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护岸工程
武丽娜
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水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河道建设理念,不仅有利干河道的整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也有益于地区整体形象的提高。护岸工程是河道整治工程的一部份,而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水运、工业和农业,护岸工程设计不仅要尊重河床演变规律,更要认真考虑各有关方面的要求和利益。工程设计之前要进行经济调查,充分体现综合治理的价值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关键词:河道;治理;护岸;工程;设计;技术;整治 中图分类号:TV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4-0023-01
1 前言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现状城市水利建设历经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四个阶段,而且逐步向景观水利发展。在目前城市开发浪潮中,河道护岸仍以硬质直立墙占据主导地位。硬质直立墙基本以人工(浆)砌石、钢筋砼结构,它们隔绝了河道与土壤之间的水土交换,对生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甚至严重威胁着人们赖以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己重视研究生态型护岸技术,并已提出了多种生态型护岸结构形式,实践运用正逐渐增多, 就已实施的一些河道工程来看,主要采用生态护岸材质如;金属格网挡墙、自嵌式干垒挡墙,解决以往硬质直立墙水土不交换的问题;或者采用斜坡式护岸断面采用透水型护坡材质如:金属格网护垫、植生毯、砼格梗,联锁式护坡块、以及草皮护坡等。或者引入景观造景概念,营造出湿地、岸坡园林式绿化等设计。
2 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发展趋势
由于对生态护岸系统框架的理解没有统一的认识,造成了目前人们对生态护岸认识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什么是生态护岸,什么样的河坡系统才具有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安全性,生态护岸应如何设计、施工和管理,才能保持其生态健康等问题的理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为了能更垒面地认识生态护岸,更充分地发挥生态护岸的功能,从而保障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今后生态护岸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生态护岸新材料的研究
由于现有的生态型护岸技术大多数技术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其生态材料指标等也直接参考国外,必然存在许多弊端。如:护岸成本太高,难于大范围推广;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护岸效果不明显等。因此,新材料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生态护岸研究的一个重点。
2.2 生态护岸服务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
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交界处的护岸生态系统,兼有单纯的生态内涵和水利特性的内涵,因而其服务功能应包括行洪排涝功能、生态支持功能和文化美学功能。
2.3 生态护岸设计的研究
生态护岸的设计,应包括护岸材料、护岸植物、坡比以及护岸结构形式的选择等。直观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护岸材料、护岸植物、坡比以及护岸结构形式等,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对护岸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影响,对邻近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而总结出生态护岸设计的原则和标准,为生态护岸的设计提供依据。
2.4 生态护岸综合评价标准的研究
正是由于关于生态护岸定量化和效应的研究很少,这就给生态护岸的建设、保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也造成了目前对生态护岸理解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方法)和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对生态护岸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提出合理而全面的生态护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可操作的生态护岸综合评价模型,为生态护岸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评价标准、施工标准,从而实现对生态护岸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3 结束语
生态护岸是一项极具生命力的坡岸生态修复技术。它利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结构的主体元素构筑坡岸,在植物群落建群和生长的过程中加固和稳定坡岸,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坡岸生态修复,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清君;马自学 基于辽宁西部山区中小河道治理浅析 2010(06)
[2]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 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 2006
2015年14期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