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230分,每题5分)
1. 朊病毒是以蛋白质为主并含有微量核酸的分子病原体。( ) 答案:错误
解析: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
2. 细菌产生酒精,只有通过ED途径才能达到。( ) 答案:错误
解析:ED途径是只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细菌可以产生酒精的途径有多种,如异形乳酸发酵也可以产生酒精。
3. 迄今为止利用细胞壁的成分作为鉴定主要指标的微生物是酵母菌类。( ) 答案:错误
解析:迄今为止利用细胞壁的成分作为鉴定主要指标的微生物是细菌。
4. T细胞可分为若干亚群,其中TS可引发超敏反应。( ) 答案:错误
解析:迟发型超敏T细胞(TDTH)可引发迟发性超敏反应。
5. 沙眼衣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生物。( )[华东理工大学2017研]
答案:错误
解析:沙眼衣原体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6. 凡能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必然存在着乙醛酸循环。( ) 答案:正确
解析: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存在乙醛酸循环。 7. 可采用高压灭菌对抗体进行灭菌。( ) 答案:错误
解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遇高温容易变性。
8. 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平板涂布法测定的细菌数少。( ) 答案:错误
解析:显微镜直接计数所得为全部细胞的数量,平板涂布法所得为活细胞数量,故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平板涂布法测定的细菌数多。
9. 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机制,都属于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一类。( ) 答案:正确
解析: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是因为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了竞争性抑制。
10. 质粒是独立存在于许多微生物细胞内的核外DNA分子。( ) 答案:正确
解析:质粒是指在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
11. 支原体与L型细菌极其相似,但后者具有恢复形成细胞壁的能力。( ) 答案:正确 解析:
12. 嗜热微生物耐热,是由于其DNA中G+C含量高。( ) 答案:正确
解析:嗜热微生物是指最适宜生长温度在45℃以上的微生物。由于遗传物质DNA在高温情况下会解链,不利于个体的存活,而G+C高的DNA解链温度高,这种微生物可以在高温下存活。
13. 稀释测数用的无菌水通常是由自来水灭菌而成。( )
答案:正确
解析:自来水灭菌后的无菌水可用于稀释测数用。
14. 以裂解方式释放的噬菌体的一些晚期基因产物能使细胞膜失去稳定,并以不同的方式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网状结构。( ) 答案:正确 解析:
15. 真菌的菌丝都是由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经延伸而成。( ) 答案:错误
解析:菌丝均由孢子萌发成芽管,再由芽管生长成丝状或管状的菌体。分生孢子仅为多数子囊菌亚门和全部半知菌亚门霉菌的无性繁殖方式。 16.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 答案:正确
解析: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17. 接合转移是将双链DNA分子通过性菌毛接触转移。( )[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错误
解析:接合转移是将单链DNA分子通过性菌毛接触转移。
18. 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碳源谱是把所有微生物当作一整体时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而不是针对某个别微生物种。
19. 酵母菌的DNA也是与4种主要的组蛋白(H2A、H2B、H3和H4)结合构成染色质的14bp核小体核心DNA;染色体DNA上有着丝粒和端粒,也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没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 ) 答案:错误
解析:酵母菌DNA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 20. 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2左右。( ) 答案:错误
解析: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5~12,以琼脂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在1~2。 21. 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 ) 答案:正确
解析:EMP途径不需要氧气,可以产生一定量的ATP,因此该途径为厌氧细菌的主要功能途径。
22. TMV病毒是由约50ssRNA核心和约50蛋白质衣壳所组成。( )
答案:错误
解析:TMV病毒是由约5ssRNA核心和约95蛋白质衣壳所组成。 23. 根霉的菌丝相互交接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体,但整个菌丝体是一个单细胞。( )[宁波大学2014、2015研] 答案:正确
解析:根霉菌菌丝体白色、无隔膜,单细胞,气生性强,在培养基上交织成疏松的絮状菌落,生长迅速,可蔓延覆盖整个表面。
24. 在促进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对被运输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 ) 答案:错误
解析: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包括经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和经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介质的易化扩散具有高度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但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钠通道除主要对Na+通透外,对NH4+也通透,甚至于对K+也稍有通透。
25. G-细菌的外膜,实为其细胞壁的外壁层。( ) 答案:正确
解析:G-细菌的细胞壁组分较为复杂,可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其外壁层又称外膜。
26. 酵母菌的菌落颜色较单调,多以乳白色和矿烛色为主。( )
答案:正确
解析: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27. 病原菌感染其宿主后,有时可与宿主长期共存而不使发生传染病,但此宿主却成了危险的传染源。( ) 答案:正确
解析:若寄生物在宿主体内长期维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则不致发生传染病,但宿主此时成为传染病的传染源。
28. 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 答案:正确 解析:
29. 发酵和呼吸都需要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 )[沈阳农业大学2014研] 答案:错误
解析:发酵的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有氧呼吸的电子受体为分子氧;无氧呼吸的电子受体为无机氧化物。
30. 当细胞被培养在黑暗处时,光复活酶可以利用ATP作为能量,当被培养在光照下,该酶又可以利用可见光的能量,最终修复DNA分子上的二聚体。( )[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错误
解析:光复活酶只有在可见光存在时才能有活性。
31. 细菌的鞭毛与真菌的鞭毛在结构上差别很大,但两者在运动方式上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真核生物细胞鞭毛呈“9+2”型,与原核生物的鞭毛结构相差很大。真核生物的鞭毛以拍打的方式游动,原核生物的鞭毛进行旋转式运动。
32. 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 答案:错误
解析: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而反硝化作用是酸盐中的氮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还原为氮气的过程。二者并不互为逆反应。
33. 有一类称作“假酵母”的酵母菌,是因为它们可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 答案:错误
解析: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称为“真酵母”。
34.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G1期。(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错误
解析:不管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分裂都包括G1、S、G2、M期。
35. 同一种真菌,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其细胞壁的成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 答案:正确
解析:真菌细胞壁成分复杂,且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成分会有明显不同。
36. 捕虫菌目的真菌会分化出菌环或菌网等营养菌丝以捕食线虫等小动物。( ) 答案:正确
解析:捕虫菌在长期进化中会由菌丝形成菌环、菌网特化结构,用以捕捉小型原生动物或无脊椎动物,捕获物死后,菌丝伸入体内吸收营养。
37. 无鞭毛细菌的菌落大而扁平、形态不规则并且边缘多缺刻,有鞭毛的细菌则形成较小、较厚及边缘极其圆整的菌落。(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错误
解析:有鞭毛细菌的菌落大而扁平、形态不规则并且边缘多缺刻,无鞭毛的细菌则形成较小、较厚及边缘极其圆整的菌落。 38.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上是不含蛋白质的。( ) 答案:错误
解析: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上可以不含蛋白质,也可以含有少量蛋白质;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39. 因支原体的细胞大小接近病毒,故具有滤过性。( ) 答案:错误
解析:支原体的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衣原体则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二者均能通过细菌滤器。
40. 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局中,其决定因素都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 答案:错误
解析: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包括病原体、宿主免疫力和环境因素,不单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41. 物镜的焦深和数值孔径及放大率成反比,即数值孔径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故调节油镜比低倍镜要更加仔细,否则容易找不到物像。(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正确
解析:显微镜物镜的五个基本参数是:数值孔径、工作距离、分辨率、焦深、齐焦距离。一般来说,数值孔径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焦深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反比。在使用油镜时应谨慎调节,防止物像不在视野。
42. 所有生物的目的基因的获得都可以从该种生物的DNA文库中直接进行筛选。( ) 答案:错误
解析:目的基因的获得可以通过构建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来筛选目的基因片段,基因文库一般适用于原核微生物基因筛选,cDNA文库一般适用于真核生物基因筛选。
43. 酵母菌无性繁殖方式通常为裂殖,少数为芽殖。( ) 答案:错误
解析:酵母菌无性繁殖方式通常为芽殖,少数为裂殖。
44. 微生物在发酵罐内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培养基逐渐变酸而妨碍其代谢产物累积的现象,这时最好的措施就是不断地从外界加入NaOH或Na2CO3溶液去中和它。( ) 答案:错误
解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发生不利于其继续生长的pH变化,一般可采取两类方法作外源调节:①治标方法,过酸时可加入NaOH或Na2CO3等调节;过碱时,可加入HCl或H2SO4等调节;②治本
方法,过酸时可通过加适当氮源或提高通气量调节,过碱时可通过加适当碳或降低通气量调节。
45. 在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一般只要提供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即可。( ) 答案:正确
解析:微生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有C、H、O、N、P、S、K、Mg等,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K2HPO4和MgSO4两种试剂是为了补充K、P、Mg、S,另外的几种大量元素一般是从碳源和氮源中获取。 46. 胃蛋白酶可把IgG水解,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 ) 答案:错误
解析:木瓜蛋白酶可把IgG水解,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
2、单选题(38分,每题1分)
1. 实验中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 A. 选择培养基 B. 加富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D. 基础培养基 答案:C
解析:淀粉水解培养基可以用于鉴别淀粉酶产生菌。
2. 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核酸 B. 糖类 C. 细胞壁 D. 酶类 答案:A
解析:紫外线使N分子中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N复制与转录等功能,从而杀死微生物。
3. 根据我国人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良好的饮用水每毫升其细菌总数不能超过( )。[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A. 1个 B. 1000个 C. 10个 D. 100个 答案:D
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有4个,包括: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其中要求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FUmL。
4. 细菌鉴定中的甲基红试验是根据( )的特性而定的。
A. 混合酸发酵 B. 丙酸发酵 C. 乳酸发酵 D. 丁酸发酵 答案:A
解析:细菌鉴定中的甲基红试验是根据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这个原理而定的。
5.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A. 化能无机自养 B. 化能有机异养 C. 光能有机异养 D. 光能无机自养 答案:D
解析:蓝细菌也就是蓝藻,也属于藻类,均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6.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A. 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B. 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C. 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D. 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答案:B
解析:稀释倒平板法的主要缺点是:热敏感菌易被烫死、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一般该方法都可以使生长的菌落较均匀分布。
7. 经革兰染色后呈现蓝紫色的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衣原体 C. 大肠杆菌 D. 立克次氏体 答案:A
解析:经革兰染色后,阴性菌呈现红色,阳性菌呈现蓝紫色。大肠杆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8. 能利用氢通过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固定CO2的严格厌氧菌,有( )。[南开大学2012研]
A. 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乙酸菌 B. 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和梭菌 C. 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拟杆菌 D. 产甲烷菌、拟杆菌和梭菌
答案:A
解析:厌氧乙酰辅酶途径又称活性乙酸途径。是一些能利用氢但缺乏alvin循环的严格厌氧菌(产甲烷菌、硫酸盐细菌和产乙酸菌等)用于O2固定的途径。主要反应过程为:O2→甲基水平→乙酰水平→乙酰辅酶→丙酮酸→细胞物质。
9. 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的目的是( )。 A. 有利于除去代谢废物 B. 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 C. 增加氧气
D. 增加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数目 答案:B
解析:固体培养基内部的氧气含量低,可为厌氧微生物提供低氧环境。 10. TMV的核酸是一种( )。 A. ssD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答案: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杆状植物病毒,具有螺旋对称的蛋白质衣壳和线状、单链RN核心。
11. 微生物不立即繁殖,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这个时期叫(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A. 指数期 B. 衰亡期 C. 稳定期 D. 延滞期 答案:D
解析:项,对数期微生物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项,稳定生长期的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项,衰亡期微生物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 12. 细菌的鞭毛是(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 B. 细菌的繁殖器官 C. 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 D. 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 答案:A
解析:鞭毛是细菌最重要的运动器官,除此之外,纤毛也是微生物的一种运动器官。
13. 有一种细菌必须用CaCl2处理它的球状体才能进行转化作用,这种细菌就是( )。 A. 肺炎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 枯草芽孢杆菌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必须用al2处理它的球状体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后才能进行转化作用。
14. 一类可充分发挥秸秆等生物物质中蕴藏的饲料、燃料和肥料潜能的方法是( )。 A. 燃烧发电 B. 堆肥利用 C. 沼气发酵 D. 填埋肥田 答案:C
解析:沼气发酵可把有机物中大量的化学能释放利用,发酵后的残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15. 衣原体的哪种形式具有传染性?( ) A. 原体 B. 包涵体 C. 核糖体 D. 始体
答案:A
解析: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其中原体具有感染性,而始体无感染性,但能以二分裂的方式反复繁殖。
16. 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 A. 核蛋白 B. 脂多糖 C. 脂蛋白 D. 磷壁酸 答案:D
解析:G+细菌和G一细菌的细胞壁均含有脂多糖和类脂质,但磷壁酸为G+细菌所特有,蛋白质为G一细菌所特有。 17. 下列不属于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特点是( )。 A. 还原力来自无机物 B. 电子传递属于循环方式 C. 产能和产还原力同时进行 D. 不产生氧 答案:C
解析:循环光合磷酸化通过电子传递进行循环,不产生氢,其还原力来自无机物,该循环中产能和产还原力不同时进行。
18.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是(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沈阳农业大学2014研] A. 酵母 B. 放线菌 C. 细菌 D. 霉菌 答案:A
解析:酵母菌细胞壁外层主要为甘露聚糖,内层主要为葡聚糖。 19. 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 A. 稀释平板法 B. 稀释培养法 C. 滤膜培养法 D. 平板划线法 答案:C
解析:计算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时,可以先将空气通过吸附剂(如灭菌的生理盐水),由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可以将通过空气的吸附剂用滤膜过滤,然后置于培养基上培养。
20. 机体初次免疫应答通常滴度低,且抗体多为( )。[厦门大学2008研] A. IgA B. IgM
C. IgE D. IgG 答案:B
解析:机体初次免疫应答通常滴度低且抗体多为IgM。
21. 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是( )。 A. TH B. TC C. TD D. TS 答案:B
解析:细胞毒T细胞(T)又称杀伤性T细胞,在细胞介导免疫中发挥作用。T能溶解肿瘤细胞、移植细胞等带T抗原的靶细胞。 22. 哪一项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 A. 菌毛 B. 芽孢 C. 中介体 D. 荚膜 答案:C
解析: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由于化学固定而引起的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不是细胞的固有结构。 2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是( )。 A. 有完整细胞器 B. 有核膜核仁 C. 无核膜核仁 D. 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原核微生物有明显的核区,但无核膜、核仁,且其没有完整的细胞器,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都需在质膜上进行。
24. 蓝细菌的主要抗氧保护机制为( )。[厦门大学2008研] A. 产生异形胞 B. 产生豆血红蛋白 C. 呼吸保护 D. 构象保护 答案:A
解析:蓝细菌保护固氮酶免受氧损伤的独特机制主要是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
25. 适用于作为厌氧环境指示剂的试剂是( )。 A. 美蓝
B. 刃天青 C. 天青 D. 孔雀绿 答案:B
解析:刃天青可作为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在缺氧环境下由粉红变为无色。
26.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 )。 A. 抗毒素 B. 细菌素 C. 抗生素 D. 类毒素 答案:A
解析:抗毒素是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或能中和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预防疾病。抗毒素可用于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
27. 对动物进行免疫时,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 A. 3~5周 B. 2~4周 C. 5~6天
D. 2~3天 答案:B
解析:动物免疫实验中,免疫周期随抗原和免疫方法的不同以及是否使用佐剂而变化。单次注射抗体产生缓慢,效价低,维持时间短,但抗体特异性高;多次注射无以上缺点,但抗体特异性有所降低,一般以3~4次较合适。注射间隔时间一般以1~2周为宜。间隔时间短,起不到再次免疫的作用;太长,则免疫过程延长,从而影响血清的特异性,如无佐剂时间隔2~4d,加用佐剂时可间隔10~30d。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多为2~4周,此后,每次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为2~3周。
28. 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繁殖?( ) A. 出芽繁殖 B. 芽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孢囊孢子 答案:C
解析:链霉菌的孢子丝上会生长分生孢子,分子孢子在适宜的条件即可萌发长成新个体。
29. 指出正确的回答,鞭毛菌亚门的真菌( )。 A. 是由有隔菌丝组成 B. 可产生分生孢子
C. 主要是陆生真菌 D. 可以产生游动孢子 答案:D
解析:游动孢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具一根或两根鞭毛,能够游动。产生游动孢子的真菌多为鞭毛菌亚门的水生真菌。 30. 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A. 单股DNA B. 单股负链RNA C. 双股RNA D. 双股DNA 答案:B
解析:流感病毒的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其核心包含了贮存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需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其与核蛋白相结合,缠绕成核糖核蛋白体。
31. 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 )。 A. 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抑制蛋白质合成 C. 抑制DNA合成 D. 抑制RNA合成
答案:B
解析:四环素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32. 在下列四种菌种保藏法中,以( )的效果为最好。 A. 液氮保藏法 B. 砂土保藏法 C. 石蜡油封藏法 D. 冷冻干燥保藏法 答案:A
解析:液氮保藏法(-196℃)是保藏菌株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比石蜡油封藏法、砂土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的效果都更好。 33. 腺病毒是一种典型的二十面体病毒,它含有( )称作六邻体的衣壳粒。 A. 252个 B. 240个 C. 20个 D. 12个 答案:B
解析:腺病毒是一种呈二十面体对称的N病毒,其衣壳由252个衣壳粒构成,其中包括12个五邻体和240个六邻体。
34. 绒毛烟斑驳病病毒中存在小分子的拟病毒,其核酸为( )。 A. ssDNA B. dsDNA C. ssRNA D. dsRNA 答案:C
解析:绒毛烟斑驳病毒是一种拟病毒,具有单链环状RN分子。 35. 腺病毒的核心是( )。 A. 线状dsDNA B. 环状dsDNA C. 环状ssDNA D. 线状ssDNA 答案:A
解析:腺病毒是一种球状动物病毒,具有二十面体对称衣壳和线状、双链N核心。
36. 关于芽孢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抵抗力很强,煮沸后,在短时间内不死 B. 芽孢的产生与种的特异性和环境条件无关
C. 一个菌细胞可产生一个或多个芽孢 D. 既是细胞休眠结构,又是繁殖方式 答案:A
解析:芽孢是某些细菌形成的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每个营养细胞内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芽孢无繁殖功能。芽孢具有极强的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等功能。
37. 在基因工程中( )较少使用。[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 A. 逆转录酶
B. 限制型核酸内切酶 C. 连接酶 D. 蛋白酶 答案:D
解析:三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连接酶和逆转录酶都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项,蛋白酶的作用是消化降解蛋白质,而基因工程主要是在核酸水平上的操作。
38. 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菌如( )。 A. 路德类酵母 B. 白假丝酵母 C. 酿酒酵母 D. 八孢裂殖酵母
答案:D
解析:酵母菌的生活史(或称生命周期)分为三种类型。①营养细胞既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可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在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细胞出芽进行无性繁殖,而在特定条件下才进行产子囊孢子的有性繁殖,如酿酒酵母。②营养细胞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并以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二倍体不能独立生活,故二倍体阶段很短,如八孢裂殖酵母。③营养细胞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并不断地出芽进行无性繁殖。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不能进行独立生活,如路德氏酵母。
3、名词解释题(115分,每题5分)
1. 系统发育树
答案:系统发育树是根据菌株的16S rDNA或18S rDNA序列与相关微生物种之间的同源性,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放置于系统发育树的适当分支位置,以显示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种问的亲缘关系的图形。 解析:空
2.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
答案: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鸟类的法氏囊。骨髓是成血干细胞(包括免疫祖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
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主要有扁桃体、阑尾和肠系膜淋巴结。 解析:空 3. 发酵罐
答案:发酵罐是指一种最常规的微生物液体培养装置。一般是指钢质圆形直立容器,其底和盖为扁球形,中央有旋转轴和搅拌叶,底部有无菌空气通入管和出料口。顶部由投料口、观察窗和排气口,外层有保温夹套和测温装置等。 解析:空
4. Virus & Viral receptor[武汉大学2012研]
答案:(1)Virus的中文名称是病毒,病毒是指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狭义的生物病毒是1种独特的传染因子,它是能够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来自主地复制自身的DNA或RNA、蛋白质等生命组成物质的微小生命体。而广义的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病毒粒子(virion),其中拟病毒和类病毒仅是1条简单的ssRNA链,virion是一种类似酶的蛋白分子。
(2)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介导病毒侵入并促进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组分,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大多数属于蛋白质。病毒受体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多分子复合物,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结合位点及靶细胞部位的有限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活性等。
解析:空
5. 温和性噬菌体[华南理工大学2009、2018研]
答案:温和性噬菌体是指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自身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并随宿主基因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解析:空
6. plate[武汉大学2016研]
答案:plate的中文名称是平皿,又称培养皿,是指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的一般为聚乙烯材料,分为一次性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也可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解析:空
7. infection[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infection的中文名称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在生物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破坏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并引起病理改变的过程,是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机体的过程。 解析:空
8. cellmeditate immunity[武汉大学2016研]
答案:cellmeditate immunity的中文名称是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CD4+或CD8+)借由释放淋巴因子而发挥免疫力的免疫。具体指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T细胞(又称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致敏T细胞(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 解析:空
9. 液态镶嵌模型
答案:液态镶嵌模型是指Singer和Nicolson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模型。其要点为:脂质分子排成双层,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蛋白质或联结于膜内表面,或嵌入或贯穿于脂双分子层;糖类联结于膜外表面,与去层蛋白质和脂质亲水端结合,构成糖蛋白或糖脂;膜两侧结构不对称,各种成分不对称;膜脂和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空
10. 底物水平磷酸化[华南理工大学2018研]
答案: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代谢物在被氧化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高能键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等高能分子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光合磷酸化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ATP生成过程。
解析:空
11. 半合成抗生素
答案:半合成抗生素是指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后得到的新化合物。半合成抗生素是在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抗菌谱等问题,通过结构改造可以增加其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如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利福霉素和卡那霉素等。 解析:空
12.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的中文名称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指MHC复合体基因编码的产物,因能迅速引起强烈排斥反应而得名。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广泛分布与人或动物有核细胞表面,其化学成分为糖蛋白。不同动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有不同的命名,小鼠的称为H2抗原,人的称为人咧白细胞抗原(HLA),其主要功能室运载提呈抗原肽,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解析:空
13. 厌氧乙酰CoA循环
答案:厌氧乙酰CoA循环,又称活乙酸途径,是近年来在一些能利用氢的严格厌氧菌(如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乙酸菌)中发现的新的自养CO2还原途径。不存在Calvin循环,由乙酰辅酶A途径来
担任CO2还原功能。简而言之,厌氧乙酰CoA循环是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细菌在厌氧条件对二氧化碳进行固定的一条途径。 解析:空
14. 稀释平板计数法
答案: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指一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计数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算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 解析:空 15. cfu
答案:cfu的中文名称是菌落形成单位,是指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步骤为: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板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形成的一个单菌落。 解析:空
16. 化学渗透学说[华南理工大学2009、2017研]
答案:化学渗透学说是指一种解释氧化磷酸化产ATP的学说,该学说认为,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呼吸链酶系的作用,将底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内侧传递至外侧,从而造成了质子在膜的两侧分布的不
均衡,形成质子梯度差,它可通过ATP酶的逆反应,把质子从膜的外侧再输回到内侧,消除了质子梯度差,同时合成ATP。 解析:空
17. 总需氧量(TOD)
答案:总需氧量(TOD)是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TOD是评价某水质的综合指标之一,具有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TOD是用燃烧法测定的,它能反映出几乎全部有机物质(C、H、O、N、P、S)经燃烧后变成CO2、H2O、NO、P2O5和SO2时所需要的氧量。 解析:空
18. 干扰素[厦门大学2011研];Interferon[南开大学2011、2014研]
答案:干扰素(Interferon)是指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广谱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的特异性糖蛋白。除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因此可用于病毒病和癌症的治疗。 解析:空 19. 磷素循环
答案:磷素循环是指自然界的磷及磷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些相互转化过程,磷是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繁殖起
关键作用,磷循环在地球生物循环中有着重要作用。它的三个主要转化环节是不溶性无机磷的可溶化、可溶性无机磷的有机化、有机磷的矿化。 解析:空
20. Metagenome[武汉大学2013研]
答案:Metagenome的中文名称是宏基因组,又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或元基因组,是指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以其为研究对象形成宏基因组学(或元基因组学)。 解析:空
21. 隐形传染[扬州大学2010研]
答案:隐形传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解析:空
22. 石炭酸系数
答案:石炭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化学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min,供试菌为伤寒沙门氏菌。
解析:空
23. 同型酒精发酵
答案:同型酒精发酵是酿酒酵母通过EMP途径进行的发酵,即由EMP途径代谢产生的丙酮酸经过脱羧放出CO2,同时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糖酵解过程中释放的NADH+H+被还原成乙醇的过程。 解析:空
4、填空题(185分,每题5分)
1.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
答案:前者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后者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解析:
2. 通常按工业发酵中菌种是否被载体固定,人为地分为发酵和发酵。 答案:游离|固定
解析:工业发酵中,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载体让微生物附着在上面生长,也可以游离培养。
3. 合成代谢的功能与分解代谢相反,是指在有关酶系的催化下,由、和一起合成的过程。
答案:简单小分子|ATP(能量)|[H](还原力)|生物大分子
解析:合成代谢是指在酶的催化下,简单小分子、ATP(能量)和[H](还原力)一起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4.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分别是:、和。 答案: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解析: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有一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将温度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5. 发酵工业的生产菌种主要来源:、和。 答案:自然环境|收集菌株筛选|购置生产菌种
解析:工业发酵的菌种来源主要是自然环境、收集菌株筛选和购置生产菌株。
6. 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和三方面组成。
答案:吸附和侵入的能力|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 解析:
7. 光能自养菌以作能源,以作碳源。 答案:光|CO2
解析:光能自养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光作能源。
8. 病毒复制包括、、遗传物质、、五个过程。[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解析:病毒首先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之后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病毒在体内进行复制,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之后新合成的病
毒核酸和病毒结构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组合成病毒颗粒,最后病毒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进行释放。
9. Calvin循环可分、和3个阶段。 答案:羧化反应|还原反应|CO2受体的再生
解析:Calvin循环可分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CO2受体的再生。 10. 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转化和转化,前者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后者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 答案:自然遗传|人工 解析:
11. 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答案:鼠疫杆菌
解析:鼠疫的病原体为鼠疫杆菌,1347年欧洲曾爆发鼠疫,造成了巨大损失。
12.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和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 答案: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干细胞
解析: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它们都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在人体中各种免疫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13. 真菌生长在基质内的菌丝称为,其功能主要是,伸出基质外的菌丝称为,其功能主要是。
答案:基内菌丝|吸收营养物质|气生菌丝|分化成繁殖器官产生孢子 解析:丝状真菌的菌丝按其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其中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物质,当其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会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分化形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14. 按照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培养基可分为、和。 答案: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解析:根据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15. 蕈菌的发育过程有个明显的阶段,其中双核菌丝细胞的增殖方式十分特殊,称为。 答案:5|锁状联合
解析:蕈菌是自然界中一类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其发育过程可明显地分成5个阶段:一级菌丝、二级菌丝、三级菌丝、子实体的形成和担孢子的产生。其中二级菌丝形成时,通过独特的“锁状联合”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16.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答案: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解析:微生物根据营养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17. F′菌株与F-菌株杂交后得到菌株,Hfr菌株与F-菌杂交后得到菌株。[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F′|F- 解析:
18. 原核微生物转座因子有、、。[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解析:转座子是指细胞中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一段基因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转座因子可分为三类:转座子、插入序列和转座噬菌体。
19. 1966年,M.J.Dilworth和R.Scholhorn等人分别发表了既灵敏又简便的测定固氮酶活性的,大大推动了固氮生化的研究。 答案:乙炔还原法
解析:乙炔还原法由M.J.Dilworth和R.Scholhorn等人在1996年提出。
20. 化能自养菌产能的途径主要是借助于经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都是。
答案:好氧菌 解析:
21. 真菌菌丝的横隔膜主要有、、和四种类型。 答案:全封闭隔膜|单孔型隔膜|多孔型隔膜|桶孔型隔膜
解析:真菌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多细胞,根据其横隔膜上孔的类型可将其分为全封闭隔膜、单孔型隔膜、多孔型隔膜和桶孔型隔膜。 22. 放线菌个体为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和。
答案:分枝丝状|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解析:放线菌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按其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也称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23. 芽孢有许多结构层次,自外至内为、、、、、和。 答案:孢外壁|芽孢衣|皮层|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芽孢核区
解析: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构造较为复杂,自外向内其结构依次为孢外壁、芽孢衣、皮层、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和芽孢核区。
24. 准性生殖过程包括、、。[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不同的单倍性细胞结合成异核体|异核进而融合成杂合双倍体|有丝分裂实现基因重组和单元化
解析:准性生殖是指异核体(单个生物个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也就是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25. 用孔雀绿和复红作细菌芽孢染色时,可使菌体呈色,使芽孢呈色。
答案:红色|绿色
解析: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由于芽孢壁通透性低,染色和脱色均较为困难,故用孔雀石绿染色后均为绿色,脱色后用复红对原生质进行复染,由于芽孢的绿色无法脱出,故仅菌体为红色,芽孢仍为绿色。
26. 耐氧菌之所以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而不被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所毒害,原因是其细胞内存在和两种酶。 答案:SOD|过氧化物酶 解析:
27. 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和只有在活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生物。 答案:新陈代谢|复制|寄主细胞|寄生
解析:病毒没有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故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代谢和繁殖,是严格的营寄生生活的生活。
28. 病原菌侵入宿主后,按其间力量对比或影响大小决定了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即、和。
答案: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
解析:病原菌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菌、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传染的结局,包括隐形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就称带菌状态;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产生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就是显性传染。
29. 霉菌产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其外形有、和 三种。
答案: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解析:霉菌有性生殖时,其多个子囊会被菌丝包围形成复杂的子实体,即子囊果。子囊果可分为: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30. 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有、、、。
答案:T细胞|B细胞|第三淋巴细胞|第四淋巴细胞
解析:免疫活性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是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反应、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APSC多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等。但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第三淋巴细胞、第四淋巴细胞。
31. 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答案:无机汞(Hg2+)的甲基化|无机汞(Hg2+)还原成Hg0|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裂解并还原成Hg0
解析:微生物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也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有助于改善环境。汞的微生物转化及其环境意义具有代表性,汞的微生物转化包括3个方面:无机汞(Hg2+)的甲基化,无机汞(Hg2+)还原成Hg,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的裂解并还原成Hg0。 32. 生物效价可用、测定,其中以中的最为常用。 答案:稀释法|扩散法|扩散法|管碟法
解析:生物效价通常是以其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作用的程度作指标来衡量,而且标准参比物作为100进行比较而得。可以用稀释法和扩散法来鉴定生物效价,其中管碟法最为常用。
33. 与营养缺陷型有关的菌株有三种:①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菌种的原始菌株称为,②它经诱变剂处理后所发生的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称为,③再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的菌株称为。
答案: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 解析:
34. 古生菌包括、和等。
答案: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盐菌
解析:古生菌是独立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生命第三种形式,包括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盐菌等,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
35.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答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解析:抗生素杀菌的机制多种多样: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阻断呼吸链、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
36. 紫外线对微生物DNA损伤,主要产生,通过和等可修复DNA损伤。[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嘧啶二聚体|光复活作用|切除修复 解析:
37. 自然界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微生物类群是,尤其是其中的属,其属名拉丁名称是。[南开大学2012研] 答案:放线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解析:抗生素大多数是由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产生的,其属名拉丁文名称是Streptomyces,该属放线菌有生长发达的菌丝体,其菌丝按功能分化成营养菌丝、分生菌丝和气生孢子菌丝。
5、实验题(15分,每题5分)
1. 观察、判断某种细菌是否有鞭毛有些什么方法?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请设计实验证实鞭毛与细菌运动能力及细菌趋化性之间的关系。[武汉大学2013研]
答案: (1)判断某种细菌是否有鞭毛的方法
①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边缘不整齐的为有鞭毛的菌。 ②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细菌移动的轨迹,即接种点周围有放射状的痕迹,说明该菌含有鞭毛。 ③用硝酸银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 (2)实验设计
①证实鞭毛与细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a.设计思路及设计原理:鞭毛一般能加快细菌的运动,若将鞭毛去掉,理论上细菌会减缓运动甚至不能运动,依据此思路和原理设计如下实验。 b.主要步骤
第一,以大肠杆菌(带鞭毛的可在水中游动的细菌)为实验材料。 第二,去除大肠杆菌的鞭毛,制水片观察和比较有无鞭毛细胞的运动能力。若去除鞭毛后大肠杆菌游动速度减慢或者不再游动,则证明鞭毛能加快细菌运动。
第三,将鞭毛固定在载玻片上,观察细胞旋转,先将鞭毛抗体固
化在载玻片上,再滴入培养好的新鲜菌液,鞭毛蛋白与抗体结合后被固定,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鞭毛不动,而细胞在旋转,则也说明鞭毛可加快细菌运动。
②证实鞭毛与细菌趋化性之间的关系
依据上述实验设计思路,也可设计如下实验:去除鞭毛,观察和比较大肠杆菌在水玻片上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如糖)前后的状态,例如观察细胞是否游向高浓度糖的区域。 解析:空
2. 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四川大学2007研]
答案: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的基本步骤: (1)采集菌样。选择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5~20cm处的土样几十克,盛入事先灭过菌的防水纸袋内,并在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和植被等情况。
(2)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数能分解利用这类营养物的微生物乘机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离它们。
(3)纯种分离。常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将它们归纳成两类,一类较粗放,一般只能达到“菌落纯”的水平,即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例如在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表面涂布或与尚未凝固的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再浇注并铺成平板等方法以获得单菌落;
另一类是较精细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方法,它可以达到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这类方法的具体操作种类很多,既有简便的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等作分离小室的方法,也有利用复杂的显微操纵装置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果遇到不长孢子的丝状真菌,则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稀疏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用无菌毛细管插入菌丝尖端,以截取单细胞而进行纯种分离。
(4)性能测定:根据所需要的性状再次验证所筛选的菌株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空
3. 简述梯度平板法筛选抗性突变株的原理,设计一系列实验以筛选抗异烟肼的吡多醇的高产突变株。[四川理工大学2019研]
答案: (1)梯度平板法是利用培养皿的一侧至另一侧铺有药物浓度呈梯度分布的琼脂培养基,以筛选相应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一般先将培养皿一侧搁高约5mm,倒入约10ml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放回水平位置,再倒上等体积含适当浓度药物的相同培养基,放置一天后,即成梯度平板。培养基内的药物浓度呈线性梯度,一端浓度高,另一端浓度低。若在梯度平板上涂布经过诱变的菌悬液,经培养后,某些突变的菌株就可以在适当药物浓度的培养基表面生长,然后选择在较高药物浓度下生长的菌株,分离培养即可得到抗药性突变株。
(2)筛选抗异烟肼的吡多醇高产突变株主要是运用突变育种的方法,先得到大量的突变株,再从其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菌株,的步骤如
下:
①选择出发菌株:选用经历过生产条件考验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这类菌株对生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正突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②同步培养:进行诱变育种时,细菌尽可能达到同步生长状态,且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比较容易变异。
③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细菌悬液先用玻璃珠振荡分散,再用脱脂棉或滤纸过滤,保证细菌悬液可以均匀地接触到诱变剂。细菌的浓度大约为108个ml。
④诱变处理:诱变剂可选用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超声波等)或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烷化物、羟胺等)。 ⑤中间培养:诱变处理后的细菌可能会有表型延迟的现象,可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待细菌分裂几代,显现出稳定的变异。
⑥抗异烟肼的吡多醇的高产突变株的筛选:先将培养皿一侧搁高约5mm,倒入约10ml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放回水平位置,再倒上等体积含适当浓度异烟肼的相同培养基,放置一天后,即成异烟肼梯度平板。将细菌悬液涂板后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在异烟肼浓度高的区域能够生长的菌株即为抗异烟肼的突变株。 解析:空
6、简答题(75分,每题5分)
1. 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答案: 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定义和功能分别如下: (1)微生物选择培养基的定义和功能如下:
①定义: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②功能:微生物选择培养基的功能主要是选择、分离出满足特定要求的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有:酵母菌富集培养基、Martin培养基、含糖酵母膏培养基等。
(2)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定义和功能如下:
①定义:微生物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②功能: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功能是鉴定微生物是否具有某种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鉴别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快速分类鉴定,以及分离和筛选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种。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在饮用水、牛奶的大肠菌群数等细菌学检查和在E.coli的遗传学研究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要的用途。 解析:空
2.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南开大学2011研] 答案: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专性结合并产生特殊形态结构的共生体,互惠共生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例
如: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根瘤菌与植物相互作用形成共生结构——根瘤,并通过根瘤进行生物固氮,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同时植物生长代谢也为根瘤提供营养养分,固氮反应所需的能量、还原力、氢载体及厌氧微环境条件。二者互惠共生,密不可分。
(2)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的乔木、灌木(杨梅、木麻黄等)也可形成根瘤等共生结构,并共生固氮。 (3)人与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共生
肠道温度恒定、营养丰富,从而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改善人体营养吸收、提高免疫力、抗病减毒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 解析:空
3. 什么是噬菌斑效价?其测定方法有几种?试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案: (1)噬菌斑效价的定义
噬菌斑效价又称噬菌斑形成量,是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感染性噬菌体的数量。 (2)效价的测定方法
双层平板法、单层平板法、玻片快速法、斑点实验法、液体稀释法等。
(3)双层平板法
效价的测定一般采用双层平板法。其主要操作步骤为:在已倒2琼脂下层的平皿上,将1琼脂上层培养基与敏感寄主细胞和噬菌体试样稀释液混匀凝固后,37℃培养10多个小时,平皿表面会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透明度的噬菌斑。由于一个噬菌体先侵染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反复侵染周围大量细胞,结果形成可观察到的一个噬菌斑。据知一个直径2mm的噬菌斑含有107~109个噬菌体。 解析:空
4. 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答案: (1)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应使用稀释涂布等方法对待检菌株的纯度、群落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检查、确认;
②选用正常的新鲜培养基和新鲜培养物进行培养和观察,避免培养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培养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③报告细胞大小时应选用多个细胞检测的平均数,并记录所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样品制备方法和染色方法等。 (2)可从大小和形态上对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进行区分。酵母菌、原生动物个体较大,一般可用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不具运动性,原生动物细胞形态多变,能够运动;细菌细胞一般较小,需用高倍镜或油镜才能看清。
解析:空
5. 简述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点。[华南理工大学2018研]
答案: 相同点:G+和G-细菌细胞壁都含肽聚糖。 G+、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 G+、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 解析:空
6. 溶源转变与转导现象有何异同点?[武汉大学2010研] 答案: 溶源转变与转导现象的异同点如下: (1)相同点
都是由噬菌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 (2)不同点
溶源转变和转导有本质上的不同
①溶源转变的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 ②进行溶源转变的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
③新性状的产生由噬菌体的基因决定,并可以随噬菌体的消失而同时消失;
④溶源转变只能用温和噬菌体,转导可以用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 解析:空
7. 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试说明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案: (1)病毒的大小
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它们直径多数为100nm(20~200nm)左右,必须借助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和精确测定其大小
(2)病毒的典型构造
病毒的典型构造由里到外依次为:核心、衣壳、包膜和刺突。病毒的核心是核酸(DNA或RNA),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衣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包膜。突刺是长在包膜上的附属物。 解析:空
8. 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说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
答案: (1)单细胞蛋白(SCP)的定义
单细胞蛋白(SCP)是指使用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而成的藻类、细菌、真菌等单细胞个体。
(2)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的原因
①酵母菌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作为菌种,如酵母或细菌于正烷烃类中培养而成;
②酵母菌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氨基酸组分齐全; ③利用原料广,能利用各种糖类,可就地取材; ④对营养要求简单;
⑤可连续发酵;
⑥生产速率高,酵母菌的倍增时间较短,因此多用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解析:空
9. 简述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固氮酶免遭氧毒害的机制。[厦门大学2003研]
答案: 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固氮酶免遭氧毒害的机制:
(1)固氮菌以较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地将周围互不干涉中的氧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处于低氧状态,保护固氮酶不受损伤。
(2)在根瘤菌中,以豆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方式使豆血红蛋白周围的氧气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有些固氮菌能形成一个阻止氧气通过的黏液层。 解析:空
10. PHB是什么?有什么实用价值?[南开大学2014研]
答案: (1)PHB,即聚β羟基丁酸酯。它是由相邻β羟丁酸分子间的羧基和羟基通过酯键形成的聚合物,是原核生物常见的内含物之一。微生物在碳源过剩的时候合成之,需要碳素时则被分解。 (2)PHB作为微生物的碳贮藏多聚体,由于具备无毒、可塑性强、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而可被利用制造生物降解塑料和医用塑料等。 解析:空
11. 简述古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特征。
答案: (1)古生菌细胞壁的特征
在古生菌中,除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外,其余都具有与真菌功能相似的细胞壁,其成分包括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类似)、独特多糖、硫酸化多糖、糖蛋白、蛋白质,但其含量与真菌差别很大。 (2)古生菌细胞膜的特征
①古生菌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但是具多样性,亲水头与疏水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相连;
②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真细菌或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都是双分子层。 解析:空
12. 简述古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态特征?[华东理工大学2017研]
答案: (1)古生菌的细胞壁特点:古生菌具有与真细菌相似的细胞壁,但两者的化学成分相差甚大,古生菌细胞壁不含真正的肽聚糖,有些则含假肽聚糖,几乎所有古生菌的细胞壁表面都以S层的形式存在,这是一层类结晶形式的表面层,由蛋白质和糖蛋白组成,一般由六角对称的小单体拼接而成。
(2)古生菌的细胞膜具有独特性的多样性:
①磷脂的亲水层仍为甘油,但其疏水尾为长链烃,一般为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如四聚体植烷。
②亲水头与疏水尾间通过特殊的醚键连接成甘油二醚或甘油四醚。 ③细胞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
④甘油分子C3为上,可连接许多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膜上不同的基团,如磷酸酯基,硫酸酯基,多种糖基等。 ⑤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脂类。 解析:空
13. 什么是合成培养基?其优缺点及配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武汉大学2016研]
答案: (1)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的定义 合成培养基又称化学限定培养基,是指根据目标培养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精确设计并由已知成分的纯化学药品人工配制而成的,可精确掌握各成分性质和数量的一类培养基。如高氏一号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 (2)合成培养基优缺点 ①优点:成分精确、重复性强。
②缺点: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价格较贵、配制麻烦,且微生物生长一般较慢。
(3)配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配置过程中的总原则是要使每一种成分都必须充分溶解和避免出现沉淀。
②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产品其成分比例可能不全相同,配制方法也不同。
a.有的培养基需加热或通气来帮助溶解;
b.有的培养基成分不完全,要求另外加入补充成分,如谷氨酰胺
是经常需要再单独加入的成分;另外一般不含NaHCO3成分的培养基,也可以在配置时自行加入。 解析:空
14. 试分析菌种衰退的微生物学基础,并提出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和保持优良性状的方法。[扬州大学2010研] 答案: 造成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育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作为生产菌株:经诱变等处理后的菌种要连续传代、分离纯化,防止分离回复。
(2)控制传代次数:避免过多移种和传代以减少自发突变的几率。 (3)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创造一个适合原种的生长条件,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菌种衰退,例如,给予营养缺陷型适当的营养必需成分,可降低回复突变频率。
(4)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传代。 (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解析:空
15. 举例阐述哪些是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 答案: 微生物可利用的资源有:
(1)微生物菌体:如活性酵母、单细胞蛋白、微生物杀虫剂、细菌肥料、食用菌等;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氨基酸、有机酸、醇、酮、多糖、核酸、维生素、酶制剂等;
(3)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甾体转化、湿法冶金、石油勘探等; (4)微生物基因: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构建抗虫转基因植物,聚β羟基丁酸基因转入拟南芥,产生可降解生物塑料PHB等。 解析:空
7、论述题(25分,每题5分)
1. 沼气发酵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案: (1)沼气发酵的阶段
沼气又称生物气,是一种混合可燃气体主要成飞为甲烷,另有少量H2、N2和CO2。其生物化学的本质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H2和还原CO2等碳源营养物质以产生细胞物质、能量和甲烷的过程,可以分为水解、产酸和产气3个阶段。 (2)沼气发酵3个阶段的特点
①水解阶段,在此阶段,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被水解为氨基酸,淀粉、纤维素被水解为葡萄糖等。
②产酸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物质被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酸化细菌吸收并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分泌到细胞外,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细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氢气和乳酸还原硫酸盐,产生硫化氢气体。这些产物能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二氧化碳以及新的细胞物质,主导细菌是产氢产乙酸细菌。同时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菌参
与产乙酸过程。
③产气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甲酸和甲醇等被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转化为甲烷以及甲烷菌细胞物质,参与此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甲烷杆菌、甲烷球菌、甲烷螺菌和甲烷八叠球菌等。 解析:空
2. 试比较细菌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的产生方式。[武汉大学2013研]
答案: 细菌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产生方式的比较如下:
(1)底物水平磷酸化
①定义: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的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
②产生能量的部位: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③产生能量的量:不同途径的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的能量的量不一样。例如,在EMP途径中,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酸3磷酸以及烯醇丙酮酸磷酸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中都分别偶联着1分子ATP的形成;而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时偶联着1分子GTP的形成。 (2)氧化磷酸化
①定义:氧化磷酸化是指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
FADH,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或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的产生ATP的方式。
②产生能量的部位:氧化磷酸化一般存在于有氧呼吸作用中,也存在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③产生能量的量:1分子NADH和FADH,可分别产生2.5分子和1.5分子ATP。
英国学者米切尔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偶联假说,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建立膜内外质子浓度差,从而将能量蕴藏在质子势中,质子势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存在于膜上的FF0,ATP酶偶联ATP的形成。 解析:空
3. 以腺病毒为例论述病毒载体的构建策略及其应用。[武汉大学2012研]
答案: (1)以腺病毒为例进行载体构建的策略 ①基因调取与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
针对感兴趣的基因,从NCBI网站上得到目的基因CDS区信息并设计引物,从文库中调出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系统穿梭载体
(PshuttleCMV)。如需克隆的为基因突变体,则将基因克隆至穿梭载体后,行若干次点突变,至得到需要的突变体为止。 ②腺病毒骨架质粒的同源重组
将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穿梭质粒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大骨架质粒共
转入在特定的大肠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由于腺病毒骨架质粒是氨苄抗性,而与穿梭质粒同源重组后,氨苄抗性丢失,同时表达卡那霉素抗性,因此,通过抗性的变化可筛选出腺病毒载体骨架重组子,挑取重组子进行酶切鉴定,挑选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进行下一步腺病毒载体的包装。
③腺病毒载体的包装与扩增
将筛选到的重组腺病毒运用脂质体法转染到293细胞中,由于腺病毒载体基因组中的早期基因E1缺失,利用带有E1基因的293细胞作为包装细胞,一至两周即可包装出E1缺失的腺病毒载体,通过倍比扩增,富集病毒颗粒。对绝大多数的细胞株可以达到近乎100的感染效率。
(2)载体构建策略的应用
①癌症的基因治疗。正在使用中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三类:肿瘤抑制基因或肿瘤消除基因;可溶解肿瘤和增强药物敏感性的治疗;疫苗。 ②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为修复导致肌肉萎缩症的基因缺陷,大量地尝试了腺病毒载体的使用。用腺病毒递送了dystrophin基因后再用环孢菌素治疗得到了更为持久的肌肉功能的改善。
③其他疗法。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加,对于人神经退化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腺病毒,因其可以感染有丝分裂后的细胞,同时具有潜在的高转导效率和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特惠区中的低病原性,因此是进行神经疾病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解析:空
4. 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别是什么?[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研]
答案: (1)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粒子是指一个结构与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一般是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少数病毒含有脂质和多糖等物质。 (2)病毒的结构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中心,是病毒的核心和基因组所在,蛋白质即壳粒包围于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壳体。核酸和蛋白质壳体合称为核壳。许多病毒粒子是裸露的,但有些病毒具有一层囊膜。 ①核酸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病毒核酸携带着病毒所有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增殖和侵染、遗传与变异等特性。用各种理化方法从病毒粒子中分离出来的核酸仍具有感染性,但其感染力较低。 ②壳体
壳体是指围绕于核酸的蛋白质层,由各结构形状相同的壳粒亚单位按特异性的立体几何形状排列组成。病毒蛋白壳体的作用在于保护内部的核酸,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具有抗原性,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③包涵体
病毒感染寄主细胞后,可刺激寄主细胞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小体,称为包涵体。这些包涵体所包涵的内容物不一样,大多为完整的病毒粒子,也有尚未完成包装的亚单位聚集物,还有某些寄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包涵体可见于细胞核或细胞质或两者同时可见。游离出细胞的包涵体仍可引起感染。 解析:空
5. 什么是极端微生物?试举例说明研究极端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研] 答案: (1)极端微生物的定义
极端微生物是指喜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又称嗜极微生物。极端微生物主要包括嗜酸菌、嗜盐菌、嗜碱菌、嗜热菌、嗜冷菌及嗜压菌等。
(2)极端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环境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广,有极端的自然环境,有极端性质的废水,如高盐分废水、酸性废水、碱性废水、极毒重金属废水、低温废水、超高温废水等,还有极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以上废水几乎涵盖了自然极端环境的所有恶劣条件。目前,在处理这些废水时,都要事先将极端废水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后再进行微生物处理。这些过程可能造成工艺复杂,运行费用高和资源浪费。但是,目前若缺少这些过程,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
由于长期应用的原因,对于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较多,了解也较多。但对其他极端环境的古菌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很有必要,最终目的是希望获得这些菌种,将它们应用于上述废水的处理中去。这对环境保护及环境工程都是极其有利的,可使上述的废水处理不但可以顺利进行,而且在降低投资成本、节省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提高处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解析: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