈𝐿=9𝑉−6𝑉=3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𝑅2′=

𝑈′2

𝐼

=

𝑈2

′3𝑉𝐼𝐿

=

0.5𝐴

=6𝛺;

只闭合𝑆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到中点时,灯泡𝐿与𝑅2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0.3𝐴, 电路的总电阻:𝑅9𝑉

总=

𝑈总𝐼

=0.3𝐴=30𝛺,

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1

2𝑅2=𝑅总−𝑅𝐿=30𝛺−12𝛺=18𝛺, 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𝑅2=36𝛺,

只闭合𝑆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𝑃移到最右端时,𝑅1和𝑅2串联。

此时电路中总电阻:

𝑅总′=𝑅1+𝑅2=20𝛺+36𝛺=56𝛺。 在60𝑠内电流做的总功: 2𝑊=

𝑈总𝑅′⋅𝑡=

(9𝑉)2总

56𝛺

×60𝑠=86.79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