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WestYunnanUniversityVol.27No.2Jun.2018论傣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黄冬依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神话反映了上古时期
傣族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劳动创造的结晶,其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和价值。女性在母系氏族的社会状态下及农耕文明时代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作为孕育生命和希望的伟大形象一直存在于人们生活当中。对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傣族神话,沉淀历史遗留下的精华,也可以对傣族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傣族女性有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傣族;神话;女神形象
傣族是一个在历史演变中拥有自己璀璨文
化的民族,形成了“逍遥自在,与世无争,乐观知足,悠然自若,乐善好施,团结互助,温文尔雅,爱美好洁”的性格[1],而傣族妇女更是被喻为金孔雀、凤尾竹,金孔雀是美与善的化身,凤尾竹是勤劳与奉献的写照。但傣族女性形象在璀璨的神话中体现的更多的是伟大的精神,在母系氏族和农耕文明下以其特有的孕育生命和希望的意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值得研究的伟大的女性形象。研究傣族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以更细化地了解傣族神话,了解傣族原始文化,更可以分析出女性形象保存的具体社会表现,对了解傣族民间文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傣族具有很多为人们所熟悉的神话,基于“神话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它解释宇宙、人类(包括神祇与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的定义[2],文章将主要从傣族创始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相关记载及收集的各篇神话进行分析研究。本文
主要从葫芦神话———《葫芦人》《葫芦生蛋》《葫芦传人种》,谷物神话———《谷魂奶奶》《一颗萝卜大的谷子》,图腾神话———《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反映最真实的原始自然现象和社会状态,也提炼出鲜明的女性形象。
傣族女性在当代创造出了“活的神话”,作为傣族形象代言之一的女性形象不仅传承了神话所表现出来的带头作用和智慧形象,还赋予了傣族女性形象独立坚强等新的内容和活力。本文通过将提炼出神话中女神的创世形象、始祖形象、婚姻女神及智慧女神,分析作为这种形象产生的原因及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具体的体现。
一、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形象之创世形象傣族创世神话《英叭开天辟地》中写到英叭把葫芦给了德高望重、心地善良、神通广大的布桑该和雅桑该夫妇带到地球,他们把葫芦破开,将葫芦种子洒向天空,于是创造了星空、日月和植物。在《巴塔麻嘎捧尚罗》中也
*收稿日期:2017-12-05作者简介:黄冬依(1994-
),女,云南腾冲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1
第2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有相关记载,“仙葫芦籽”中说到“美神桑嘎赛和大神桑嘎西将英叭给的葫芦破开———破开仙葫芦,喜坏两神仙,葫芦窝窝里,有亿万颗种子,像沙粒,像蚂蚁,密密麻麻,活蹦乱跳,粒粒是活种子”。葫芦是母性崇拜的象征,是母性的富有繁殖力的子宫的象征,是富有创造力的宇宙的象征。而在“神造万物”中也有提到桑嘎赛提出与丈夫桑嘎西分工造万物,桑嘎西种树种花,而作为女神的桑嘎赛负责的是对动物生命的创造,做够了九亿种,而且她协助丈夫拉犁开辟土地,种植植物[3]。在创世形象中作为女神的桑嘎赛不仅创造生命,也体现出了她提出与丈夫分工合作的领头作用和协助丈夫劳作的勤劳形象。
(二)女性形象之始祖形象
葫芦以其自身的外部特点及其远古时代背景中塑造出了始祖形象。在《葫芦生蛋》中讲述了天神将一头母牛和一只鹊子放到什么都没有的地上,后来鹊子孵出了母牛下的三个蛋,其中一个蛋孵出了一个葫芦,人就是从这个葫芦中生出来的,《葫芦传人种》神话故事讲述了洪水滔天时冲来了一个葫芦,仙女将葫芦中八个男子中的四个变为女子,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延续了人类的生命。在《巴塔麻嘎捧尚罗》中关于“人类的形成”中说到召诺阿和萨丽捧为了交配繁殖后代,作为女性的萨丽捧出了三道隐语考验召诺阿,只有他回答出了这三个问题才能交配繁殖人类后代,这三道隐语分别是“天底下最黑的是什么?天底下什么最亮?知晓天下酸甜苦辣咸淡涩馊的是什么?”答案分别是“人心、智慧和言语”[3],不仅体现了女性在繁殖人类中起主导决定性的作用,且赋予了女性智慧。这是神创造出的人类,而在傣族史诗中,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变得贪婪、黑暗、邪恶,于是神为了惩罚人类洪水泛滥,这就是后来的洪水再生神话。神惩罚人类不留人种,唯有一对兄妹宛纳和约相被神保护放在葫芦里,通过针与线、磨盘相合的实验的成功,两人顺应神的旨意结为夫妻,于是有了新的人类。在这几则神话故事中,葫芦无疑在人类的出现及人类的再生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葫芦神话的核心或原始面貌就是解决人类
2
起源的问题。在佤族也有牛生葫芦,葫芦生人的神话,而这很有可能是自以牛耕地而且耕作技术较高的傣族流传而来,这样从另一方面看出傣族神话中葫芦存在的重要性。如上述提到的,葫芦就象征了母体,葫芦崇拜就是母体崇拜。
(三)女性形象之婚姻女神
傣族婚姻在神话中的具体表现在傣族人神共婚生育孩子及谷物神话当中,当然也表现在葫芦神话中,葫芦象征了母体,葫芦孕育生命甚至孕育万物,正是因为葫芦充当了女性生殖能力的寓体,它本身具有了“生殖”的功能。在《象的女儿》《大白牛的女儿》等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女性与具有神的形象的动物之间的婚姻关系[4],从而孕育出具有超出平常人的智慧与才干。需要强调的是,学者对于神话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而这里把具有神的存在的民间故事归属于神话的范畴。在《谷魂奶奶》中表现出了在佛教与傣族原始宗教的冲突下伟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位身着筒裙的老年傣族妇女,在佛祖面前不下跪,于是惹恼了佛祖,将她赶走,从此地上便无粮食,人民大饥荒,佛祖只好请回了谷魂奶奶,她掌握着世间最最重要的谷物,从而就掌握着整个世界无论是神还
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问题[5]。《
九隆王》故事中则讲述了创造谷物的伟大的女性形象,“每天由九位龙女采了阳光,收了甘露,唤了温风,请了霖雨供养它———一粒青黄色的种子,这件宝贝会变化,会变成千颗万颗,会变成金银珠宝,会使世界变样,会使人类生活改观”。女人孕育生命的能力决定了女人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在婚姻关系中,女性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一颗会飞的谷子》则从相反的角度说明没有女性就没有生命的延续,一个懒惰的妇女不劳作,不收割,于是原本硕大的会飞回粮仓的谷子如今变成了这样细小的颗粒。也说明了一个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但不排除傣族男子虔诚信仰佛教而减少在家的时间的因素。
傣族是最早学会人工栽培谷物的民族之一,谷物神话是傣族先民对他们的原始农耕劳作、生活及对自然现象、谷物起源的最原始的
黄冬依:论傣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理解和再还原。在谷物神话中,傣族女性作为孕育生命的代表成为人们所崇拜的伟大的生育女神,蕴含了孕育生命、寄予希望的象征。
(四)女性形象之智慧女神
在傣族神话中体现出最多的是智慧女神的形象,无论是始祖、人类的创造,还是世间万物的创造,女性都充分地体现出了聪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上述《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美神桑嘎赛、萨丽捧、约相都表现出了善于思考且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在谷魂奶奶》《九隆王》所表现出的就是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谷魂奶奶》则讲述的是一个带领人们勤劳开田种地最终创造出幸福生活的女性劳动者形象,在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发生冲突时,谷魂奶奶见佛祖不下跪的行为,表现出她刚正不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人类乃至佛祖神灵都离不开谷魂奶奶,展现了女性的地位及作用[6]。《九隆王》中记录了九个龙女采阳光、收甘露、唤温风、请霖雨供养一颗黄色的“种子”,就是后来的谷种。《象牙姑娘》《鸟姑娘》《太阳公主》记录的都是聪明善良朴质的姑娘与普通男子的婚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不畏权势及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自己的爱人度过难关,最终幸福地在一起。《堆沙节和泼水节》是为更多人所知道的神话,有的记录是说十二个美丽的妻子用头发勒死邪恶的国王,也有记录是七个美丽的公主为救天下的人民,大义灭亲用头发将父亲的头颅割下,两种记录的结局都是一样,割下的头颅燃起熊熊大火,女人们则负责轮流抱着人头,人们便向姑娘们身上泼水,洗去她们身上的脏东西,这也是傣族盛大的泼水节的由来。两则神话讲述了具有正义感的女性为了人类的幸福大义灭亲。《两兄弟分家》的故事则讲述了僾尼人与傣族人分家中作为阿嫂的傣族妇女分给了弟媳两份布匹,自己只留了一份[7],表现出了傣族妇女公平甚至是舍己为人的形象。
二、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神话创作基本上已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表象活动,事实是许多民族的神话宝库中都保持了远古祖先对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的反映
[8]。从想象的心理活动来看,神话中由各种表象组合的新形象尽管奇幻,却仍然离不开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它是人类初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在神话的创造中,必然反映出人们自然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崇拜。傣族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形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社会风气,更表现出了在当时社会状态下女性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分析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能发现傣族更多的生存历史的发展。
(一)母系氏族的社会制度
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女性在生育上的特殊作用,以及氏族成员的世系均按母系计算,使妇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所以在原始母系氏族的社会制度中,人们对于女性的崇拜是自然的,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当时妇女的生殖能力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葫芦因其特殊的外部特征充当了这一神秘的生殖能力的寓体,作为母体崇拜和祖灵崇拜的象征物,反映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的崇拜,妇女在社会生产及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葫芦本身代表的就是女性形象,所以在原始母系氏族的社会制度下,葫芦代表了女性在神话中频繁的出现。在傣族的历史中,有将傣族的发展过程分为葫芦时期、火的时期、水的时期、风的时期和荷花时期,万物始创于葫芦,葫芦象征着女性成为傣族发展的开端。至今,傣族家庭还充满着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色彩[9]。
(二)女性主导的农耕文明
傣族先民于两千多年前就从事农业生产,且为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唐时的傣族先民已进入了畜力犁耕的农业阶段,水利灌溉普遍应用于水稻之中[10]。至今,农耕仍是傣族的主要生产形式。他们依水而居,对水稻种植及灌溉技术至今仍有专门的制度规范化管理,农耕过程包括择地、犁田、放水、耙田、撒种、育秧、拔秧、栽秧、薅秧、排灌、收割、堆谷、打鸟、入仓等,环环相扣,毫不松懈,代
3
《第2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代相传。而在稻作文化发展中,女性一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栽秧时主要是派出女人帮主家栽秧。人们祈求五谷丰登,便将对于谷物丰收的愿望寄予同样具有繁殖力、生命力的女性身上。当然,居于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女子在原始社会中与宗教有太多的接触,傣族男子则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参与佛教活动[11],基于此种情况,农忙时节女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稻谷栽培在傣族人民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因此,他们把稻谷神圣化,称为“谷魂奶
奶”,傣语称“牙欢豪”,她是一种精灵,是一
种存在于人和神之间的超自然体,她不会死,而且有种种神通,是一位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
谷神[12]。
傣族拥有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据说最早创造农耕文明的是女性,这一点在酒文化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傣族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积极的领导性作用。“谷物的生命力、繁殖力与人相同。”(三)赋予女性的图腾文化图腾的原始时代,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氏族
的图腾充满了畏惧、崇敬、爱戴等复杂的感
情,进而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来美化或夸大图腾艺术,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
受。图腾崇拜对女性形象的渲染,将图腾的形
象转移到女性身上,赋予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另有传说白神象和谷魂住在一起,具有婚姻关系。图腾的崇拜也表现出图腾崇拜与女性之间的联系。三、女性形象的具体社会表现
(一)习俗
在婚嫁习俗上,男女恋爱自由,若有人说
媒,媒人一定要由丈夫健在、家庭和睦的妇女
担当,此意是希望这桩婚事吉祥如意。男女相
爱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后,男方要到女方家干
3年苦活,每天到寨子的水井挑水,到山上砍
柴,以满足全家人生活之需,并且要学习打制
银器,结婚前亲手为女方打制一套银首饰和腰
带。傣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传统的婚嫁方式是
女婚男嫁,傣族家庭充满着浓厚的母系氏族的
色彩,男女结婚后,女人在家拥有绝对的权
威。在傣族生育观里,生女儿要比生儿子更满
4
意,因为他们觉得男孩只是“赔钱货”[13]。在农业生产中,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还有男子忌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等农具的禁忌,在插秧时候,主要是派女人帮主家插秧,在收割的过程中女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祷告“谷魂奶奶”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快乐丰收;在各种仪式活动中,傣族女性虔诚地参加各种佛事,而且扮演重要的角色[14]。新房仪式中,
关于生活必需品———粮食而言,要由女性来挑一箩谷和一箩米;在建筑上,傣族把供养人生命的水井视为福水源地,十分重视水井、井塔的修建,水井的建造优美别致,大多井塔上都
塑有大地女神“南妥腊妮像”;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女性在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传承傣剧表演、傣族诗歌等。(二)家庭地位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傣族女性在恋爱中同样拥有自由,在传统的“丢包”“纺线等小伙子”等习俗中都表现出女子在恋爱中具有自
由且主动的权利,如在“纺线等小伙子”中,
女子边纺线,边等待心仪的小伙子,若前来的不是自己喜欢,她们可以拒绝,若是心仪的男孩,她们便一起到周围安静的小树林里约会,
也有的地区是女子带煮熟的鸡或者其他方式等心仪的小伙子,这充分表现出了女子在选择自己配偶时拥有绝对的自由且主动的权利。甚至是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还有“抢婚”的习俗,女子可自己选择,只要自己愿意,父母最终也会同意。而在离婚中,若女子在家庭中受
到不公平待遇或者在不愿意继续维持婚姻的情况下,可提出离婚,摆脱男权压制,反抗不公平,维护自己的权益;家庭经济方面,妇女具有较高的地位,家庭中的女主人掌握整个家庭的经济大权,甚至有的家庭中男子的收入均由女子管理,这也缘于妇女是集市商品交易的主要承担者。在傣族家庭中,分工明确,女子在家庭中的具体家务劳动是相对明确的,所以她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集市商品交易中,傣族女子以手工艺制作、饮食服务等方面参与交易活动中,其经济收入可由自己拥有和分配。(三)社会形象傣族女性被喻为金孔雀、凤尾竹,金孔黄冬依:论傣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雀是美与善的化身,凤尾竹是勤劳与奉献的写照[15]。她的美不仅体现在了苗条婀娜的身段、紧身飘逸的筒裙,更体现在温情与赋予礼仪的举止、强烈的个性与自主意识。傣族女性作为傣族形象的代言之一,注重礼仪教养,爱美好洁,家庭和睦,具有勤劳、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个性意识。傣族女性无论是劳作中勤劳的形象,还是沐浴时美丽的形象和集市上自强的形象,女性无疑受到了本民族以及外族人的认可和尊敬。随着傣族地区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傣族人民将备受关注,而妇女在饮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中展现出了独有的魅力,她们将傣族的文化发扬和传承。
诸多的神话作品中傣族女性表现出神通广大的创世形象,她们独具匠心的始祖形象,她们蕴含美好的婚姻形象,她们勤劳勇敢的智慧形象,回归到现实的社会状态中,她们更是创造了“活的神话”,她们的美丽、勤劳、勇敢得以延续,她们的存在是傣族“和”文化的关键,是傣族形象的代言,她们是值得关注的一群女子。
参考文献:
[1]艾菊红.水之意蕴傣族水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56.
[2]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刀国兴.巴塔麻嘎捧尚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229~269.
[4]傅光宇,杨秉礼,冯寿轩,张福三.傣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6~126.
[5]李子贤.云南少数民族神话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165~201.
[6]刀国栋.傣族历史文化漫谭[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27~37.
[7]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编辑组.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260.[8]屈育德.神话社,1988:3.
[9]《傣族简史》编写组.傣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12~348.
[10]白云,何少林.中国民族全书:中国傣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10.
[11]张公瑾,王锋.傣族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35~58.
[12]刘荣昆.傣族生态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1~26.
[13]郭山.傣族生育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104~116.
[14]王松,王思宁.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30~69.
[15]郑晓云,玉涛.傣族沐浴圣水的女性[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1.
传说
民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OntheimageofgoddessinthemythologyoftheDainationality
HUANGDong-yi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YunnanNormalUniversity,
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TheDainationalityisacross-borderethnicgroupthathasasplendidethniccultureformedinalonghistory.TheDaimythologyisthecrystallizationoftheirlaborandreflectstheirancestors'interpre-tationofthenaturalphenomenainancienttimes.Thefemaleimagehascertainresearchsignificanceandvalue.Womenoccupiedadominantpositioninthematriarchalclanandintheageofagriculturalciviliza-tion,andtheyasagreatimageandasymboloflifehaveexistedintheirdailylife.Thestudyofthefemaleimagewillhelpinterprettheirmythologyandrevealtheirfinetraditionaswellasamore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oftheDaicultureandDaiwomen.
Keywords:Dainationality;myth;imageofgoddess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